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调查与防护探讨论文_李海燕

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调查与防护探讨论文_李海燕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职业暴露登记表的护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期间共发生92例锐器伤,其中未曾接受过防护教育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率为43.5%,高于校学习期间、在院曾接受过防护教育21.7%、34.8%;工作时间≥5年、高学历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相对较低;手术科室发生锐器伤最为常见;锐器伤受伤的部位主要是右手手指;拔针、缝合、处理锐器三种操作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操作环节。结论:锐器伤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关键词:护理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防护

医护人员日常接触锐器较为频繁,因而经常性出现锐器伤,锐器伤是医院内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污染的锐器伤更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1]。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以降低其发生概率,特制定调查表,回顾性调查并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护士锐器伤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用以降低护士针锐器伤风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上报至我院感染办的发生锐器伤的92例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其中女性87例,男性5例,年龄18岁~45岁,平均24.3±7.1岁,平均护龄5.32±2.46年,学历最低中专,最高为本科。

1.2 方法

自制问卷式调查表,调查人员为经过专门培训的医院工作人员,调查前详细讲述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发生锐器伤的操作环节和受伤部位。基本资料:含年龄、学历、职称、工龄、科室、是否接受过防护教育等;操作环节:拔针、缝合、静脉注射、标本采集、肌肉注射、穿刺、处理锐器等;受伤部位:右手、左手、眼部、足部等。发出问卷92份,回收92份,有效率为100%。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的92例护理人员中,护士64人(69.6%),护师28人(30.4%)。2017年发生针刺伤37例,2017年发生针刺伤29例,2019年发生28例;在校学习期间曾接受过防护教育的有20人(21.7%),在医院接受过防护教育的有32名(34.8%),有40名(43.5%)护理人员未曾接受过防护教育;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有64人(69.6%),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有28人(30.4%)人;学历分别为:本科9人(9.8%),大专32人(34.8%),中专51人名(55.4%)。

2.2 科室、操作环节、受伤部位

科室:手术科室49例(53.3%)、内科22例 (23.9%)、急诊科 16例(17.4),供应室5例(5.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以手术科室发生锐器伤最为常见。

受伤部位:主要是手指,共76例(82.6%),其中左手指53例(57.6%)、右手指23例(25%),眼部8例(8.7%)、足部5例(5.4%)、其他部位损伤3例(3.3%)。其中,受伤部位最多的是手指,左手手指受伤概率大于右手手指。

操作环节:拔针21例(22.8%)、缝合18例(19.6%)、处理锐器16例(17.4%)、静脉注射12例(13.0%)、标本采集10例(10.9%)、肌肉注射7例(7.6%)、穿刺5例(5.4%)、其他3例(3.3%)。其中,拔针、缝合、处理锐器三种操作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操作环节。

3.讨论

日常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面临着多种职业风险,锐器伤是其中重要一项,增加了血液传播疾病感染传播的风险,如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传染因子的传播,更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2]。

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是拔针、缝合、处理锐器,说明护士职业暴露中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严重的危险因素,也是引起血源性疾病职业感染传播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针刺伤和合理规范处理锐器是今后职业防护管理的重点内容。研究结果显示5年以下工龄的年轻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人群,占到总人数的69.6%,由此说明年轻护士日常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相对薄弱,操作规范性欠佳,研究[3]显示,医院感染中约有30-50%与不恰当的操作及护理管理相关。因此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尤其是对新入职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强化其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并严格遵守规范操作流程。具体如下: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分离采血、注射后污染针头,其他情况必须分离时使用辅助工具不得徒手分离,治疗盘内随时放备用针头,穿刺失败时,禁止将污染的针头悬挂于输液器墨菲氏滴管上,拔针后应立即更换针头,防止由于针头裸露而发生刺伤。严格遵循标准预防操作原则,进行注射、输液及采血等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等操作时,必须戴手套;严格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减少锐器使用后环节处理;改善住院条件、减轻环境拥挤;合理配置护士人力、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对于不配合的患者请他人协助;使用规范的锐器盒、锐器盒位置合理放置;提倡、推广使用安全性好的医疗器具;一旦发生锐器伤,要及时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并对受伤者进行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检查职业暴露,并及时上报和随访。要充分认识到暴露后上报的重要性,完善职业暴露监测报告处置流程,简化报告流程提高报告率。对一些疫苗可预防疾病建议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如预防性接种乙肝疫苗[4]。

综上,锐器伤在日常护理工作当中不可完全避免,但通过加强相关防范措施的教育,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郑晓澜,邸英如,郭蕾.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503.

[2]杨冰,张敏,李文捷,等.2000~2016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汇总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476-482.

[3] 梁晓芬,杨贵勇,陈向坤,等 . 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 [J]. 中国伤残医学,2010,1(6):183.

[4] 陈燕玲.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20-1121.

论文作者:李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  ;  ;  ;  ;  ;  ;  ;  

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调查与防护探讨论文_李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