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需求与美国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社会经济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79(712):K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3)11-0075-07
从殖民地时代起,美国的教育起点就比较高。高等教育在殖民地时代就已经成型,并为尔后的现代化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美国教育界在积极吸收外国经验并使其迅速本土化的同时,努力根据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推陈出新,注重普及教育和职业教育,创办形式多样的教育机构。教育在美国工业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美国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在20世纪,美国还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强调研究和开发,注意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注重培养人的应变能力,用教育推动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注:关于美国教育本土化的专门研究,见贺国庆的《近代欧洲对美国教育的影响》和路易斯·B.怀特的《美国殖民地的文化生活》;关于普及教育和职业教育,见腾大春的《美国教育史》和大卫·诺贝尔著《设计好的美国——科学、技术和公司资本主义的兴起》;安娜李·萨克森尼安的《区域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和竞争》和勒尼·西格尔和荷尔伯·波洛克编的《关于硅谷发展的背景报告》论述了高等教育、研究和开发、高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 欧洲教育传统本土化
北美殖民地从来就不是一个大熔炉,而是一个容纳了多元文化的独特地区。就其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来讲,美国教育最初是欧洲式的教育,其教育的发展也是欧洲教育逐渐本土化的过程。欧洲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北美殖民地教育的形成影响非常大,古罗马和希腊教育思想和英国约翰·洛克的教育思想在殖民地很流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最早阐述学校的基本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他们是欧洲教育学科理论的构成和教学课程设置的奠基人,他们的思想对美国的早期教育理论影响至深。欧洲教育的本土化是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欧洲教育思想和实践本土化的过程中,苏格兰人的教育思想逐步被吸收,并形成了北美独特的教育方式。比如移居到美国的苏格兰教育家威廉·史密斯等人,把苏格兰的教育思想带到了美国。苏格兰的高等教育强调:大学是一个学术和科学的社区;大学应像强调神学那样强调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经济的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史密斯主张教育要适合殖民地的客观状况。他理想中的大学是:大学要注重教授历史、宗教和农业的课程,并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分子或有用的公民。史密斯开设的课程有:三分之一的古典学科,三分之一的历史和相关学科;三分之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其中包括几何学、三角学、物理、化学、天文、植物学和动物学。史密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引起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极大兴趣。[1](p123-124)美国教育界注意吸收欧洲教育之长、注重教育实效的另一个例子是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埃利奥特(1834-1926,一译艾略特)。他在1890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时,立志把一个由教授古典专业为主的大学,建成一个为适应复杂的技术社会的需求而培养学生的机构。1863年埃利奥特在欧洲访问时,参观了法国、德国的大学以及一些专科大学,很受启发。1890年他作为哈佛大学的校长,努力为实现更有效、更高标准的教学,让学生更自由地选择课程而工作。他还努力使大学和高中之间的教育内容更好地衔接起来。[2](p516-529)
德国大学的办学思想对美国建立研究生院很有影响。19世纪80年代,很多人去德国留学,其中不少人取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到美国担任要职。当时德国不仅重视专业性大学教育,而且十分强调科研的重要性,这使得大学教授的作用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德国的柏林大学、波恩大学和慕尼黑大学都强调自由授课、自由选课。德国教育的这些创新,对美国的教育思想和具体做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876年,琼斯·霍布金斯大学学习德国的做法,率先开设了研究生课程。此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都效仿这一做法,招收了研究生。从此,德国人强调研究和学术成就的做法,在美国大学中大大发展起来。西班牙和法国的早期移民也把本国的教育传统带到新大陆,在北美殖民地开办各类学校,比如学徒制学校、初级阅读学校和拉丁语法学校。欧洲早期移民所建的学校都是各种教派办的,如由长老会、公理会、罗马天主教、卫理公会、路德教派、基督信徒派、浸礼会、圣公会、教友派和摩门教创办的学校。这些学校不仅教授神学,而且也教授人文科学。[1](p98-125)
美国教育的起点比较高是因为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就兴建了大学。美国的大学兴建于17世纪和18世纪殖民地时期,因为在北美殖民地的人们与留在宗主国的人对教育的看法大为不同。在当时的英国人眼中,大学是培养贵族的地方;在法国人看来,大学是培养领袖人物和学者的地方;而北美殖民地的人则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教育就是培养人为社会服务的一种方式。另外,教育是培训领导人才,“以增进学识和为未开化的地方带来文明”,教育是把人培养成有教养的人。[3](p200)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殖民地时期就开办了大学。殖民时期的第一所大学是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不久改为哈佛大学。最初它是培养神职人员的,在17世纪40年代,70%的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是作牧师。1693年,威廉和玛利学院在弗吉尼亚建立,这是殖民地建立的第二所大学。殖民地的第三所大学耶鲁大学在1701年成立,旨在摆脱哈佛大学的保守主义教学方法。1746年新泽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前身)成立。1754年,费城建立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这是第一个非教会办的大学。同年,国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纽约成立。1764年罗得岛大学成立,它是布朗大学的前身。1776年女王大学在新泽西成立,即拉特格斯大学的前身。1769年达特默斯大学成立。到1776年,北美殖民地已经有14所大学。[4](p118)
