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血标本的质量控制论文_李军

临床生化检验血标本的质量控制论文_李军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楚雄 675000

【摘 要】目的: 医学临床中,经常需要对血液进行生化检验的标本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多种,直接或间接影响病症的诊断。因此,准确分析血液的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误差

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到医院就诊并化验血液检查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化验结果诊断医师能够有着直观的了解。这就要求血液化验过程无误,化验人员严格操作,化验仪器性能及清洁度达标。本文介绍了血液临床化验的采集、保存方法,对误差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案。

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1患者准备控制的要点

作好解释工作,即向患者说明所作检验项目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在抽血时的恐惧和紧张。有抽血化验必要的患者,除急诊外,原则上要求空腹12小时进行抽血。晨起空腹时或者禁食12h~14h,能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减少由于运动带来的影响,最佳采样时间的选择,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减少由于运动带来的影响,减少饮食的影响,易于与正常参考范围作自身结果比较。并应该注意其临床用药(包括输液)的控制。一般早晨空腹采血,有些项目需特殊要求,如儿茶酚胺,试验前48h禁食茶、水果、咖啡特别是茄子、香蕉等,抽血前静卧1小时;饮酒后血中乳酸、尿酸盐、乙醛、乙酸盐等增加,会引起血脂及某些血清酶结果升高,甚至出现血清浑浊,影响整个检验结果。特别,吸烟时烟草中所含有的烟碱直接影响到血氧饱和度,导致人体内物质代谢功能改变,使检测结果异常。采血前注意不要过激运动,剧烈的体育运动使血管内外的体液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大量汗水的挥发,以及激素含量的变化(如肾上腺激素类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致使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血中丙酮酸、乳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增高,碳酸氢根减少。因此,一般应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采血,采血前宜休息。尽力争取患者的协助特别是餐后2h血糖或糖耐量实验要告知方法和注意事项。

1.2血液标本正规采集和保存

采血部位,常选择肘静脉或颈静脉,应该在非水肿,非炎症部位采血,不能在任何输液的 “下游 ” 采血,电解质(钠、钾、氯结果错误),葡萄糖(葡萄糖浓度升高),输血(血红蛋白结果错误),不能从深部静脉埋管中采血。避免溶血标本,包括当血红素等于或大于300mg/L时能被肉眼观察到的显性溶血和肉眼观察不到的溶血的非显性溶血。EDTA、NaF、草酸盐等不能用于血Ca 2+ 测定 含有K +、Na + 的抗凝剂不能用于测定K + 、Na + 标

本的抗凝,草酸盐、氟化物不能用于酶法测定:草酸盐可抑制Amy、Acp、LDH 的活性;

氟化物可激活尿素酶、淀粉酶等。标本容器的标签上至少应注明下列内容: 患者 姓名 及病历号,送检科别及 病床号(门诊编号),送检标本名称及量,检验项目,采集标本的时间,唯一条码号,防止张冠李戴。如有溶血、脂血严重者(视病情而定),抗凝血中有凝块;应抗凝未加抗凝剂者,血量不足(如血沉、PT 等),不应接触空气的接触了空气,标本采集与送检时间间隔过长者,该加防腐剂未加防腐剂者,用错真空采血管者等任一情况都要拒收(各临床实验室应有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正常情况下,血液标本采集后,首先应及时对标本进行检测,如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送检,应保存在4℃条件下,保证各项指标不发生变化。在检验科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最熟知的是的是血浆钾离子会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血糖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对其他生化检测项目的变化了解较少,对血液标本保存的错误,往往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有试验显示,全血标本在室温下存放,血小板随时间延长逐步增高,在4小时后与即刻检测有显著性差异,而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于2--5天开始与即刻检测有显著性差异。血小板离开机体内环境后,由于渗透压、温度、抗凝剂及试管壁等影响,形态结构快速发生改变。随着保存时间延长,一些标本出现巨大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还有一些血小板破坏,最终引起血小板总数减小。同时,所有生化标本都应置4℃保留1周。保留患者标本以备检查是国际惯例,也是实验室对标本负责的具体表现,以便在临床医生或患者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异议时可随时复查。

2 血液检测标本误差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2.1误差原因分析

误差原因来自多方面。首先,由于患者和医务人员没有做到及时沟通,患者在采血前对相关注意点不了解,医务人员也没有讲解到位,导致患者因自身因素对血液检验效果造成影响。其次,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不重视、不细心,不能很好的了解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对患者临床分析报告的重要性,因此对患者资料张冠李戴的现象频繁发生,导致在血液检验和标本送检的时候患者信息和标本不相符,出现差异。另外,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过关,对采血时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如医务人员应该了解采血部位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比如在抽血时患者用力攥拳,可引起肌肉组织代谢活跃,加速钾从细胞内溢出速度从而使血液浓度升高。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医务人员采血定位的不准确,医务人员进针的不熟练或患者配合度不高,也会使血流受阻,出现凝血、溶血现象。医务人员使用抗凝管的手法不正确,血液采集前一些具体的措施没有做好,采血部位没有熟悉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也没有顾及,在采血时不规范操作,都容易导致抽血时间过长或过短,对抽血量的把握不准确,标本量过多或过少,随意性较大,血液检验也难免出现误差。再次,在标本送检时,标本出现剧烈的震荡,容易产生溶血;没有及时送检,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或者选用的真空管有问题,会造成凝血现象。最后,在对标本进行检验时,血液没有凝固就进行检验或者标本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没有及时检验,血液的浓度等都会产生变化,难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2.2提高标本准确性的对策

采集过后,应该注意标本的保存环节。因此,医院护理部和检验科应该联合建立健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和质量控制体系,护理部应严格遵循检验科采集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流程和采集操作,并对相应的采集流程进行相应的操作。检验科则应当充分起到监督作用,还应当把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信息及时的反馈给护理部,由医院的护理部切实的将质量控制实施,只有将护理部和检验科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质量控制,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增强对护士检验知识的培训,使护士根据质量标准及要求来进行操作,事先控制可能出现的质量误差。培训的形式与内容应当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聘请专业人员对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知识进行全面的讲解。医者应该具有医德和仁心,每一名医务人员都应该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假使医务工作者能够自觉的遵守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就能有力避免差错的产生。医院的护理部应当经常性的组织技术操作考核及技术操作培训,以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强化护理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结语:

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来源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标本的采集好坏是影响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标本采集后如不能及时送检,合适的保存条件也对血液的生化检验结果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检验人员应足够重视对血液生化检脸过程中对准确性有影响的因素,严把质量关,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最可靠准确的依据,及时作出最正确的诊断。

论文作者:李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9

标签:;  ;  ;  ;  ;  ;  ;  ;  

临床生化检验血标本的质量控制论文_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