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早期阅读的本土化--华东师范大学周兴教授访谈_早期阅读论文

寻找早期阅读的本土化--华东师范大学周兴教授访谈_早期阅读论文

寻求早期阅读的本土化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东师范大学论文,之路论文,本土化论文,访谈录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前教育界对于早期阅读关注度越来越高,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然而,随着早期阅读市场的活跃,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有关早期阅读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早期阅读是否等同于早期识字?经典诵读是否就是早期阅读?作为从美国引进的早期阅读理念,在我国实践开展过程中是否会因文化的不同而遭遇到困境?如何推动早期阅读的本土化,促进早期阅读有效开展?为此,记者专访了我国早期阅读教育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兢教授。

一、我国早期阅读教育研究状况

记者(下文简称“记”):周教授,您在《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一书中提到,20世纪末开始于美国的早期阅读研究源于预防阅读困难,这听起来似乎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周兢教授(下文简称“周”):从预防阅读困难的角度提倡早期阅读,是有些耸人听闻,但实际上却并非标新立异。2000年,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国际著名儿童语言学家凯瑟琳·斯诺领衔,18名著名学者组成的早期阅读委员会经过三年的实证研究发现,美国有256万阅读困难的学龄儿童,占美国全部6~21岁学龄人群的4.43%。这项研究还表明,美国公民中有40%的人不能有效阅读。同时,美国两项国家级长期追踪的教育研究项目显示,阅读能力是学业成就的主要表现。那些在小学三年级阅读方面的差生,一般都会成为高中阶段成绩很差的学生,许多人甚至无法从高中毕业。

综合这两项研究结果,研究者们提出“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并开始重新审视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的价值。从而引发了国际教育界对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热潮。

记:那么,我国的早期阅读教育研究是否也源于对阅读困难的预防呢?

周:我国早期阅读的热潮应该说是源自于早期识字,并非是因为预防阅读困难。但我必须要强调,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早期识字”曾经是我国儿童早期教育的代名词,很早就存在于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三字经》等一些经典的识字教材,强调阅读、朗诵、记忆。

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界不再提识字,甚至写字、阅读这些字眼都不大提。改革开放后,国家恢复了高考,大众对知识和学习的热情重新被点燃,“早期识字”又开始重新被提起。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学术界对早期阅读概念的引入、大量阅读书籍的出版,以及媒体对早期阅读的报道共同促成了我国早期阅读的研究热潮。

记:目前,我国早期阅读的实践领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周:总体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当然,也要看到,由于受早期识字的影响,形形色色的以“早期阅读”为名而推行的“早期识字”的教学材料涌进了幼儿园,加上许多教师和家长不理解或者不完全理解“早期阅读”的基本概念,全盘照收或者无法抵制,使得一批对于儿童发展无益甚至根本有害的东西在许多幼儿园泛滥。但这也正说明,社会和民众都比较重视早期阅读,所以我说,早期阅读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

记:您觉得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周:我觉得是由三个因素促成的。首先是学术界在理念上的认同与推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托幼机构教育专业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范围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学术研讨会,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召开了四届,使早期阅读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其次是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视。随着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新一代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因此,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图书数量上,都为孩子的早期阅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在上海,很多家长自发地组成书友会,分享彼此的阅读经验与感受,还在网络上发起投票,形成了一个家长们最喜欢的早期阅读书的排行榜。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让孩子自己选择,也列出一个排行榜。两个排行榜对比,我们从中发现成人本位和儿童本位在题材选择上的差异,同时,也能够真正了解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了解到具有怎样特质的早期阅读材料是真正能走进孩子心灵并为孩子真心喜欢的。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教育资源的不断涌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大量优质的幼儿读物涌现,许多优秀的出版机构都编写或编译了很多不错的图书,这为我们开展早期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正确理解早期阅读

记:您认为早期阅读的指向和最终目的是书面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吗?