二 立足提高全民教育水准
美国的教育立足实行平民化教育,也就是说,让大多数人受教育,而不是只有少数人才可受到教育。早在殖民地时期和建国初期,普通居民所受的教育比当时普通的西欧人所受的教育要多一些。教育平民化是经过一番斗争才取得的,保守势力维护的是贵族教育,但改革家们则呼吁教育的普及。这里不再费篇幅来讨论有关教育平民化的辩论,而是举例说明美国普及教育是在几个层面上进行的。
美国各州建立州立大学,让更多的人受教育是美国普及教育的特点之一。美国西部的开发、路易斯安那州的购进、新的州不断地加入联邦,促使各州政府纷纷建立州立大学。联邦政府则以授予土地的方式,鼓励各州建立州立大学。最早一批州立大学有:佐治亚大学(1785年建),北卡罗来纳大学(1789年建),田纳西大学(1794年建),南卡罗来纳学院(1801年建,后改名为南卡罗来纳大学)。这些新大学在课程设置时,削减了神学部分的课程,加强了课程的多样化。如1795年北卡罗来纳大学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增加了英国语言和文学、数学、美国政府等课程。1825年,弗吉尼亚大学在杰斐逊一手操办下成立,它后来成为第一批与旧的教学组织和教学大纲相左的学校。杰斐逊认为,教育是人类可以控制自己的工具。他想让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与将来的职业有关。弗吉尼亚大学的特点是:大学由州政府而不是由教会或私人控制;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量增加了科学课程;让学生有选课的自由;以世俗的、不是宗教的观点授课。1850年,开展了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授予土地建立学院的运动。到1861年内战前,美国的大学共有200多所,绝大多数受不同教派的控制。在这200来所大学中,有66所是州立大学。[2](p219)1862年,林肯签发了《莫里尔法案》。这个法案规定:各州如有一个国会议员,联邦政府就得拨给该州3万英亩公有土地,用于建立大学与学院。1890年又通过了第二个《莫里尔法案》。每年直接拨给各州1.5万美元现金,直到增加到2.5万美元时为止,以此来支持联邦由拨地而建立的高等院校。[5](p747-748)19世纪最后三四十年间,美国的大学发展很快,在课程的设置大量增加的同时,选课的自由度增大了,美国大学授课更加生动活泼。由于发现学校中的常规教育和传统教学不能使毕业生适应飞速发展的工业的需要,因此在大学的教育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各种专业学院和大学是普及教育的另一个特点。这些专业院校的建立体现了美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用州政府的拨款建立有实用价值的学院(农学院和机械学院),设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专业,这反映出美国当时的学校教育已经注意到跟上工业化发展的步伐。1860年以后的10年间,不少州在联邦政府拨给的土地上建立了农学院和工程学院,使它们成为州立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为工业化培养了技术人员。这一时期,机械学院的数量从6所增加到70所。到1880年美国有85所相当于学院水平和规模的机械学院,1917年有126所。在加州、俄亥俄州和阿肯色州的州立大学内,设立了农学院和工程学院。在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用州政府给的土地建了科学学院。在纽约州,州政府拨专款为康奈尔大学设立了农业和机械课程。在印第安那州的普度大学,也开办了这类课程。这类院校为美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每年从机械学院毕业的学生人数从100人增加到4300人。在全国人口中,工程师所占比例增加了15倍。[6](p24)
进入20世纪后,美国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是在60年代后明显地表现出来的。1939年美国中学毕业生中只有35.7%进大学,1960年这个数字增加了14个百分点,达到49.5%。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经有3134所立案大学和学院。仅1979-1980年一个学年,全国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估计就高达591亿美元。[3](p201-203)进入大学的中学毕业生数目在30年的时间段内也有大幅度的增加。下面一组数据就非常说明问题:[7](p188)
年度 高中毕业 入大学 男生入大 女生入大
生总数
百分比
学比例 学比例
1965 265900050.9 57.3 45.3
1970 275700051.8 55.2 48.5
1975 318600050.7 52.6 49.0
1980 308900049.3 46.7 51.8
1985 266600057.7 58.6 56.9
1990 235500059.9 57.8 62.0
1996 266600065.0 60.1 69.7
大学入学率的逐年增加,一是与美国政府和美国公民个人对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关,二是与联邦政府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其他投入有关。美国联邦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每一个公民提供必要的教育机会”的诺言,这是因为美国政府认识到:教育是使美国能迎接今天和明天的挑战,使美国“继续保持在科学、数学和工程学中的世界领先地位”[8](p6)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 重视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
