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严峻论文,干部队伍论文,文化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88(2011)08-0072-06
新时期我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多样化的文化局面给现存的社会伦理秩序和人们的道德心理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给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心态等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使“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削弱,从而在促使他们摆脱依附性、从众性、趋同性的同时,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日益强烈,整体和全局观念淡化,甚至导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生,表现为国家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1]从而给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
一、新时期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
文化环境是指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观念形态所构成的影响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外在文化因素的总和,它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人们的思想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足性和封闭性,我国的文化系统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的状态,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一元特征鲜明。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左”的思想的长期干扰和破坏,我国文化系统的封闭状态和一元性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被彻底打破,文化的封闭、一元的状况已不复存在,文化多元化取得传统的单一文化价值体系成为我国文化的基本格局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我国文化发展的独特路径与特殊国情,当前我国文化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又面临许多突出问题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首先,当前我国文化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民族文化主体性相对弱化的问题。“所谓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是指特定的民族共同体成员对由其文化的内部结构所决定的在民族文化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维护本民族文化地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情感。”[2]民族性作为文化的根本特性,它既是以文化与其他文化相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是构成文化主体性的基本内核。因为“民族文化的特点,首先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世界各国不同民族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体现在语言、价值观与自我认同意识等方面的文化特征,受到血缘、家庭、宗教、特质性的心理特点以及社区环境和集群行为的影响。”[3]然而,在历经鸦片战争之后近百年西方“炮舰文化”的蹂躏,“五四”时期国人挟“德先生”、“赛先生”进行打压,“文化大革命”时期“打倒孔家店”的“革命行动”,以及改革开放后一些人数典忘祖、“言必称希腊”的“时髦”之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和传承下来的美德和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大都已被自称“现代人”的国民扔到地上,踩在脚下,中国文化的“民族性”正在被“现代性”置换,文化的主体性已经严重被弱化。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中国大地上似乎正在出现诸如传统文化强劲复兴,西方文化持续东进和社会主义文化充分涌流的繁荣景象,但是,这种缺乏“民族性”的文化多元化与文化“繁荣”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更大的文化危机,长此以往,我国文化可能最终导致无根可循的危险境地和缺乏文化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现实困境。
其次,当前我国文化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融合性相对较差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我国文化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然而,文化多元化在向我们提供更多文化选择和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学习平台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文化碰撞和文化冲突的风险,增加了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的难度。特别是当多元文化系统中不同文化缺乏可通约的核心价值时,不同文化之间的这种碰撞和冲突的几率将更高、力度将更大,其融合的可能性也将更低。当前,我国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外,还有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同时并存。除此以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我国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而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人们思想不断解放,我国文化将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强。然而,由于当前构成我国社会文化的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缺乏公认的价值观内核,不同文化之间可通约性差;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对文化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使得我国文化的“多元”融合难度加大,有时甚至还会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碰撞和文化冲突。
再次,当前我国文化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主导性不够强的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反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的文化形态的社会主义文化必然要在我国社会文化的多元格局中起主导作用和处于支配地位,理应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这是由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4](P98)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对文化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导致资本主义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封建主义文化的“死灰复燃”,而且,这两者正在顽固地结合起来,共同挑战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的巨大意识形态障碍。
最后,当前我国文化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先进性不够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只有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然而,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强,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文化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和腐朽落后生活方式等也趁虚而入,正在向我国文化的深层加速渗透和腐蚀。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的影响,以及我国长期以来疏于文化引导等原因,一些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又开始“死灰复燃”,一些低俗、庸俗和媚俗的文化大行其道,低俗之风泛滥。
二、新时期我国文化的多元环境对党员干部思想的主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意识生存、发展的直接土壤,其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特别是对人们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上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念、目标、方法和途径,下至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选择,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等无不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深深打上文化的烙印。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我国传统的单一文化体系正在被多元文化格局所取代,当今之中国大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人狼共舞”,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雅俗共享”,不同文化之间的共生共存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生态”。我国这种多元文化环境及其发展趋势无疑会给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和道德品行的养成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说,文化多元化环境为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更新观念等创造了新的时代条件,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提升提供了更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党员干部的视野将更加宽广、心智将更加健全、精神将更加丰富、境界将更加高远、素质将更加全面。显然,这对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提升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我们同时也不能否认,文化多元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福音”,“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文化垃圾、腐朽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随之传播,对部分党员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一定的腐蚀作用。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封建主义因素依然根深蒂固,造成了少数人的价值观扭曲。”[5]文化多元化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分歧与冲突、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的混乱等,必然使部分党员干部在价值取向上和道德选择上产生矛盾与困惑,严重冲击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心态等,给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性的形成带来消极影响。具体说来,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时期我国文化多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主体性弱化的趋势影响党员干部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文化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和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饱受强敌入侵和萧蔷之祸而不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无比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我国。一方面,由于国内一些人数典忘祖、“言必称希腊”,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使得我国文化的主体性在文化多元化进程中被削弱;另一方面,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凭借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向我大肆推销所谓“国界消失”、“人权高于主权”、“民族国家时代已经过去”、“人类意识形态应领先于阶级意识形态和民族意识”等观点,使得一些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越来越淡漠,民族认同感越来越低,爱国热情趋于消退。一些党员和干部也由于缺乏对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理性认识和应有的政治鉴别力,使得他们的政治意识和民族意识淡化,对民族的前途命运失去信心,有的甚至背叛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卷公款逃往国外,公然投敌叛国。