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这么说的。早期阅读不等同于早期识字,更不等同于诵读古文。它的目标是让孩子享受阅读的过程、获得阅读的技巧,从而对阅读充满热情,并能够有效阅读,而不是会认多少字、会背多少古文。

记:那么,早期阅读与早期识字差异何在?

周:识字和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识字只是阅读的基础,一个好的阅读者除了识字,还必须有运用已有的知识、口语词汇和综合认知策略来理解文字意义的能力,流利地认读文字从而理解阅读内容并保持阅读兴趣的能力。

一般来说,阅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获得阅读能力的阅读和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阅读。8岁以前的阅读主要是第一个层次上的。3~8岁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口语学习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的阅读主要是促进儿童的口语能力发展,在口语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开始认识文字符号、声音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研究,这一阶段孩子对于外界的反应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肌肉运动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他们的审美感觉是从对客观现象片面的、零碎的反应逐步发展到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对认知形象进行整体感知,即产生审美知觉。如果我们将这一时期简单地定义为早期识字,让孩子提前学习下一阶段才该学的文字,那么就会使他们失去口语发展、审美联想培养的最佳时机,从而严重影响儿童获得书面阅读新策略的能力,使他们对文字和阅读产生厌倦的心理,导致进入小学后的厌学情绪。

记:对于儿童来说,早期阅读的价值在哪里?

周:在早期阅读中,儿童应该学会阅读、学会想像、学会创造,完成从前阅读到阅读行为、前识字到识字能力、前书写到书写技能的转变。对于这一过程的价值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学习能力外,还具有审美的价值,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是这样描述的,他说“图画书是成人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向幼儿传递着他们无法现实感知的外部信息,扩展了幼儿的想像和创造的内容和范围,为他们提供了使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机会,因此对幼儿的语言、想像、思维、情感、社会化及审美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此我表示赞同。

记: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阅读过程才能使其得以实现?

周:在早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既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又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我们要挑选出合适的书籍用作阅读文本。有一个调查显示,全国每天出版的儿童图书有40多种,每年有上万种,数量之多我们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这样就难免会鱼目混珠,良莠难辨。

记:那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周:对于这个问题,法国文学家保罗·亚哲尔是这样总结的:忠实于艺术、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能把人类高贵的情感吹进儿童心灵的书;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书;含有高尚道德的书。

我认为,好的图画书是要有创意的,什么是“有创意”呢?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有趣的形式内容、有教育意义的哲理情思和有水准的艺术表现。

记:那么,该如何指导孩子阅读呢?

周:首先,要创设多元阅读的情境,即我们要把书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营造一个自在、有趣而且丰富的阅读情境。比如家里的书房、客厅,幼儿园的教室、图书室,公共场所的儿童书房、文化中心等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场所,这是将孩子引进阅读世界的第一步。

其次,帮助孩子独立自主阅读,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提问、讨论和思考,进而让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阅读中。在具体策略上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比如对于故事我们就可以将其分为读故事、讲故事、玩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等很多形式,通过复述故事、推测结局、分享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讨论图画内容等让他们体会到阅读不仅仅是听故事,而且还可以自己尝试。

最后,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唯有多样化的方式和题材,才可以为孩子提供多元的知识并体验多元的情感,感受到不同语言的多元风貌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培养出自主的阅读能力。在题材上,从儿童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都可以让幼儿接触;在文体上,从童谣、诗歌、故事、传记、散文到知识性图书,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读物;在形式上,从纸质图书到能操作的立体书、玩具书、塑料书和布书,都可以进行尝试。

记:有没有一些标准可以用来判断教师或者家长开展的早期阅读是有益的、有价值的?

周:我们可以用以下四个标准来进行判断,即是否有利于提升幼儿对书籍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帮助幼儿阅读中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否可以运用口头语言理解阅读内容和是否让幼儿获得了基本的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

三、早期阅读教育的本土化探索

记:刚才您提到,我国早期阅读教育很多的研究成果,都是从美国借鉴过来的。美国的幼儿园在课程设置、班级设置等方面都与我国不同,这些研究成果在我国幼儿教育应用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一些问题?

