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黄杏飞

(广西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目的:评价共情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共情护理,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使用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价患者的述情障碍程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17.2±3.9)分,对照组为(26.8±4.2)分,具有统计学差距,P<0.05;研究组TAS-20总分(47.2±5.6)分,对照组(55.9±5.9)分,具有统计学差距,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患者对家属的满意度为88.33%,具有统计学差距,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共情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共情护理模式;精神分裂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257-02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思维、情感以及行为障碍[1]。近些年来,该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中青年人一旦患病,对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护理非常复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疾病的反复发作[2]。共情护理需要辨识和区别患者的情绪状态,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进而产生与患者相同的情感体验与反应,更好的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2.3±7.3)岁,其中小学水平35例,初中学历13例,高中学历10例,大学及以上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53.4±7.5)岁,其中小学水平34例,初中学历14例,高中学历10例,大学及以上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相关症状得到控制后开展研究。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共情护理模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人员培训:根据共情护理的内容,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沟通技巧、人文关怀以及实际操作技巧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先对共情护理有了解,然后在护理工作中能够自觉的体现人文关怀。这也是共情护理模式开展的基础。(2)耐心倾听:护理人员应该积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做到不打断、不评判,从患者的诉说中提取有效的要点,并进行记录;谈话的过程中,要直视患者,通过点头、语言等行为动作鼓励患者,使患者增强诉说的欲望,及时作出简短有力的回答,让患者能够获得肯定、被重视的感受,有利于促进患者养成积极、乐观的状态,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的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产生共情反应。(3)共情护理: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患者所提到的问题进行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感知其所遇到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体会患者的问题。在进行换位思考的同时对患者所提供的信息归纳整理,可以更加敏锐的感知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所面临问题的根源。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传达自己的意见,此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及语言的变化,确定是否与患者共情。必要时,还需直接向患者进行询问,保证与患者之间的共情体验,保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的优势,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正向意识。(4)共情反馈:通过前面几个步骤的开展,护理人员和患者能够建立共情反馈联系,患者的语言、动作和表情都能够得到护理人员回应,而护理人员的回应也会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这种回应-反馈-回应模式能够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促进有效的护理。(5)每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情况都不相同,在开展护理措施时,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护理措施,使用不同的语言,获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使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共计80分,分数越高说明抑郁症状越严重[3]。使用TAS-20(述情障碍量表)评价患者的述情障碍程度,该量表共有20个项目,分为情感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外向型思维,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说明述情障碍越严重[4]。同时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正态分布数据使用(x-±s)表示,采用Student’s test进行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标准差表示,使用Wilcoxon rank sunm test进行分析;分类数据使用χ2 test进行分析及,以0.05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 12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SD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无明显对比差距,P>0.05,经过治疗以后,可见研究组患者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12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SDS评分对比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其发病原因目前仍无法明确,尽管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能够获得临床治愈,但是也需依靠长期服药来稳定病情,且非常容易复发,对患者的生活和家庭有严重的影响[5]。共情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平台,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着力点,通过共情护理,护理人员能够真诚的与患者交流并且得到回应,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认可,从而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边丽丽.陪伴式情感干预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3(13):247-247,248.

[2]石芳,刘艾美, 李鹤.护理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风险及对策[J].饮食保健,2017,11(5):182-183.

[3]朱彤.共情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9(14):17-20.

[4]谢小玲.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5(23):71-73.

[5]棠小爱, 樊淑洁.延续护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7(22):121-122.

论文作者:黄杏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  ;  ;  ;  ;  ;  ;  ;  

共情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黄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