其次,新时期我国文化多元化进程中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影响党员干部的道德人格。文化作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品德形成的最主要环境,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人的社会化提供相对统一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等,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能够与社会经济关系相适应,行为准则能够与社会主导道德规范相协调,精神状态能够与社会主导精神相承接。然而,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化的这种教化功能正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在文化多元化条件下,由于构成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必然使得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的多样性,造成人们在价值观选择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这种由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相互交织、相互碰撞所构成的多元文化环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社会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的混乱,给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品性的形成、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加强,我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由于缺乏应有的文化理性和文化自觉,往往在强烈的文化碰撞中失去自我,在精神家园中迷失方向。少数党员干部甚至全盘“接收”封建文化中的糟粕和资本主义的腐朽落后观念,最终导致道德人格的完全“变异”。
再次,新时期我国文化多元化进程中主流文化主导性的降低影响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仰。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先进政治组织,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以党的信仰为信仰,以党的目标为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每一位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然而,在当前我国社会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条件下,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及其价值观之外,还有现代西方文化和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等其他文化形态,以及由其提供的多样化价值观。价值体系的多样化必然引起不同文化形态与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相互竞争,这是文化多元化的必然后果之一。特别是在缺乏主流文化或者主流文化的主导性不强的情况下,不同文化之间的这种竞争就显得尤为激烈。在这样的文化环境条件下,一些人不可避免地必然要发生信仰结构的重组和道德、价值体系的置换。当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忽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缺乏科学有效的文化引导和疏通机制,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一些党员干部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我国封建文化的影响和诱惑下,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持怀疑态度,而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少数党员干部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信“基督”、信“天主”,完全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有的信仰和身份。
最后,新时期我国文化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先进文化的缺失影响部分党员干部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一个没有健康精神和灵魂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缺乏先进文化和健康精神的政党也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政党。任何一个政党,如果缺乏先进文化的支撑和健康的精神状态,那么就会出现道德滑坡和精神的萎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理所当然应该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腐朽、落后和“三俗”之风。然而,由于思想观点模糊,政治意识薄弱,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却抵挡不住低俗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他们有的思想庸俗,大搞精神贿赂,称兄道弟,相互吹捧;有的情趣低俗,纵情声色犬马,宣泄七情六欲,寻求感官刺激,联络灰色感情;有的生活作风糜烂,以权换钱,用钱买色,导致情色腐败愈演愈烈等。他们长期沉湎于猥琐之中,不求上进,不是追求真善美,而是以假丑恶为追逐目标,竞相追腥逐臭,不知道何以为美,何以为耻,完全丧失了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格调和操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背道而驰。
三、新时期我国文化多元化发展对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
如前所述,新时期我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多样化的环境,在为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更新观念等创造新的时代条件,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提升提供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的同时,也给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心态等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新时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要与我国文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一)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提高对民族和国家的忠诚度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人们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基础,它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塑造民族品格和展现民族风貌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并广泛应用,在传统的国家政治、经济和自然疆界对人们的吸引和凝聚日趋乏力的今天,文化的这种作用就显得更加明显而重要,它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6]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思想、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不断进步的动力。然而,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化,大量的不同国家、不同性质和不同层次的文化随之涌入国门。在不同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下,特别是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扩张和渗透下,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一些人甚至包括少数党员干部,盲目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淡化,国家和民族观念淡薄,对民族和国家的忠诚度下降。
因此,在文化全球化条件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壮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特别是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既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环境发展变化对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文化意识
文化多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文化的基本格局和各国文化的结构生态,给人类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一方面,由于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所形成的文化多样化环境不仅为各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同时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促进融合搭设了新的平台。然而,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文化多元化并非总是“福音”。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在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和矛盾,将不可避免地必然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乃至冲突。特别在社会缺乏统一和公认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情况下,文化多元化最终必然导致的引导社会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的多样化,造成人们在价值和道德选择上的进退失据和无所适从,导致人们的主体性迷失、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范。
因此,在文化多元化条件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元的内在统一,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文化意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环境发展变化对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
(三)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先进文化意识,提高思想文化辨别能力
高举先进文化旗帜、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现代先进政治组织,其先进性不仅体现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上,更体现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7]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事业正面临新的严峻考验。从国际方面看,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从国内看,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存在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存在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观点等。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增强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先进文化意识,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文化辨别能力,无论对于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党员干部抵制腐朽文化和错误思想观点的自觉性,还是对于净化我国文化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先进文化论文; 政治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文化价值观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政治背景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经济论文; 道德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