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问题的社会学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动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学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动力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强大推动动力。一讲动力,大家马上想到的是投资、消费与出口。这并没有错,但更深层的动力是什么呢?拿投资来说,投资谁来正确决策,投资以后谁来操作机器,谁来解决技术问题,谁来进行市场推销,谁来保值增值。投资背后,其实是人力资源开发。我国有13亿人口,只要把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各行各业就会充满活力,就有了更强大的“龙头”与带动力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大、更有力。
一、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人的创造力。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解放人才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增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实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据有关的研究,80年代美国经济实际的增长比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所应该引起的增长多了66%,即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远远超过资本和劳动力,占三分之二,90年代这个比例更高。科技的落后,已成为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计划地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对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关键,而且是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步骤。
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主要以人力资本的投入实现的。有关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如果从全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种贡献在现代社会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舒尔茨在谈到穷国经济时指出:“人们普遍的印象是,这些国家贫穷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缺乏资本,追加资本事实上是使其经济较迅速增长的关键……这些国家从外部获得的新资本通常变成了建筑和设备,有时也成了存货,而一般不用在人力追加投资上。其结果,人的能力无法与实物资本齐头并进,从而确实成了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这一分析是有道理的。一国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投入增长与人力资本的贡献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由主要依赖资源投入实现增长转为主要依赖人力资本贡献拉动的全部要素生产率。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形势大为改变,一直保持了正向贡献,今后的问题是如何加快这一转变,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与人力资本贡献水平低,导致了全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严重依赖物质资本来实现。是什么原因,造成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及其经济增长贡献的波动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倚重投资拉动,特别是政府投资拉动,偏好短期物质效应与有形物投资,忽视相对长期、无形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一现象近年来正在加快转变,目前对于转变这种现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是整合资源
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的时代。一个卫星上天,需要成千上万科学家、工程师、工人和经理的共同努力。“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是我国大批高科技人才合作的产物。不仅是自然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重大成果的取得也是这样。据一些学者的研究,现代社会科学中的创造性成就,通常是一些个人和小组在少数跨学科中心对某些特殊问题致力于有意识的和系统研究与发展的结果。
合作创新是当代世界科技创新的主要潮流。据瑞士“洛桑报告”,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47个国家和地区的排位中,2000年度“企业间技术合作水平”排第35位,“院校与企业间合作研究水平”排第30位,分别比1999年度下降了10位、7位。这反映了我国技术创新的一个弱点,即科技力量分散,核心技术缺少联合攻关。这是科技人员的“单位所有制”、相互封闭等弊端造成的。应首先解决这些体制与机制问题,才能有效地推动合作创新、攻克核心科学与技术难题。
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实行农村家庭土地承包制,大批农民从单一的农业活动中解放了出来,走进城镇创业,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我们要象当年解放农民一样,进一步解放人才。许多地区的现状是,一方面缺少人才,一方面浪费人才。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建立新的人才体制与机制,打破部门与单位的壁垒,促进人才流动与资源整合;突破封闭性的科研体制,促进科研合作与联合攻关。从而,实现人才的大解放。
进一步开放我国市场包括人才市场面临着的严峻挑战。这一挑战的实质是人才竞争,是争夺人才,特别是争夺优秀人才。人才争夺呈现一种马太效应:经济富裕的国家与地区对人才投入大、待遇优厚,因此能够吸引众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有力地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同时也更有能力以更多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人才。吸引优秀的人才、构筑人才高地,将是促进科学技术高水平发展、刺激经济不断增长的有效措施。在这场以高科技为原动力的经济竞争中,谁能争夺到更多的人才资源,谁就会在“世纪之战”中占有优势。
三、促进人才资源开发的产业化
通过解放人才,人才资源开发产业化的进程必然加快。面对大量涌入的外资人才服务机构,国内现有的人才服务机构与之相比,在经验积累、服务手段、操作规范程度、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已出现的职业介绍机构、人才招聘市场、“人才银行”等,是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产业化的初级表现。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效率还不高,主要原因是产业化程度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为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使人才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在低水平重复运行,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开发。
应尽快使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产业初具规模,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类专业公司提供诸如人才素质测评、人才规划、人才招聘、人才培训、职业生涯设计、薪酬制度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的高效率专业化服务。中小企业不再设人事管理部门,大型企业弱化这方面的功能,减少了机构,提高了效率。这类专业性公司潜心研究管理思路和不断开发人才管理新技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得以迅速发展。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产业化,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开发的效率的必然趋势。
国外人才市场上的“猎头”公司,目前大多具有广泛的信息资源、优良的服务手段、极高的工资效率以及牢靠的商业信誉,他们进入中国以后必然会在保持“猎头”优势的同时,不断扩展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对于我国人才服务业来说,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将让出集市式人才市场的相当份额。
高素质的人拿到的比他该拿的少,低素质的人拿到的比他该拿的多。这种“混同均衡”的人才价格机制,在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分配改革中得到了改善,但还有相当多的单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果不尽快改变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机制,留住人才与用好人才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