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严加 山东省临沂市临港区青年社区小学 27600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探索、汲取经验与思想摸索。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因为大多数处于思维启蒙阶段,思想与感知方式较为稚嫩,因而教师们往往忽视了促使学生们采取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采用硬性灌输为主的知识传导方式。既然新课标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与能动性为教学目标,那么教师们就需要思考突破目前单向性的灌输性教育模式,摸索新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塑造全新的教学体系,提供给学生们开发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的空间。
在具体的实践方法上,老师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来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解放学生思想,培养其学习信心
小学生处在人生的个性萌芽与思维启蒙阶段,其心智固然不成熟,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与思维模式。在数学老师的课堂讲学过程中,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或者对一个讲解方式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向与结论。例如老师在讲到平行四边形一课时,首先对平行四边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平行四边形是对边相互平行的四边形的一种。这时一部分学生首先反应过来,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对边也相互平行,也都属于平行四边形的一种。一部分学生则想到若是只有一对边平行,那么这个四边形又属于什么呢,其面积计算有没有规律呢等等问题。老师这时并不深入讲解,而是让学生将自己对平行四边形的看法在课堂上以举手发言的形式大胆地说出来,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对自己的意见有了成就感,在课堂上会更加积极地思考的老师的讲话与问题。学生的思想观念与成果被尊重与肯定消除了其对数学这门抽象性学科的不适应感与恐惧心理,带来了对该科目全面深入掌握的自信,是激发其大胆思考、深入探究知识的前提。此外,老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主张与看法的同时可以发现学生的思考模式特征与知识擅长的方向,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其自身优势应用在学习上。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乐学、会学的境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要想学生积极地对数学课堂投入精力去深入探究,不仅要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学好的信心,还要让其对数学课堂有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性格较为天真散漫,其对课堂教学能否集中注意力或自觉听老师讲学、主动思考甚至与老师交流主要是取决于其对老师授课方式与内容的感兴趣与否。数学代表着无数枯燥的数字与符号,学生天性对数学感兴趣的极少,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的知识传导方式上多下功夫,丰富教学形式,使课堂氛围生动起来,来拉动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以丰富的色彩或生动的视频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还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受到数学的现实用途从而主动思考。例如老师在讲述一元一次方程式之前,引入了一个生活问题,学生由于这个理论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听得比较仔细,一节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对方程式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
三、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
实践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并根据结果得到验证与加深理解的过程,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极强,有部分数学原理通过老师的理论性阐述或是板书演算,学生亦是难以理解。但以实践的方式,以实践结果反推理论学生反而因为实践过程比较具体而可以感受数学原理的推导过程,并最终深入理解掌握该数学原理。老师在讲到分数一课时,感觉到大部分学生在初步接触分数时,难以理解分数的代表含义,对分数这一抽象性表达难以掌握并运用,因此在第二堂课老师准备了许多画有圆形的卡片发给学生,使学生根据量角尺将圆划分成10等份。老师让学生将圆看作一个整体分母,里面的扇形格子看作分子。老师说分数,让学生以彩色笔涂格子的方式将分数表现出来,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对分数有了一个直观的理解。在课后的应用作业上也表现出对分数应用的掌握更为透彻。
四、及时评价,全面分析,拉近师生间情感距离
老师的教学方式的改进与丰富是为了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养成更好的学习心态与学习方法,但要让学生在结果上真正达到成绩的长足进步,就需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形成所谓的有效教学。老师在注重教学方法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掌握与评价,全面分析学生在数学理论认识与应用熟练程度各个方面的值得肯定之处与需要指导纠正的地方。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或是评语等手段将自己的分析客观地反映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此层面上,老师还应注意,多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即使学生有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地方也不要用斥责的语气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积极、良好心态。
总之,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老师在努力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以及对数学情感态度的积极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使学生形成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达成真正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孔企平 “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7,(2),33。
[2]陈冬梅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35-136。
论文作者:王娜 严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数学论文; 分数论文; 抽象性论文; 方式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