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理念论文_杭淑琴

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应时所需,为了方便我国居民出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是本文着重分析的要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控制

1城市轨道交通的多元导向作用

1.1地上及地下空间相互促进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将沿线分割的建筑物及建筑群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资源再造。其中,最突出的效能是集约化的土地利用,对节约土地、缓解城市拥堵、拓展城市空间三维化、提供必要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意义深远。同时,地下空间和商业上盖的综合开发使得原本无法利用的地下土地得到了全面利用,产生了新的价值和经济效益增长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及交通枢纽人流密度大,宜发展多个商业中心,使地面及周边建筑进一步升值,带动“商圈式消费”、“商业带式消费”,催熟城市商业。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本质已逐渐由交通概念范畴演变为城市商业概念范畴。

1.2地下综合管廊与产业优化提升

地下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不仅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且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在发达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已存在了近一个世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宜结合地下综合管廊及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效益外部化的最大经济属性。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涉及建筑业、制造业和新技术产业,运营期直接影响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和第三产业等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能够优化提升车辆、信号、通信、环控,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科研等产业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进一步刺激就业,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总收益,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化。

1.3促进城市公交系统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原本分割的城市各个功能区、不同建筑群和城市各类单元有效串联。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城市三维立体空间的节点和人流集散地,其主要交通属性是将各种交通工具快速、有效地进行整合,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换乘到自己所需的交通工具并快速到达目的地。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将道路公交系统、行人系统、关联建筑物等有机结合,实现交通、车站、行人体系、商业及商务的一体化,有效提高了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其社会效益。

1.4带动城市文化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文化已日益成为全新的城市文化形态和文化标签。打造先进的城市文化品牌,有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跨区域经济发展。当前,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高层次文化需求的外在体现。作为城市文化的缩影,城市轨道交通文化经提炼、加工后能使城市文化特点更明晰、层次品味更高,进一步推动智能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文化的基本走向与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一致,依赖于城市文化这一灵魂和核心,是城市文化的浓缩提炼和动力源泉,并影响着城市文化的建设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通过精准的文化定位,进一步深化融合本地文化,能够逐步影响并推动跨区域文化,促进区域文化一体化。

3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理念

2.1形式上多样化,模式上统一性

目前,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都是以我国国情为基点,结合本地域经济、地理等多样化条件编制的,这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城市人口以百万为计量单位的城市不下少数,如何有效地应用现存资源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度钻研的课题。对于那些运行有轨电车、有轨电线车的城市而言,为了实现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这一目标,其可以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理念应用在有轨电车线路规划建设进程中。而对于那些存有废弃或利用率低下的铁路,可以对其施以改建措施,使城市轨道线将有线取而代之,最具代表的为上海的轨道交通明珠线,其是在铁路内环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那些不存在有轨电车线,又缺少可利用铁路的城市,要达到发展轨道交通这一目标,务必要结合城市发展实况,构建可行性轨道交通模式,确定最优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初期,其构建形式规划应该体现出多样性,但是任何建设形式的产出均遵照各类轨道交通统一模式的构建规则,其终止点都归属于国内各类轨道交通的统一标准。

2.2加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融资模式

城市轨道建设规模大,投资高,因此在建设时需要确保其投资资金来源。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具有公益特性的交通工具,因此其融资主体应当为政府,以占得轨道修建时绝对的控制权,小部分资金可以依托其他融资渠道进行筹集。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内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因此现在主要使用的融资模式为PPP融资模式、BOT融资模式和BT融资模式。其中PPP模式就是公私合伙制模式,它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融资方式,只是在项目运作的组织结构方面进行了优化。BOT模式为建设一经营一移交模式。通过将城市轨道等公共項目授权签约给某一资本,该资本承担融资、建设和维护等事宜,在签约期限内,该签约方可以从中获得回报。BT模式即为建设一移交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由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建设方进行融资和建设等事宜,项目完成后经检验业主按约定价格回购。

2.3强化管理,控制风险

因为受到原有城市规划的制约,在一座城市中,尤其是繁华街区或者老城区,建设轨道交通面临着许多复杂的环境风险。比如,近距离地穿过或下穿现有建筑(地下管道、房屋、桥梁),穿过已有的交通线路,下穿河流,复杂的水文和地质条件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具有不确定性,表现在现有数据和资料不准不全,未来趋势的不可控等方面。要想控制好环境风险,就要遵循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从技术层面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同时,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强化风险管控,将环境风险对轨道工程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

2.4重视乘车体验

新时期,运营理念多以人为本,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提供的乘车体验愈加重视,除正常出行外,人们更关注车厢宽敞性、大件行李的携带及存放便捷性等。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理念不仅仅局限于站立密度等理论值的论证,更重视乘车体验和人文关怀,如丹麦专门为自行车设置了专列车厢,极大地提升了出行灵活性、环保性和出行覆盖面;德国车厢内饰选择了横排软座,提高了档次和乘车舒适性;悉尼地铁车辆的双层设计(如图1),给乘客带来了全新的乘车体验。重视乘车体验的新理念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城市交通的整体层次亦随之大大提升。

图1

3结束语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减少城市交通拥挤现象,促使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看,因此需要重点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管春艳.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学,2017,7(18):50-51.

[2]苏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

论文作者:杭淑琴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探索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理念论文_杭淑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