美国南北战争后出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局面。工业革命速度的加快,重工业的繁荣发展需要受过一定教育的产业工人。美国工业的现代化要求人们掌握更为成熟的、更为全面的自然、化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知识。为了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竞争,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注重专业训练和职业培训。1878年埃默森·怀特最先提出由学校进行职业培训的主张。他提出了由公立学校进行初步的职业教育,另由各行各业进行培训的方案。[2](p433)1905年,美国全国制造业协会工业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强调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根据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提供不同的知识,教授各种技能,让学生毕业后具有竞争力,从而适应技术的变化和市场的需要。德国的经验对美国的刺激比较大。当时德国已经建立了这类职业教育学校,使得其他工业化国家既羡慕又害怕。1914年,美国的一份关于职业教育的报告指出:进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不浪费人力资源;教育要强调实用性。1917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或称《职业教育法案》。在联邦一级通过这类法案说明,职业教育与美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密切相关。美国加强职业教育是为了调动本国人力资源,也是为了摆脱依赖欧洲廉价劳动力的局面。20世纪美国的职业教育内容包括:农业、销售与分配、卫生行业、职业性家政、商业和办公室职员行业、技术行业、贸易及工艺教育等。到1932年,美国的48个州已有各类职业学校1500所,学生已达117.6万多人。[2](p437)到20世纪40年代,专科学校的数量在教育领域居首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年代中,职业教育大量发展,到1981年,“美国接受各级职业教育的人数达1686.2万人,比1980年增长了2.5%,其中女性约占51%。”“职业教育的经费也从1972年的27亿增加到1981年的72亿美元,其中联邦资助占9.9%。”[9](p445)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老牌传统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有所改进,增加了与科技和工程有关的内容。以哈佛大学为例,第一位学工程学的学生于1854年毕业。1892年有155名学习工程学的学生从该校毕业。1861年专门从事教授科学和技术课程的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1865年麻省理工学院开始教授工业科学课程。到19世纪70年代末,继琼斯·霍普金斯大学之后,各种大学或学院都开设了工业化学或化学技术课程。[6](p22-23)20世纪初,美国的大学种类繁多,已经有文科学院、科学学院、研究生院、专业性的法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神学院、工程学院、护士学院、社会工作者学院、农学院、口腔医学院、商学院和其他类型的专业学院等。1920-1960年间,美国的人口增长了75%,而美国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增加了500%。仅在1920年,高校学生的总数就接近60万。[10](p93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种新型的教育机构——初级学院(也就是后来的社区大学)开始出现。建立这类学院的目的是使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单独上课,或让高中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进一步学习,从而扩大知识面,为上大学做准备。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校长都曾想建立这种初级学院。1869年这类学院在美国开始兴建。1900年全美国有8所社区学校。[5](p244)1907年,加利福尼亚州允许建立初级学院,目的是要求为高中毕业生提供后续教育。1917年加州通过了第一个州级援助初级学院的条例。1921年加州立法机构授权建立学院区。加州后来的大学体系是由社区学院、4年制大学和加州大学组成。到20世纪60至80年代,美国新的教育思想是增加对社区教育的投入。社区学校在20世纪60年代前只是4年制大学的预科,到了80年代,社区大学和学院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中心。此外,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在教学中还增加了与未来职业相结合方面的内容,增加了进行校外培训的项目。一些社区大学或学院把补习教育和职业培训结合在一起,进行以企业为基地的教育,从而不至于使就业人员由于知识的困乏而失业。加州圣何塞的6所社区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开设的技术课程在全美国都是最优秀的,并为硅谷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坐落在洛斯·阿特洛斯的山麓学院是全美国第一个授予两年制半导体专业学士学位的学院。该校的半导体技术人员的培训课程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高度评价。位于卡培尔提诺的迪·恩斯学院针对当地公司和企业的特点,专门系统地开设电子专业的课程,在全国也很有名。[11](p42,242)
为了缩小正规教育和就业所需的学识之间的距离,一些工业部门和公司实施一种称为“一小时培训”的项目,提供这种项目的学校也可称之为“公司学校”。里查德·M.霍出版社在1875年建立“公司学校”,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个。到19世纪末,很多大公司都开设了类似“实验课程”和“特殊学徒”的课程,电子行业的公司尤其突出。公司办学的做法在1890-1915年间非常流行,到20世纪20年代,这种“教育与工业合作”的新型的、有远见的教育方式已经在美国成型,弥补了院校教育的不足,从而缩小了课堂与工作场所、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距离。[6](p29)
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巨头认识到教育与工业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成为为企业的需要而服务的机构。首先是企业家出资办学。1867年经营电话业和土地业的埃兹拉·康奈尔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康奈尔大学,1867年银行家琼斯·霍普金斯建立了琼斯·霍普金斯大学,1887年新英格兰企业家琼纳斯·科拉克建立了科拉克大学,1885年铁路大王斯坦福建立了斯坦福大学;1890年以经营石油为主的洛克菲勒财团建立了芝加哥大学。其次是大学与企业的结合。麻省理工学院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和教育相结合的大学,那里的学生毕业后到著名的大公司工作的大有人在,比如1895-1899年担任AT&T高级工程师的福兰克·皮克耐尔。[6](p137)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普遍,是美国工业技术进步和工业进步的重要因素。[12](p52)