周:这个问题提得太重要了。目前我国早期阅读教育研究的瓶颈问题就是本土化问题,即如何引进和消化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以适应中国早期阅读教育实践。

首先我们要对国外的研究成果有所区分,理清什么是基础性的、指向人类共同的的研究成果,什么是与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关系的应用型的研究。前者是具有普适价值的,例如早期阅读教育课程的目标及意义,这些我们可以直接借鉴。但涉及到文化差异的理论与概念,比如汉字的习得思维与英语的习得思维的差异导致的阅读思维的不同,使我们在具体的阅读指导策略上、教材的选择上肯定不能直接照搬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

记:就目前来说,早期教育理论的本土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目前我国对于早期教育理论成果的借鉴是比较多的,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教育材料的引进都很丰富,这是好的方面,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需要我们消化和改进的问题也很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美国及其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到我国集体教学的场合中的问题。我们知道,美国是小班化教学,一个教师只负责十几个孩子。但在我国的幼儿园,一个班的人数则在30人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教具怎么准备、区域该如何设置等都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美国或其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需要经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其次是如何设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目标体系的问题。汉字无论是从发音还是从形状构成来说,都是不同于其他字母文字的,还有就是家长对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社会对早期阅读价值的期望都因文化的不同而与其他国家有差异,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该如何设定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体系也需要一个本土化的探索。

第三是早期阅读教育的系列延伸问题。早期阅读培养目标是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因此我们不能将其仅仅局限在幼儿园的课程之中。如何调动家长的热情,如何引发社会的持久关注,如何从脑科学、人种学等基础学科中吸取营养,都是作为早期阅读教育的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些都要以幼儿园为主体,解决这些问题时都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经验。

记:您觉得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该如何面对这三个问题?

周: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扎实的实证研究,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个方向是汉字的习得过程与儿童阅读的关系。我们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都是一幅图,汉字习得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虽然在汉字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断地在将其简单化、通俗化、口语化,但它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表意方式。我国有一位学者曾仔细研究每个汉字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故事,这很有意思。对于幼儿的早期阅读来说,幼儿是通过一个什么方式将汉字同口语和社会意义进行连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其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记:这个问题真的很有意思。幼儿的识字过程是否有点类似于人类发明文字的这个历程?

周:这个结论目前我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不是,因为这个研究我们还没结束,估计明年将会有一个研究结果。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幼儿的识字过程同人类童年的识字过程是类似的。如果这个结论成立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幼儿的童年经历是人类童年经历的缩影。

记:另外两个方面如何?

周:第二个方向是应用型的实证研究。比如我们想了解幼儿对哪类图画或者是哪类教育材料最感兴趣,这很需要些实证性的研究成果出来。现在我同我的团队在做一个实证性的研究,用眼动仪来监测幼儿在阅读图书时的关注点,将图书和关键信息和幼儿眼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对比,同时配合摄像纪录和一些测验形成一个研究报告。目前学术界类似的研究很少,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因为这是直接针对我国幼儿的,只有这方面的研究取得成果,我们才能制定相应的、适合幼儿发展的阅读策略,否则很容易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第三个方向就是教育资源研究。教育资源是我对早期阅读书籍、早期阅读的教具等早期阅读材料的统称,目前很多人说学术要远离市场,这样才能使学术不被市场所牵引。别的学科我不知道,但就幼儿教育来说,我觉得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应该用“远离”两个字,教育理论最终都要应用到实践中的,因此我们必须理解市场,虽然要保持距离,但不是远离,我们需要将研究的成果放进产品中。你觉得你的研究很充分,可是按你的研究成果做出的教育书籍却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那么说明你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例如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图书,有些卖得很好,有些却不行,为什么?我们要分析其原因。为什么国外孩子喜欢的读物中国的孩子不喜欢,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本土化的问题。

标签:;  ;  ;  ;  

寻找早期阅读的本土化--华东师范大学周兴教授访谈_早期阅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