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现代工程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造价管理不仅影响工程总造价的高低,还对工程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很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依赖健全的基础设施。而作为能源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之一的电力工程,是社会各方面运作的能源保障。我国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也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行而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文章针对当前国内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希望对相关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建设;造价管理
1导言
毫无疑问,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全员重视,然而就当前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大不足之处,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建设不力、全面预算管理没有紧靠企业的经营战略、预算基础体系薄弱、预算宽余有问题等等,如何发现并处理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电力企业中财务预算管理概念及作用分析
2.1预算管理的内涵
预算管理是指:“从企业的发展目标出发,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施有效监督,并且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对照,分析预算偏差产生的原因及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并且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改善,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各个行业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电力企业也是如此,它的管理方式、运营机制、销售渠道、价格模式等都有其独特之处,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就有其特点。
2.2电力企业中预算管理的作用
2.2.1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财务预算是对企业未来会计区间内资金使用的合理规划,预算管理是监督规划的执行过程,从而保证企业资金运转正常,它的结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财务管理和公司决策造成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需要开展各种活动来吸引顾客,这种活动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财务预算管理是保障市场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活力的重要保障。
2.2.2具有很好的协调作用
一个企业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都需要财务预算管理来作为支撑。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财务预算管理,它能很好的协调财务管理的各方面内容,确保财务运转正常。
2.2.3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企业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资金的顺利流转,财务预算管理能够科学合理的规划资金使用,能够合理调配资金和资源,确保资金能够合理分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收益。
3电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基于经济新常态发展,电力企业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从内功着手,以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科学管理。结合实践在电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全面预算是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调控与引导,以此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例如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电力企业的生产、物流以及资金使用等进行优化调控,将各项要素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其次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归纳与统一的管理,这样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财务决策的时候,需要及时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确定,而全面预算则是调控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最后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电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电力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全面预算作为基础,只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有效的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
4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
4.1与时俱进原则
鉴于电力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企业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不断地完善内部的预算方法,促进预算方式更好地贴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此外,电力企业还要不断强化内部员工的素质的培养,举办培训和教育活动,使工作人员具有更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观念。
4.2长期发展原则
电力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往往是承担引导的任务,在管理过程中做好对内部资源的调配和利用,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电力企业做好内部业务、资金、信息和人力等等各种资源的完美调配和综合利用工作,强化事前规划和事后处理的效果,将能更快地实现目标。
4.3全面性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本来就具备明显的动态特征,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以高度贯彻执行,从预算编制、分析和实施的各个流程中加以科学调配,最终完善体系整体。在编制过程中,既要注意损益及资本性收支方面,也要协调投资、筹资、现金流量的关系,提升整理效益。
4.4科学性原则
电力企业需要在内部建设严谨的全面预算管理框架系统,不管是在管理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还是管理的对象内容、工作流程,乃至管理目标和评价系统的建设,都必须严格践行科学性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5.1预算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
电网基建项目往往会出现先批后建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经济损失,电力企业就会根据资金建立项目,预算的编制不会按照实际情况安排。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全面,财务部门也没有全面审核,在执行预算时,就会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5.2预算控制手段缺乏有效性
电力企业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工程周期短,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成本约束性较强。220KV以上的电网基建工程,预算编制费用明细不够细化,导致后期执行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财务部门没有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对项目支出控制监督不到位,往往导致项目支出超出年度预算。
5.3预算管理范围缺乏规范性
项目预算管理涉及施工、监理、设计、物资、咨询等各种费用。业务部门预算上报时,往往只考虑一部分费用。业务人员没有用全口径上报预算,项目预算编制有遗漏。另外,各个岗位的人员各自为政,责任划分不明确。
6电力企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
6.1健全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控制度
对企业经营和发展而言,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它能确保企业内部经营和管理正常运转。财务预算管理要与企业的整体管理方向保持一致,这样二者才能共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这样预算管理才能兼具科学性和实效性,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及时进行解决,预防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经营运作的正常,确保企业经营状况的良好。
6.2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财务管理活动要能高效有序的运行就必须以预算管理的高效执行力度为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预算方案也需要在执行过程中确认其是否合理。在实际发展中,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这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执行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电力企业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宣贯工作,以预算方案的正确性为基础,加强对落实和执行情况的考核,保障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对资金的走向和效果进行严格把控,确保资金流动符合既定方向。
6.3编制正确合理的预算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预算方案编制方案的方法是种类繁多的,这就需要企业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编制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选择正确、科学的编制方法,及时的改变和创新固有的编制模式。当前,最为使用广泛的编制方法就是滚动预算编制法,这种编制方法的实效性是很强的,能够完整和客观的反映市场情况,编制人员能以事实为依据,编制最为合理的预算方案,这样预算管理的效率就会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也就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较为一致。
6.4积极储备和培养财务管理人才
企业的正常运营过程,往往需要人才的支撑,才能确保目标的达成。而在我国电力企业当中,高级财务预算管理人才是极为缺乏的,能够精通财务管理知识且理解电力企业特点的财务管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邀请有专业经验的人才加盟或者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未来时代是信息科技的时代,手工业务会逐渐缩小甚至被取代,这就需要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和会操作ERP等财务软件系统。除此之外,软件本身存在的系统bug,也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效进行解决,并完成预算管理工作。此外,根据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表现要能给予晋升渠道和激励机制。
6.5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财务预算管理,顾名思义是在实际费用发生之前的工作,这也就表明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超前性,具有的管理工作就要积极主动的开展,主动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解决问题,避免财务决策的失当,才能保障企业正常运转。
7结束语
总之,根据国家的规划方针,电力工程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导致电力工程建设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只有充分加强造价管理,使建设资金发挥合理的效用,才能确保电力工程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及社会效益。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中国现行的电力工程管理体制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发展水平有限有关系。只有朝着共同的目标,加强电力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结算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才能不断地缩减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尚燕来.电力企业基于风险内控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财经界2016年8期.
[2]毕玉敏.浅谈电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体系的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5年1期.
[3]章声聪.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完善措施探析[J].价值工程,2016年4期.
[4]王健.关于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19(10):81.
[5]张东.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6,29(11):80-82.
[6]王益华.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和思路[J].现代电力,2004,06(12):93-97.
论文作者:杨志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预算管理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预算论文; 企业论文; 财务论文; 财务预算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