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女人的餐饮生态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生态论文,餐饮论文,女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6月,费城白狗餐饮公司被美国《福布斯》杂志列为全美最成功的家庭妇女企业典范。费城白狗餐饮公司原为一家不起眼的小咖啡馆。朱迪·维克斯(Judy Wicks)利用它,掀起一场家庭化餐馆革命,发起创办了一大堆炫目的社会组织。2004年,这家公司年营销额达500万美元,净利润逾37万美元,净利润增长率达7.4%,而美国其他同行的净利润增长率仅为3%。但是,朱迪的最大成功并不在于赚了多少,而是给美国小经济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标新立异开餐馆
朱迪涉足餐饮业,带有很大的偶然性。1970年,朱迪创办了家“自由人”商店。但由于丈夫理查德·海恩有了外遇,不配合她,朱迪一个人根本无法经营下去。一个晚上,在与丈夫发生激烈争吵之后,朱迪一气之下驾车离家出走。车开出去不到两个街区,朱迪的车就与另一辆车相撞。车祸让朱迪赔光了所有家产,丈夫也不辞而别。
一天,精神恍惚的朱迪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大街上,想着自己的不幸,她不禁放声痛哭。一个好心的男子走上前来,问她为什么这么伤心?朱迪把自己的悲惨命运向这人全部倾诉。幸运的是,这位男子是拉特雷斯餐馆的老板,他立即邀请朱迪到他的餐馆工作。朱迪在拉特雷斯餐馆一干就是13年,从女招待一直干到主管。在这里,她积累了丰富的餐馆经营经验。
1983年,朱迪向老板提出合开餐馆的建议,希望得到参股权,但老板拒绝了她。实际上,那时,朱迪自己开设的白狗咖啡馆已经起步,而且生意还不错。朱迪很失望,她本想有个双赢的结果,可惜拉特雷斯餐馆老板无法预测她以后的成功。1984年,朱迪从拉特雷斯餐馆辞职,集中精力经营自己的咖啡馆。
朱迪离开拉特雷斯餐馆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白狗咖啡馆做大做强。
还有一个原因激励着她追求自己的目标——朱迪小时候就发现,在学校,男孩们是体育场上天生的主角,女孩只能在旁边喝彩捧场。长大后,她又遭到丈夫的遗弃。难道女人就应该做天生的弱者吗?朱迪又看到,全世界涉足商务、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女性屈指可数。妇女不仅在社会竞争、团体协作、体现社会价值方面处于弱势,而且大多成为财富和权利的附庸。在另一方面,女人又与自然、孩子和少数民族一样,成为污染、暴力和战争的牺牲品。
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朱迪,她希望证明一点,女人也能成功经营企业,成为受人尊敬的强者。
如何才能做大作强自己的企业呢?朱迪首先是巧妙地利用了“白狗公寓”的高知名度。
1875年,上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性之一海伦娜·P·布拉瓦茨基夫人住进了费城桑塞姆街3420号,也就是今天的白狗咖啡馆所在地。布拉瓦茨基夫人是世界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唯心论者。她是一个不甘受宗教约束的反叛者,推崇完全个人与信仰的自由,一生充满浪漫色彩,受到世界上许多人的尊敬和认可。
此时的布拉瓦茨基夫人已经病入膏盲,只有一只白狗常年守候在她身边。布拉瓦茨基夫人去世后,她的信徒把她住过的这所寓所命名为“白狗公寓”,并立下规定:任何居住在这里的人都不得改变这个名称。
朱迪住进白狗公寓后,把底楼房间全部腾出来,开设了白狗咖啡馆。这里是大学城,顾客都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和老师,层次高,也很有品位。在朱迪细心的经营下,这家小餐馆的销售逐年增长,最后朱迪买下了邻居3间维多利亚式平房,包括一家称为“黑猫”的礼品店。短短2年后,白狗咖啡馆已成为一家大餐馆,能同时容纳200位客人。
在劣势中发现自身潜能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兼并潮。诸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实力雄厚的连锁餐饮公司见缝插针,一味地追求市场占有率,小生意人已很难在夹缝中生存。
另一现象更是引发了朱迪的愤怒,她亲眼目睹了美国商业中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一天,她获知,“本与杰里”餐馆被联合利华公司强行收购,而后者并非最适合“本与杰里”餐馆的收购者。因为根据法律,为了股东的利益,任何企业被兼并,胜利者只可能是出价最高的购买者,而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购买者。紧接着,她又获知,当地的奥德瓦拉公司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沃尔玛也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吞并当地小商场。
“小”有小的魅力,为什么不让它生存下去?朱迪似乎感受到,白狗餐馆可能遭遇同样的下场。然而,她没有退缩,1984年,她从朋友那儿获得一笔小小的贷款。她立即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增设了吧台,1985年,朱迪获得出售烈性酒的执照,这样,她又开设了一家酒吧。随后,当地银行才同意为她贷款。朱迪迅速扩大经营范围,从咖啡、三明治扩展到——凡是厨房里能做出来的,她都一应俱全地提供,她甚至还开设了烧烤屋。
生意的本质就是赚钱,但是朱迪深悟出信誉的魅力,生意人最重要的是信誉!她更懂得,要在发展已相当成熟的大费城地区开拓餐饮业很难,难就难在饮食服务已呈饱和状态,要成功立足必须搞出特色来。朱迪还认识到,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高质量的服务和原材料的高品质。6年前,当地郊外一家现代化养猪场发生了猪瘟。她听说后,立即跑进厨房,把储存在冰柜里的猪肉全部拖出来烧掉。
办餐馆怎能离开肉类食品呢?要经营肉类食品,又如何确保食品的安全呢?