进入20世纪,高等教育与工业发展的关系更为明显。20世纪80年代,随着IT业的出现和计算机的运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IT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成为当务之急。波士顿的128公路地区和加州硅谷地区的高科技产业和临近的大学之间的有效结合,成为教育和企业发展互补的典范。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位于斯坦福大学北面30英里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为为硅谷的企业提供人才和重要技术的主要学校。在50年代时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学科比较弱,但是由于致力于发展本校的电子工程学科的教学,使之在短时间内达到可以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水平。到7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培养的电子工程学博士的数量是麻省理工学院培养的电子工程学博士的两倍。[11](p42,242)
四 利用人力资源推进研究和开发
现代工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有知识和技能的人。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在20世纪上半叶,集教学和研究为一体的美国的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为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因素。美国著名经济学教授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有关系。人们获取的技能和知识是一种形式的资本,现代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与对人的大量投资有关。美国经济制度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人力资本的增长。对人的投资表现在在职培训(如旧式的学徒制)和正式的有组织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13](p125,133,141)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与该国的智力投资的多寡、智力开发的程度是分不开的。教育和科学的结构,必须与该国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38年美国有90所大学授予3088人博士学位,其中2/5是由哈佛、芝加哥、哥伦比亚、加利福尼亚、耶鲁、密歇根等著名大学授予的。[14](p169)科学技术越发达,对教育的要求越高。现代化的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必须是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冷战期间,美国强调发展人力资源,注重培养科技人才,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以此来保持美国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与前苏联抗衡。1965年美国各种教育费用多达380亿美元,几乎等于全国总产值的6%。1960年全国高校学生人数达360万,其中有47.9万人获得学位。[10](p939)美国大学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年的《世界科学报告》,美国在1980年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包括法学、教育学和人文科学)658700人,1985年有849200人,1988年有949200人(估计)。1988年每百万人中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21576人,这个数字同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也是高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人员占劳动力的比例从1980年的2.3%上升到1988年的3.7%。[15](p81)1993年,美国有1450万学生进入3600所大学和学院,有210万人获得学位,其中501000人获得科学和工程学位,包括25438个博士,86425硕士,336035个学士,和23420个相当于学士的学位。[16](p40)总之,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联邦政府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加,分别占预算的28.4%(1960年)、30.9%(1965年)、38.9(1970年)、52.1%(1975年)、53%(1980年)、49.9%(1985年)和49.5%(1990年)。[17](附录A-20)
除了在培养和使用人力资源方面投入大的财力和物力外,美国还重视吸收国外的科学家和优秀人才,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来实施。1952年和1965年联邦政府曾经两次修改有关部门移民的法律,目的就是吸收有成就的外国科学家进入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年间,“美国吸收的各国高科技人才达40多万名”[18](p25),其中最著名的科学家要算爱因斯坦了。苏联解体后,美国也用各种方式挖掘科学家并为他们在美国安排相应的职位。美国如此热衷于挖掘外国人力资源,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本国不能培养出足够的科学家,另一方面美国从其他国家捞取现成的科学家可以为本国节省不少教育经费。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大学学习工程课程的博士中,有50%是外国人,其中5/6得到学位后留在美国。[19](p42)另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在1983-1993年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中60%的工程学博士、40%的物理和环境学博士是外国人,其中大部分是亚洲学生,他们毕业后很多留在美国,在美国后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16](p49)
