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人力资本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力资本论文,性别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舒尔茨和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学中有了一席之地,但在继续发展过程中依然面对各种理论难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解释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即投资的性别差异、投资回报的性别差异、投资及投资回报性别差异的变动,等等。
具体来说,关于投资性别差异的问题(第一组问题)有:人力资本投资为什么向男性倾斜?父母为什么会让男孩而不是女孩优先上学?女性继续深造的积极性为什么不如男性?为什么男性求职迁移的规模和距离大于女性?等等。关于投资回报性别差异的问题(第二组问题)有:人力资本投资额相同(比如学历相同)的劳动者,为什么男性的工薪收入一般高于女性?为什么会有收益率的性别差异?等等。关于投资及投资回报性别差异变化的问题(第三组问题)有: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和工薪收入为什么在不断接近?或者说,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传统工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对女性的教育投资量为什么会较快地(相对于男性)提高,男女之间的教育水平会不断接近?为什么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中男女两性的投资回报有所不同,比如男女“蓝领工人”的工资差距大于男女“白领工人”的工资差距?等等。
发展至今的人力资本理论之所以不能充分说明人力资本的性别差异,是因为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并不注意对人力资本“投资对象”和“投资环境”的研究。要说明人力资本的性别差异,就需要有性别人力资本理论。
本文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如下:
一、所谓投资价值就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之比。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经验常识可以推断:人力资本投资之所以向男性倾斜是因为男性比女性更有投资价值。这是第一组问题的答案。
二、男性人力资本投资价值之所以高于女性,是因为男性“性别租金”依然存在。男女两性在生理学意义上存在差异,生理差异只是生理特点,差异本身并不意味着强弱,但生理差异在一定的人力环境中就会转化为先天劳动能力的强弱。“性别租金”得以实现的人力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劳动工具环境。即劳动中的技术装备。是用手工劳动工具生产、机械化劳动工具生产,还是用自动化劳动工具生产;是使用生产流水线式的组合生产设备还是使用相对独立的劳动工具。(2)劳动作业环境。即工作场所的自然环境。如:室内与室外、高空与井下、低温与高温、潮湿与湿润、噪声与震动、烟气与粉尘、接触化学毒物等等。(3)作业制度环境。即劳动用工与作业组织方式。比如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固定工时制或弹性工时制、连续性的同步化的作业或间歇性的独立的作业等等。(4)职业产业环境。即职业特性与产业特性。职业有三百六十行,产业有一、二、三次产业。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劳动内容和作业方式,因此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产业也往往有不同的劳动工作环境和劳动作业环境。(5)人口生产环境。包括婚姻家庭、人口生产技术与家务劳动状况等等。比如:家庭人口多少、自然生育还是人工生育、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高低等等。以导致“性别租金”高低为准线,可以将人力环境分为高、中、低三级。在高差距人力环境中,“性别租金”最大,女性人力资本实现值相对较低;在低差距人力环境中,“性别租金”最小,女性人力资本实现值相对较高。男女自然生理上的差异在时下人力环境中转化为劳动能力上的男强女弱,男女之间在“先天劳动能力”上就有了“性别级差”。男性比女性高出的“级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然也要实现其经济价值。“性别级差”使男女同量的人力资本投资看起来就有了不同的价值回报。“性别级差”的经济价值类似于“级差地租”,可以称之为“性别租金”。由此解答了第二组问题:男性的工薪收入高于教育投资相同(学历相同)的女性是因为存在“性别租金”。
三、男女两性相对投资价值的变化是因为人力环境的变化。人力环境在变化,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传统工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从现代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力环境正由性别租金的“高差距”趋向“低差距”。劳动工具由石器木器、铜器铁器、蒸汽机向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方向发展进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着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和第四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方向发展进化;作业环境在工业化初期相对恶劣,随着产品转型、劳动工具与工艺的改善、机器人在危险环境中不断取代生物人工作,作业环境也在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劳动工时在不断缩短,传统工业社会单一固定的作业制度也正在被现代工业社会多样灵活的作业制度所取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发展和普及,“小型/家庭办公室(SOHO)”装备也开始出现,居家办公已经开始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最后,人们也看到,小家庭在不断取代大家庭、少子女在不断取代多子女,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上述人力环境的变化使体力大小的经济意义越来越小、女工劳动保护的必要性越来越小、女性“四期”对劳动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小、传统性别角色对女性的束缚越来越小,从而使男女“先天劳动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小,“性别租金”也越来越小。这就回答了本文提出的第三组问题。
结语:性别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发展。它与舒尔茨、贝克尔的传统人力资本理论在视角与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是人力项目相对于物力项目的投资价值,性别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是女性人力相对于男性人力的投资价值;传统人力资本理论不重视对投资对象的研究,一般假设人力资本投资对象是同质的,性别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对投资对象的研究,一般假设人力资本投资对象是异质的;传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者的先天劳动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性别人力资本理论则认为男女先天劳动能力会随着人力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体力大小的经济意义在“高差距人力环境”中会凸现出来,在“低差距人力环境”中则隐退回去;传统人力资本理论没有“人力环境”概念,而“人力环境”概念是性别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性别人力资本理论目前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力环境与男女人力投资价值之间关系,带有“假说”色彩。证明人力环境的五个方面(即:劳动工具环境、劳动作业环境、作业制度环境、职业产业环境和人口生产环境)与男女人力投资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还需要有更多的实证资料。性别人力资本理论的“人力环境”和“性别租金”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而不是全部)解释了同等学历的男女在工薪收入上的差距,该理论并不否认性别歧视也是造成两性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也不否认“公共政策”对于调节男女工资收入差距的巨大力量。性别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本性别差异的长期解释力高于短期解释力,宏观解释力高于微观解释力。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2003.3
标签:人力资本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