朱迪并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直到有一天,农场主格伦·布伦杜拉着一车猪肉来到白狗餐馆,声称这些猪都是用传统方式喂养出来的,不存在瘟疫问题。
布伦杜来自兰开斯特县,他仍然在沿用传统方式养猪,他从来不用激素,也不用药物。但是,他当时提供的肉品并不新鲜。朱迪拒绝购买他的肉,但决定今后与他合作。
朱迪向布伦杜提供低息贷款,帮他买了一辆冷冻运输车。自那以后,布伦杜得以从当地家庭小农场收购最新鲜的肉品,拉往费城15家餐馆。这一举措受到当地餐馆的欢迎。家庭农场运来的肉品避免了人们对大养殖场产品与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联系起来的担心,也为费城地区诞生了一项新兴的需求。
自那以后,朱迪意识到,她与布伦杜的合作产生出一种潜能。这种潜能是社区小生意人赖以存在的要素,这种要素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影响,也是他们赖以持续增长的条件。要使白狗餐馆的生意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考虑维系社区健康、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而发展餐馆业的首要任务也正好是保证食品的卫生和安全相吻合。要达到这一步,朱迪意识到,不能简单的就生意论生意,必须设计长远规划。一旦大环境发生灾难性变化,这些家庭农场既能帮助餐馆维系生存,又可保护自身利益。
朱迪决定创立一个非赢利,被称为“干净食品”的项目,该项目专门针对某些大型连锁食品商不讲绿色营养的致命弱点,开始帮助和白狗餐馆一样的小餐馆联系当地农场,说服大家不要从大型养殖场引进危险肉食。在当时,由于大型养殖场出现猪瘟,当地餐馆从家庭农场获取肉食则被看作十分具有价值的项目。
生态食品链
经济与自然结盟,与绿色共享发展的理念使朱迪做出了改变自身的重大决定。她决定不与麦当劳这样的大型餐饮企业争市场,而是与当地家庭农场合作,共谋发展。她抱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朱迪与厨师凯文·冯·克罗斯一道,制定了开发绿色健康食品供应链的计划,与诸多家庭农场达成协议,聘请家庭妇女小规模搞养殖和种植,避免使用激素和药物,从营养学和健康学的角度开发无污染的天然蔬菜和肉食,让每一家庭农场都形成一个天然的生物链。
朱迪的家庭农场理念很像中国广东农民的经营方式,即在水池上方养猪,粪便流入水池,水池里养鸭、养鱼,又在泥里种植蔬菜。与大农场不同的是,这些家庭农场拒绝一切激素、药物和添加剂。强调绿色环保、健康卫生、高质低价。其实,与家庭农场结盟的用意还在于让当地餐馆能及时获得新鲜食品原料。因此,朱迪与这些家庭农场签订合同,要求任何食品都必须当天处理,当天送货,这确保了安全卫生、营养健康、风味独特。这些家庭农场开发的产品完全依据顾客的口味和食物所好提供产品,带有季节性、地域性、经济实惠、安全环保和优质低价。
这样进行了一年多,这种小型的生物循环式高效农业在大费城地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家庭主妇效仿朱迪的做法,也把自家沿街房屋开设成餐馆或酒吧,拒绝机械化农场和大型养殖场提供的产品。另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妇女开垦荒地,大搞养殖和种植,渐渐的,费城地区的肉食、鱼类、蔬菜都来源于这类家庭农场。朱迪号召食客,参观家庭环保农场。凡进白狗餐馆用餐的顾客均可免费加入参观队伍。费城地区的中学学生纷纷前往白狗餐馆所属的家庭农场参观。
白狗餐馆利用沿街居室创办的餐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此引来的生意呈无限扩大的趋势,白狗餐馆天天爆满,顾客盈门,无论高官、学生、老师,还是商人,都要光顾这里。然而,这些并不是朱迪计划的全部,她的另一项目更让人惊诧。由于夜间客少,她就邀请名人前来举办讲座,为大学城的学生、居民和老师举办生活知识讲座,甚至邀请名人前来做客。
由于有了家庭农场作后盾,白狗餐馆已能确保每一季节都提供时令鲜品,白狗餐馆成为费城地区最红火的餐馆,获得了持续发展的条件。大费城地区可持续发展商务网机构也开始推波助澜,号召所有家庭妇女行动起来,以白狗餐馆为标准,搞家庭式生活经济。朱迪的赢利尽管越来越丰厚,但她每年要将20%的利润投入白狗餐馆基金会,因为家庭农场需要大量投入。
