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甸阳镇大寨小学 云南 保山 678200
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生,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是不断探索和与时俱进的。
在深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也是难得的探路石。他一直提倡的用“生活教育理论”做向导,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生涯中的金玉良言。
一、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现代社会人类的知识处于快速增长与更新之中,今天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可能不久之后就会过时。作为一名教师,其职责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我教育。
(一)创设问题
陶行知先生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使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能认真对待,启发他们想出种种解决疑难的方法及效果并总结出最佳解决方案,这在小学阶段对语文、数学都适用。我校在开学初就给全校学生定下了一个规矩:语文、数学的预习作业必须有自己的疑难问题“小问号”。并且要在课堂结束后在预习本上“小问号”的留白处写上自己听完老师讲解后的答案及收获。这样,学生听课时才能专心致志,课堂纪律也会好很多。积少成多,滴水穿石,这样坚持一年下来,预习本也变成了厚厚的积累本、“宝藏本”。
(二)传授学法
陶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学法的指导则是不可绕开的一个问题。其实,小学阶段很多知识的掌握与积累的方法是互通的,如语文、数学想要学好都必须平时认真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文学知识,数学积累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老师在平日里的工作中可以不断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多揣摩体会,掌握好学习方法。
(三)“小先生”制
陶行知先生主张“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心上劳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老师“既当先生也当学生”,学生“既当学生,也当先生”。我校在自己的班级推行了“小先生”制,对班级人数进行分组,这些小组成员是精心搭配长期固定的关系,每组由正副两位组长,正组长负责学习作业,副组长负责生活部分。组员每天的作业在交给组长之前都要先由组长检查,作业本批改后有错误的地方也要先向组长请教并改正。在这一教一学之间,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了很多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教学做合一”中形成学生的道德体系
“教学做合一”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
小学教育的过程是小学生思想、精神启蒙的过程,是他们在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的整体人格生长生成的过程。这意味着小学教育理应深深扎根于小学生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的整体人格生长生成的过程之中,全方位地影响小学生整体人格的提升,启迪他们的心灵情操,拓展他们的心智视野,使他们更多更好地受到一种人性的、人文的、人情的教化。
这种影响小学生品德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品德与社会课上,也渗透在我们小学阶段各科的学习过程中,然而“教”和“学”都做到后,我们往往忽略了“做”的这个实践的过程。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如果我们只在课堂上“教教而已”,课后扔在一边,那就会无形的影响他们形成一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所以我们每周都会根据学生的语文课本或品德与社会课本的相关内容制订“主题周”活动,在“主题周”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到课上所讲和课上所得,并请同学和家长来监督,虽然时间并不长,不足以形成一种习惯,但是至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道理都是用来指导生活实践的,并且这样“做”出来之后也会产生一些好的效果,这对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体系也是功不可没的。
三、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陶行知认为:小孩身上蕴含着无限的创造性和生命力,小孩人小志不小,小孩许多事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让他们去做。我校教师给他们制订了一系列的主题,并交由相应的小组学生去负责资料收集、流程设计、主持对白等工作,而我的工作只是站在“场外”担任顾问的角色,出乎意料的是,每一次的主题活动,他们都能够较好的完成,并且有亮点,有创新之处,也让平日里的班队课变成了学生们喜爱的“自己的课”。在这一放一收之间,放下了班主任繁琐工作的重担,收获了学生的自信满满与能力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选题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艰难,必须贴近学生并且在他们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这就要班主任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班主任应当更新观念,放心更要放手,给学生创造足够多的平台,让他们可以有充足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并在各种活动当中激发他们的潜能。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诞生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何依然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正向陶行知先生自己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的教育思想都是他对生活感悟、对教育实践的真实理解,时光流逝,涤荡掉污渍残渣,得以保存下来的无疑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希望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之中,而是传承在每一个校园中,充盈在每一位老师的心里。
论文作者:王玲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行知论文; 组长论文; 他们的论文; 思想论文; 知识论文; 《成功》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