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与产业政策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宏观经济论文

美国贸易与产业政策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宏观经济论文

美国贸易和产业政策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政策论文,美国论文,新发展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七八年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并大幅攀升,很快走出了70—80年代长期不景气的阴影;与此同时,又保持了低通胀、低失业和财政赤字逐步缩小同步并进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特征有明显弱化的趋势。这与美国政府适时调整其贸易和产业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的贸易和产业政策有何新发展和积极作用,以及对我国外贸发展有何借鉴和启迪,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近年来美国贸易和产业政策的新发展

(一)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促进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该理论认为,现代国际经济已进入高科技时代,高科技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性质及对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并且其相应的市场结构呈现垄断竞争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国际竞争的全新性质,即一旦一国最先进入某一高科技领域,该国就可利用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来获取更大的市场利润,进而形成强大的垄断势力,阻止别国进入该行业的市场。因此高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具有“先动优势”的特点。各国的竞争者必须高度重视第一回合的较量,争取“抢滩”的胜利。克林顿上任后,其政府就高度重视高科技产业对美国经济未来增长的重要作用,通过出口补贴帮助本国寡头厂商夺取市场份额,用关税来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经济租金及以进口保护进出口为手段,对能产生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高科技产业予以保护和资助;同时在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上,常挥舞301 条款的“大棒”,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保障美国高科技投资所带来的利益不受侵犯。做为支柱产业,高科技产业能够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向其他相关产业辐射并扩散技术和管理诀窍,从而带动各相关产业的技术改造,使之协调发展。

(二)加大对信息产业投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面向全球拓展新领域。80 年代以来, 美国每年对信息及其相关产业投资均达到或超过1000亿美元,从1990年起对信息产业的投资第一次超过对其他产业的投资。目前,美国正集中全力建设投资为4000亿美元的信息高速公路项目。它的建设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的流动,大大促进了跨国经营和产业的全球化。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带动下,美国海外市场逐步扩大,贸易额遥居世界榜首。此外,美国积极倡导网络贸易,推进贸易手段电子化。最近,克林顿提出“全球网络贸易战略”,并称之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提议在一年内建立“全球互联网络自由贸易区”,宣布未来六年内暂缓对网上交易征税。这些举措将使美国在未来贸易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因为一方面美国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优势,主导信息时代的地区合作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制定有利于美国的“游戏规则”,为美国企业争取更大的网上优势、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由网上贸易带来的市场需求猛增和出口市场的扩大为美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国际竞争的加剧又限制了进口价格和国内通胀的上升,对经济持续增长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三)积极推行“国家出口战略”,开拓新兴市场。按照“国家出口战略”的要求,美国政府成立了由19个职能部门组成的“贸易促进与协作委员会”、“出口援助中心”及“出口倡导中心”,其目的是密切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以及联邦和州政府间的合作,强化政府的商贸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便捷及时的商务查询和融资等服务,以帮助企业占领国外市场,获得海外大笔合同,特别是外国政府的大宗采办项目。此外,克林顿上台以来,已经签订了200多项贸易协定, 在坚持公平贸易的基础上,致力于积极打进新兴市场,将中国经济区、印度、印尼、韩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南非、波兰、 土耳其以及6个东盟成员国(印尼除外)列入美国出口产品的重要的新兴大市场。

二、对美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美国政府审时度势,对其贸易和产业政策进行了调整,且收效巨大。近期,美国经济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首先,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高技术产业的知识基础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反过来又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知识与投资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以及知识不遵守马歇尔传统经济学中的收益递减规律的特性说明,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持续增加投资,就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进一步说,知识可以通过溢出效应和干中学效应在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投资的情况下被重复利用或进一步创新,从而抑制了资金和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近年来,全球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美国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半导体、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络等高科技产业不放,借助高技术的强渗透性使知识和技术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将触角伸向地球村的每一角落,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效益,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据有关资料,近三年来,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以上,而曾经荣耀一时的建筑业和汽车业分别为14%和4%。1996年, 随着互联网络的兴起,信息产业所创产值已超过制造业,占当年美国GNP 的33%。

复次,经济增长与低通胀、低失业和财政赤字缩小同步并进。美国新经济突破了传统上经济增长与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率不能同时并存的关系,使传统理论中的菲利浦斯曲线和商业周期阶段循环学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灵验。从1991年3 月底美国经济走出谷底持续增长近七年时间,1992—1995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8 %, 1997年上半年以来经济增长正以近6%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 失业率由1991年的6.8%降至97年的4.9%,同期的通胀率也由5%降至2.7%。政府的财政赤字也从1992年的近3000 亿美元高位有望回落到1997 年的350亿美元左右。

三、对我国外贸和产业发展的启示

其一,重视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大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力度,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罗默在新增长理论中指出,技术内生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之中,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到生产体系中考虑,即把知识列入生产函数。马克思相信科学技术是起决定作用的推动力量;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理论则认为技术、知识已成为现代企业生产的决定性要素。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新。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科技兴贸”的战略。近年来我国制成品出口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外贸的发展尚没有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大多数制成品出口呈现出“三低一高”(低附加值、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高劳动力投入)的特点,导致我国外贸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因此,当前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金量,改变基本上属于粗放型数量扩张的出口模式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一目标的实现显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加大科技兴贸战略执行力度的基础上,第一步要大力倡导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组建大型的实业性外贸集团公司;利用传统比较优势来加速资金积累和技术进步,培育出一些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出口产业;加速传统出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促使出口模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第二步要通过对高科技产业实行战略性保护,逐步以高技术产品出口代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使传统的出口模式发生根本转变,重构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格局。

其二,大力发展EDI技术,积极参与网络贸易, 逐步实现贸易手段电子化。

EDI,又称无纸贸易, 它和网络贸易已成为未来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随着贸易方式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EDI 将成为主要交易媒介而存在。它在改变传统商贸手段的同时,也影响企业行为和效率,导致市场结构、国民经济运行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促使一国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网络贸易以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络为基础,凭借网上资源极大丰富的优势,增加了贸易对象,扩大了贸易范围,拓展了贸易的虚拟空间,从而使一国的出口市场无限扩大,加速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节约交易时间和费用,对公司的整体外贸动作有极大的效率提高。

世际之交,全球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一浪潮中紧紧抓住EDI和网络贸易来发展我国的外贸事业, 则很有可能由于在传统的垂直分工体系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以及新的网络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的形成而造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克服种种障碍和困难,将EDI 和网络贸易应用到我国外贸发展的实践中去,拓展国际市场的“赛博空间”,提高外贸企业的经营效率,节约交易成本,促进我国外贸的大发展。

其三,不满足于现实比较利益确定的贸易格局,在外贸发展中还要兼顾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贸易格局的优化。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最初进入国际市场的比较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但长远来看,如果不依靠技术进步实现比较优势的战略转移,贸易条件有恶化的可能。这已被当代国际贸易扭曲理论所证明。在出口导向型战略下,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力要素供给实现生产能力扩张和经济增长,必然会引起对外扭曲即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平均贸易条件不等于边际贸易条件,从而出现“贫困化增长”,或称“不利的成长”。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参加国际分工,进行对外贸易,其目的不仅在于获得静态的比较利益,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和干中学的办法来推动科技进步,实现比较优势的战略转移,以带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贸易格局的逐步优化。

标签:;  ;  ;  ;  

美国贸易与产业政策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