美国重视人力资本的另一个特点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造福于社会。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区与大学和研究所紧紧相连,比如硅谷高科技所在地桑塔克拉拉县有著名的斯坦福大学,128公路地区高科技区有麻省理工学院。又如,在洛杉矶和长岛有宇航中心的公司,加州的罗斯维尔等地都吸引了不少大公司。其中以硅谷最为成功。硅谷高科技产业区从50年代开始开发,1955年时斯坦福工业园区占地220公顷,1961年发展到占地652公顷,[11](p42)那里集中了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主要是计算机和半导体工业,如IBM、摩托罗拉和英特尔公司等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在硅谷这些高科技企业中,除了拥有大批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外,也雇用了大批技术工人。70年代圣克拉拉谷还是一个农场主的“快乐谷”,在尔后的20余年间,斯坦福大学把它变成了高科技企业人的“快乐谷”。斯坦福大学对硅谷的主要贡献是每年都把一批优秀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补充到该地区的智力库。斯坦福大学在培育公司方面的主要作用是向它们提供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员工和使它们现有员工有机会获得再教育。斯坦福大学创办的企业的收入占硅谷总收入的60%。到90年代,全国发展最快的100家电子公司中的39家位于硅谷地区,有4个发展最快的公司位于128公路地区。[11](p230-231,234,107)
美国政府、高等院校和工业企业十分重视合理利用人力资本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1940-1941年联邦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和科学与研究发展局,说明联邦政府对研究和开发领域工作的重视。1941-1945年,受雇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从8.7万人增加到19.9万人,科研经费从9亿美元增加到15亿美元。[20](p290-291)50年代中期,美国高等院校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只占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总额的5%,其中一半多一点是来自联邦政府。到80年代,不仅联邦政府对高等院校的研究资助增长了8%以上,而且国防部把大量与国防有关系的基础研究交由高等院校进行,科研资助也越来越多。
1995年美国对研究与发展投入资金的比率如下:[16](p40)
用途
研究和开发 基础研究
的总百分比
所占百分比
国防
59 9
健康
16 44
太空
11 12
能源
4
7
一般性科学 4 19
其它(环境,农业) 10 9
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美国在研究和开发(以下“研究和开发”简称为“研发”)方面的投入量很大。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美国和加拿大有3亿人,占世界人口的5%。但是两国在研发上的投资占全世界用在研发上的投资的40%。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5%。把两国在研发方面的投资进行比较:1996年美国用于研发的经费达1.8亿美元,加拿大是1000多万美元;美国用在研发的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加拿大是1.6%;美国研发投资中的61.6%来自工业部门,加拿大的工业对研发的投资占48%;美国的研发项目中72.8%由工业部门承担,加拿大工业部门则从事61.8%的研发;美国的政府部门从事的研发占全部研发的8.8%,加拿大政府部门从事的研发占全部研发的14.7%;美国其他学术和非赢利机构从事的研发占18.4%,加拿大的相同机构从事研发占23.5%。[16](p33)总之,从总体来分析,美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加拿大在这方面投入的18倍,美国工业部门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和实施都高于加拿大。此外,美国联邦政府对学院和大学在1996年、1997年和1998年从事研发的投资分别是:125亿美元、129亿美元和132亿美元。[16](p39)研发带来的结果是技术革命和生产率的提高。
美国重视通过教育增强综合国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20世纪90年代,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是美国。[21](p277)美国之所以在综合国力方面长期居于世界首位,是与其在教育方面和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分不开的。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在1996年,美国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占工商业产值的55.3%,高于80年代。对知识的投资是无形的投资。美国一方面是注重基础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是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两者的结合,既可满足整个社会对具有一定知识和训练的大量劳动力的需求,又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纵观美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美国教育的起点是建立在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较为成熟的教育体系之上的,尔后又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和系统。美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适应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需的能力,培养人的应变能力。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和科技的竞争,而智力投资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美国能保持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是与其重视普及教育、推行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关,与其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有关。当然,美国教育中也有不少弊端,比如在近几年的国际大赛中,美国学生的表现比较差,尤其是数学和科学方面的知识水平比较差。但是,美国政府注意经常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革,使美国教育能通过改革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现代化过程中在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是值得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和借鉴的。
【收稿日期】200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