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视角下的古村落探析——以平顶山郏县古村为例论文_苏婷

地域性视角下的古村落探析——以平顶山郏县古村为例论文_苏婷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地形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格局。这些遗存的建筑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珍贵资料,其对现代建筑、装饰、布局和环境等方面的设计也具有较为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平顶山郏县张店古村落的地域特点、文化背景、建筑特色的探究,保护传统民居和传统村落,传承其内部蕴藏的地域建筑文化。

关键词:地域性,村落,文化,建筑特色

平顶山郏县境内存有丰富的民居资源,其中以临沣寨、张店、冢头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民居资源最为丰富。张店村据考证为汉代谋圣张良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郏县当地多产红石,村民们就地取材,民居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河南传统古村落民居研究的珍贵资料。同时,当地因地制宜的村落选址和建筑的构造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地域性建筑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村落概况

1.1顺应地势的选址布局

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建于西汉之前。村落位于马鞍山以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般选址时所讲究的“山南水北”行不通。故而选择面山而居,水也便利。村落周边有芝河绕村而过,两岸土质肥沃,适宜耕种,适合族群的生存和发展。马鞍山南部多为石头,土质较硬,不便耕种。同时为了获取一定的日照,村落选址筑构件和马鞍山保持一定距离,面山而居,以其避免马鞍山对阳光的遮挡。这样的地域性选址表明了古人在选址时并不是生搬硬套风水中“山南水北为阳”、“负阴抱阳”等原则,而是结合当地地势地貌和水系走势进行灵活选择,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

1.2张店村文化背景

张店村据考证系张良故乡。张良,字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据正史记载,他曾经与韩信一同整理了春秋战国以来182家军事著作,还根据实际需要删定35家,开创了日后兵书整理注释的先河。张良辅佐刘邦成就西汉大业,功成退隐。据清同治《郏县志》卷六《祀典志》载:“汉留侯庙在小丰保,张子房,韩人,而郏东南近邑也。其击秦灭楚,为韩报仇,有忠孝大节,为之立庙正矣”。“留侯祠”的建筑规模。但由于年代久远,原“留侯祠”的建筑已不复存在。

现在,张店村中还流传一种两人对弈的棋类游戏,名曰“摆山阵”。张店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据说是张良创始的一种益智、休闲、简单的游戏。村里每年举行祭祀张良的活动,孩子们还会表演磕花棍、磕羊角等“说张良”的娱乐活动,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筑特色

2.1建筑布局

张店现存明清官宅民居建筑群,以明代提督府、西官宅及东西挎院的五进院、南义和、北义和、花门楼为代表,296间古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其中提督府为明代九门提督张乐舜的官宅,位于张店村东西大街中段,其原来的五进院,现仅存两院,后院已破败不堪。前院主体建筑为穿堂式大客厅,共五间,建于一米高的台基之上,房体通高8.33米。传统砖木结构,红石房基,四合院节节相连,石基石砖墙体凝重,石雕、砖雕、木雕装饰精美,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价值。村中的建筑是合院形的。典型的形制是正房在殿后,厢房两侧,倒座在前。三者相互独立,依靠院墙围合。倒座向西偏移,留出东面设门。大门一开间,两层,上层是阁楼,对外设通风瞭望窗,下层是入户的门厅。为了防御外来的煞气,美化门厅,常在正对的东厢山墙上做一个小龛。三间五架是古时等级制度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具体量化标准,不得使用正统官式建筑的五开间正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一些低级官员和富商大贾为显示自己实力,常把厅堂或正房做成“明三暗五”的建筑形制,张店的提督府正房即采用此形制。

2.2建筑材料

李诫,《进新修<营造法式>序》中记载,中国古代民居在营造中讲究“五材并用,百堵皆兴”,五材为金、木、土、石、皮,为古建筑常用材料,皆取自于自然。但因各地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对五材的使用往往和当地的地域材料相结合,通过当地独特的地域营造技艺发挥其作用。这些地域材料和地域营造技艺形成独特的民居形式并展现出独特的村落风貌,成为重要的地域营造文化。

郏县所产石材多为红石。红石因其质地较软、便于加工,被当地人用来制作生活用品,在郏县传统村落中,随处可见石碾、石磙、马槽、石臼、古井旁边辘轳把的红石支架。另外,红石还被用在其它方面,如寺庙祠堂中的红石碑、红石牌坊、村落周边的红石寨墙、红石桥梁和红石水渠等等。

2.3墙体构造做法

张店民居墙体材料多选择土坯和砖石。土廉价易得,但它受弯强度小、防潮能力低,因此必须与砖、石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当地非常成熟和常见的做法是在两层砖墙的内部填土,或是一层砖墙一层土。当地居民在土中加入干的麦秆以加强土墙的土的粘结性。外侧的砖墙清洁耐久,内部的土墙隔热保温。这种复合结构使得墙体的厚度达到了 50 cm 左右,可以承受屋面的重量,减小压强。墙上的门窗洞口两侧均用青砖包砌,上下则用红石作为窗台、过梁与垫石。为了加强外包砖墙和内部填土之间的连接,在墙面之上,还预埋了把石。它们是截面 15 cm 左右的正方形石条,长度和墙体等宽,两头大,中间小,就像燕尾榫,因其呈丁字形砌筑在墙内,所以也叫丁石。这些石头一般上下交错摆放,这样就能把外墙和内部填土牢牢固定。这些石条多用当地多产的红石,红石特有的颜色与青砖搭配,形成独特的立面效果。墙体下面有砖石垫层以获得较大的室内外高差,也有加固地基的作用。

2.4石刻装饰

中国传统建筑中等级制度森严,除官式建筑装饰有严格的定式,民间装饰百花齐放。因为红石质地较软,古时匠人也都将这些构件雕刻上图案或动物样式,如檐下枋间的镂空装饰,常有吉祥的寓意,增强了民居的美学价值。郏县多为硬山式屋顶民居,墀头构造简单,其上也不乏装饰纹样,值得一提的是,有墀头上画有太极图样,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阴阳风水学说深入人心,也表现出人们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3张店村现状

这些明清民居建筑,保存完整性较为良好,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但村落中建筑破损较为严重,虽已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保护力度不够。民居中依然有不少居民按照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村里多为老人和小孩,生活简朴。不仅是建筑,谋圣张良故里这一历史悠久村落文化,也需要传承和发展。

4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国传统古村落在当今社会发展与建设中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发展难题。传统民居多数由当地居民自发建造,他们就地取材建造房屋,长时间的实践所形成的建筑形式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当地环境气候条件。由于过去人们对文物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重视不够,不少老房子遭到了破坏。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文物建筑的价值和作用,它不仅蕴含着民间匠人的建造智慧,对我们今天的地域性设计也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豪 .河南省郏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4.05

[2]段晨 .河南民居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2.12

[3]姚瀛艇,张向阳.张良故里考[J]许昌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

[4]李斌.何刚.李华.中原传统村落的院落空间研究——以河南邦县朱洼村和张店村为例. [J]学术论文专刊. 2014第1期

论文作者:苏婷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地域性视角下的古村落探析——以平顶山郏县古村为例论文_苏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