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安化 4135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中医中药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本院治疗的50例脑血栓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治疗,两组各25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中药中医以及针灸治疗并辅助部分西医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进行4个月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发生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发生2例患者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微效率都明显要高于观察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也要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经过本文的临床治疗实验可以发现,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在脑血栓的治疗中有很明显的疗效,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同时脑血栓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更好的辅助治疗。
关键词:脑血栓;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1】。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2】。脑血栓形成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病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前驱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突然出现偏侧上下肢麻木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医中药的治疗对脑血栓的治疗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对中医在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进行研究,并通过与西医的治疗效果做出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的实验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脑血栓的患者。本次实验选取的患者共有50名,其中男性患者29名,女性患者21名,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为(50.28±11.45)岁。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其中A组共25名患者,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8.19±13.23)岁;B组患者共25名,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1.23±11.0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A组相对B组的临床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额外附加了中医治疗方法,具体方法采用的是首先使用口服中药汤剂,配方为常用的临床治疗药方,具体配方如下:天麻15克,钩藤12克,全蝎12克,黄芩15克,桑叶15克,半夏9克,胆南星9克,丹参15克,川芎 15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牛膝12克,每天一剂,水煎400毫升,早晚各服一次。然后在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再采用针灸辅助康复训练【3】。B组则采用临床常用的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包含的是首先采用常用治疗方法、抗血小板、抗凝、保护脑细胞等方法,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辅助系统康复训练治疗。A、B两组患者经过四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做对比,并记录如下。表格中的治疗情况分为治愈、有效、微效、无效四个级别,变化率分别为大于85%,大于50%小于85%,大于15%小于50%,小于15%,总有效数=治愈数+有效数+微效数,发生不良反应总数=发热数+恶心数+呕吐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如表2所示,发热和呕吐的患者病例数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别(P>0.05),发生恶心的患者病例数A组要明显地少于B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例数A组也要明显小于B组(P<0.05)。
3.讨论
通过本文的临床试验证明,通过将中医中药治疗的方法与西医治疗方法相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过程发生不良反应的数目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中医治疗联合西医治疗在临床治疗中能明显提高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降低治疗过程对患者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脑血栓的形成病因现在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基本病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常伴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血栓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者少见;脑淀粉样血管病、Moyamoya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和颅内外(颈动脉、颅内动脉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等罕见【4】;某些脑梗死病例虽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但很难找到确切病因,可能的病因包括脑血管痉挛、来源不明的微栓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和蛋白S异常、抗凝血酶Ⅲ缺乏、纤溶酶原激活物不全释放伴发高凝状态等。
脑血栓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预防,尤其是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50岁以上老年人,主要预防方法有几下几种:注意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但也注意不要将血压降得过低。因为低血压可引起脑供血不足,易导致脑血管栓塞;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已有高血脂、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有冠心病病史者,应长期预防治疗;平时尽量不吸烟、不大量饮酒;定期检查,最好每半年检查1次胆固醇、血脂和颈动脉超声;健康饮食,如肥胖者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控制体重;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避免劳累熬夜生气,保持大便通畅【5】。劳累上火容易导致便秘,可进食苦瓜等食物,也可间断服用中成药等。
参考文献:
[1]孙海军.72例脑血栓患者中医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9):5444.
[2]屈家祥.中医药治疗脑血栓56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20(6):10.
[3]赵吉来.72例脑血栓患者中医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8):258-259.
[4]王亚南.浅析中医中药治疗脑血栓60例疗效分析[J].病历报告,2015(2):736.
[5]刘超.中医辨证治疗脑血栓164例患者临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5):52-53.
论文作者:陈伟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两组论文; 动脉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西医论文; 发生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