仅仅10年时间,朱迪开设的白狗餐馆已成为引领全美家庭式经营的楷模,她本人也成为用生活空间创办生活经济的带头人。朱迪发起创办了美国全国商务联盟地方生活经济委员会(BALLE)。她借用这个机构把当地小餐馆和家庭农场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互通有无、监控质量、共同曝光方面相互促进。2002年,BALLE已发展到美国12个州,成员逾4万人,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经济体。
利用这家机构,当地小餐馆有效地抵制了诸如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餐饮公司的大举入侵。朱迪认为:“这种新型自给自足的社区经济并不排除全球化思潮,而是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补充,是共同的、合作的、相互负责的局部经济形式。”
2005年,BALLE组织已成功超越餐饮的范围,在服装、手工艺等行业实施同样战略,保护小经济。美国著名商务管理学家诺曼·李尔称朱迪这种方式为“交互式小经济”。朱迪因此50次荣获全国荣誉奖和成功奖。有关她开办餐饮业的书籍不计其数。
由于朱迪屡次获奖,她已拥有很高的商业信誉,她还获得美国商务道德规范期刊第一“生活经济奖”并被授予“美国25家最慷慨公司”、“美国25家最受欢迎的企业”称号。2003年,美国《旅行者》杂志将白狗餐馆命名为美国“50家最值得光顾的餐馆”之一。
向世界讨教
朱迪十分明白,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居民来自世界各地。美国式餐馆理应要适合最广大的民族口味和饮食习惯。1990年,朱迪倡导成立了“姐妹馆项目”,该项目也被称为“60亿餐桌”。这个项目旨在让白狗餐饮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餐饮业建立联系,通过餐饮交流达到相互了解,文化沟通,分享口味的目的。
朱迪认为,在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一张餐桌,若能通过餐桌沟通,世界可以消除战争,赢得和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迪组办了“饮食教育旅行团”,她带着这个团周游世界。每到一个国家,“饮食教育旅行团”都要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特色,与当地人沟通。而这个旅行团的成员除了朱迪和厨师外,大多是白狗餐馆的顾客。
在尼加拉瓜,饮食教育旅行团与当地的“黑森林”餐馆建立了联系,由此他们研究了拉美人的餐饮文化;在立陶宛,他们与当地人创建了东欧-美国餐饮交流协会;在越南,他们探索亚热带的食品特色;在墨西哥,与墨西哥卡萨德尔潘素食餐馆创建了姐妹关系,学习这家餐馆如何向素食者提供足够的无荤营养;在古巴,他们与哈瓦那弗洛里迪达餐馆(古巴台克利酒诞生之地)开展交流,研究古巴人在长达30年的美国禁运下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荷兰,他们与阿姆斯特丹的“扭曲咖啡馆”建立姐妹关系,学习该餐馆如何利用食品帮助吸毒者戒毒。
环球旅行回来,朱迪立即创办了一所环球烹饪学校。白狗烹饪学校不仅吸收学生、失业人员,而且也招收家庭主妇,并以此打造自身白狗餐饮文化。白狗餐馆还创建了费城邻里联系纽带,鼓励市民参与创建餐饮文化,让餐饮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长年举办“感化日”,向顾客提供志愿参加康复院或建造社区公园的活动。与之同时,朱迪写出《烹饪食谱》一书,这本书在美国发行量逾百万本。
有人称朱迪是一个世界级的餐馆老板,朱迪却笑道:“我还不知道餐饮老板一词该怎么解释。”若称她是餐饮活动家,那么费城商界却提出异议,原因是,朱迪的行动实际上掀起了整个费城地区,乃至全美创造健康生活经济的运动,这个运动不以环境为代价,是维护健康生态的新经济联盟形式,因此,说她是经济活动家更为贴切。但是,这种说法又引起另一群体的异议,即朱迪始终“以食为天”为基本出发点,她提供的这种小生意经营模式为全世界的无业者提供了新的谋生之道。
而朱迪自己是怎么看的呢?她说:“在自家餐馆用餐时,我想到了农民的艰辛;喝咖啡时,我想到了墨西哥种植场里的印第安人;吃肉时,我想到了牧人的辛劳。实际上,我们所从事的生意是一种关系,而金钱只是一种工具。”
标签:朱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