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姜慧炜论文_姜慧炜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姜慧炜论文_姜慧炜

伊春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省伊春市 153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5年5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治疗的患者,共选取了50例患者,将这5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5人,然后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实验组则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然后记录实验数据,并且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结果:通过对比,实行循证护理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均好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作用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218-01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逐渐增多,主要是因为原有的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由于阻塞,就会减少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甚至有的时候血液供应直接中断,就会导致心肌细胞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起心肌坏死,使得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上升,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引发众多的并发症,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造成影响,而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往往伴随着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的症状,更有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休克或者猝死,对患者的术后身体康复极为不利。而我院发现正确的护理方式可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为此,我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现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治疗的患者50例,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都要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疾病的诊断,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然后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的病例数均为25例。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45岁~76岁,平均年龄为(56.78±4.56)岁。实验组中有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48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13±5.78)岁。本研究所选用的患者都是经过患者本人或直接亲属同意的,并且所有患者都签署协议,积极配合治疗,以便是的研究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性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措施有卧床休息、氧气吸入、严密的心电监护、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等。而实验组在这些的基础上应该进行循证护理干预,也就是在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且48h之内病情未出现恶化的情况下实施循证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监测,做好24h的特护值班工作。并且与患者做及时沟通,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的症状,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采取及时的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尽可能减少 24 h 之内的探视人数,让患者保持充分的休息。同时还要注意病房里环境条件,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及时进行杀菌、消毒,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康复。另外,患者的心理也将影响康复的效果,要正确的跟患者进行交流,排除患者的负面心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对病情会有所帮助。还要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待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之后可进行康复锻炼,护理人员根据每一位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体素质等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运动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锻炼过程中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刻停止。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时采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17.0,采取了均数±标准差的方法来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则采取百分率的方式对其进行统计,运用统计学软件的测定结果X2对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与分析,P<0.05具有差异性,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心律失常发生的比较中,对照组25例病患,心功能为Ⅰ级有9例,为Ⅱ级的有10例,为Ⅲ级的有2例,为Ⅳ级的有4例,发生心律失常的有6例,发生率为24%;实验组25例病患,心功能为Ⅰ级有13例,为Ⅱ级的有10例,为Ⅲ级的有1例,为Ⅳ级的有1例,发生心律失常的有2例,发生率为8%。

在住院时间及患者卧床时间的对比上,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9.07±2.05)d,卧床时间为(5.12±2.05)d;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为(10.89±3.34)d,卧床时间为(2.87±0.56)d。

以上的统计结果皆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多可恢复,少数需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可轻可重,轻者无明显症状或者仅表现出轻微的头晕、心慌等不适感,重者症状较为严重,可发生猝死。

而本研究也证实了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仅为8%,相比于常规护理低了16%,减少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在急性心肌及梗死手术后更快的康复,并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更减少了心律失常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美玲,许秋嫦.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09:150+152.

[2]刘相红,关颖,韩晓红.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14:163-164.

[3]时红.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8:224-225.

论文作者:姜慧炜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姜慧炜论文_姜慧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