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脑梗死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但病人在脑梗后如果得到有效的护理和救治,是可以提高生存质量的。结合中外研究的成果,脑梗后的康复护理有很多中方法,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脑梗的康复护理的进行了综述,将主要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今后的脑梗康复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194-02
引言
近年来,文献陆续报道和证明脑梗中的康复主要在临床及时有效治疗基础上,科学规范地早期应用康复医疗方法和手段确能显着降低脑梗中致残率,减少脑梗后并发症的发生,益于病人整体康复。基于当下脑梗康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综合国外文献,脑梗康复的研究已由以往单纯的恢复期康复转向综合康复方法。尤为关注的是脑梗后的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它们都是以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为最终康复目的,通常以康复医学整体性医疗协调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法学的应用,科学规范地锻炼提高脑梗病人功能适应性,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神经功能障碍的进展。
康复医学认为,脑梗死后的神经系统具有重新恢复能力,这也为接下来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脑梗死的急性期就进行康复治疗,正确运动方式的引导,对脑梗死患者后期运动模式形成与感觉功能恢复十分重要。康复医学早期介入及康复治疗手法的应用能促进大脑功能重组与重建,从而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使患者尽快适应社会,达到回归社会的康复目标。
康复早期的介入都是由于患者受损脑组织有自发的恢复机制。
1 早期自发的恢复机制水肿自身消退。发生脑梗死后一般水肿消退发生在梗死后一周左右,并能持续2 月之久。随着水肿逐渐消退,脑功能自身会得到恢复。
侧枝循环形成。大脑在一般的情况下,脑底动脉环是不开放的,只有当脑梗死急性发作期后,其功能才给予开启。该环为脑部缺血发生时最为主要的血液供应代偿设备。开放原因是由于该环与椎-基底动脉系统和大脑动脉之间的颈内动脉系统相连接。
血管自发再沟通。畸形脑梗死患者的血管会有应急性痉挛发生,当急性期过后血管痉挛状态得到改善,血流重新再流通,称作血管的自发再沟通,自发再沟通也是早期恢复的情况之一。
2 功能恢复的神经可塑性机制2.1 脑的可塑性脑的可塑性理论是20 世纪30 年代初由神经康复学家Bathe 提出的他认为脑可通过学习和训练完成因病损而丧失的功能,它具有重新获得的形态学基础。脑可塑性指的是大脑功能在损伤后自有的独特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大脑在损伤后在结构和功能上有适应现状来满足需求的能力。Bathe 认为人和高等脊椎动物的大脑都具有高度可塑性。大脑可塑性理论为后期的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2.2 脑功能重组Kennard 等于1938 年进一步提出了脑功能再组论,他指出,当人的大脑损伤后,结构和功能上由新的部分来承担失去组织担当的能力,病灶周围及病灶远隔相关区域出现结构和功能变化,承担起梗死脑组织的功能。有学者根据他的理论发现,神经元皮质联系可以重塑。
3 脑梗死康复治疗的常用方法3.1 Bobath 疗法Bobath 技术又称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它由英国著名的物理治疗师夫人和她的丈夫,一位着名的神经学家Karel Bobath 于上世纪年代创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Bobath 疗法主要基于这样一个观点:紧张性姿势反射的释放干扰了机体对姿势和运动的控制。实际运用时,主要是通过“内源性抑制”抑制异常运动模式,所谓“内源性抑制”是指治疗师帮助患者控制共同运动或联合反应的一部分,防止出现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模式,这样患者受到鼓舞并且能够有选择的运用共同运动。通过这种控制的恢复从而永久地降低痉挛、获得分离运动和技巧运动。学习控制不必要的活动,患者就抑制了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模式。另一方面,Bobath 主张把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和护理密切结合。杨红等对例天坛社区中心的患者进行Bobath 法治疗发现,应用Bobath 进行治疗的偏瘫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快,并且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中还发现早期进行Bobath 技术治疗的患者要比晚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效果好。
3.2 Brunnstrom 疗法Brunnstrom 技术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 创立法通过中枢易化,运用紧张性反射和偏瘫协同模式以改善对运动的控制尽可能地破坏患者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Brunnstrom 疗法是利用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治疗疾病的方法。首先在脊髓反射水平引出主要的共同运动,然后努力获得控制共同运动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加入拮抗肌共同运动成分打破痉挛肌的共同运动。虽然该疗法与疗法在理论上基本相反,但在他缓期,Bobath 疗法也包含部分疗法的技术。孟宪忠等应用Brunnstrom 法治疗脑梗死,并进行上肢疗效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比对照组在各项指标的恢复上起到更有效的作用。结论证实此法可提高肌张力,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康复,减少残疾。
3.3 多重感觉刺激疗法Rood 方法又称多重感觉刺激技术,由物理治疗师MargaretRood 创立。该技术的理论核心是遵循个体发育的顺序,通过应用多种适宜的感受刺激引出有目的运动及控制反应。Rood等人从个体发育的观点看待各种感觉刺激,并且认为最早发生的感觉传入最有可能引起感觉整合,感觉传入主要用来产生正确的运动技巧。感觉刺激起何作用取决于刺激形式及刺激部位并与年龄有关。同一种感觉刺激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对运动起不同作用,或为易化作用或为抑制作用。
3.4 中医药疗法中医的经络学说与腧穴等原理,在临床中根据患者各自不同的病理表现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针灸推拿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在临床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石学敏等在应用醒脑开齐法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早期应用针刺的方法对中风病人进行康复,临床疗效显着。朱氏等将规范的三级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结合中医学的针灸推拿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即将神经促进技术、Bobath 治疗方法、运动再学习方法和传统的运动疗法、针灸、推拿、言语治疗和心理疏导等综合地运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发现规范的三级综合康复结合传统疗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功能重组或代偿,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
总结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兴的康复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临床,而康复工作者更倾向于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并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我国的康复医学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不过,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对康复医学关心重视,新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因此,康复治疗有可能成为21 世纪脑梗治疗体系中强有力的保障,并最终提高我国康复治疗的水平。
参考文献:[1]萧锦冰.大面积脑梗塞介入治疗后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2]冯建辉.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9,15(2)
论文作者:郑艳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疗法论文; 可塑性论文; 脑梗死论文; 感觉论文; 大脑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