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 我国的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传统制造业和建筑行业的技术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突破,历经了较长时期的技术升级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从使用原始的预制空心楼板,预制屋面板等简易装配式建筑形式,逐步发展至当今的现代化施工方案。以现浇式混凝土建筑为代表的装配式建筑已获得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并且在施工方式和建设质量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保障。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有效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并形成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强化了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BIM技术; 装配式施工; 施工质量管理; 预制件;
1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应用与技术升级,我国的装配式施工方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通过长期的施工项目总结分析,依然能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完善或存在缺陷的方面。例如,在构配件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应的构配件在生产过程中难以保证质量全部达到严格要求。在使用过程中的保养、堆放和检验方式也存在操作不当等情况,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构配件的使用效果,更会影响到后期装配完成的建筑项目整体稳定性。其次,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部分细节问题没有做到充分考虑。我国装配式施工的应用缺少相应的严格规范和要求,在预见性方面也存在问题。多数项目在施工开展前都没有进行完备的准备工作,相关设施和技术的准备不到位,物资储备量不足,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也有待商榷,这也会造成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下降。再次,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各类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关键结构部位。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配件损坏和安装不符合规定等都极易引发后续建筑施工和使用中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
2 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优势
BIM技术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信息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数据形态,使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变得更加直观。期间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把握。BIM技术共有五大特点,分别是模拟性、协调性、优化性、可视化和可出图性。
2.1 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效率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引入BIM技术,会使信息的呈现方式发生彻底的转变。由传统项目的纸质存储和信息传递方式转变为电子信息化的展示方式。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平台,更加便于管理人员精准的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和操作规范性进行管理。摒弃了以往存储大量图纸,查找繁琐的不足。BIM技术有效提升了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效率,使各构配件的精确参数都能在施工过程中被准确掌握,从而结合建筑实际情况衡量整体的构配件精确使用要求,避免因信息获取不足而导致的施工质量下降。
2.2 利用模拟方式控制施工质量
借助BIM技术所提供的模拟施工方案分析方式,可将时间和建筑结构的3d模型进行关联,形成四维空间下的施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模拟出各个施工阶段的建筑外观和整体结构框架。通过与实际施工外观进行对比,便能够对施工进度与整体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管和跟踪。通过衡量对比两者之间的区别,也能更有针对性的判断其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BIM技术提供的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具体到各类构配件的尺寸、类型和使用方式,便于技术人员和监管部门准确及时地对其建设信息进行把握,将安装流程转变为透明化、公开化的形式,大幅度提升了装配式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2.3 质量责任全程追溯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各环节负责监管施工的人员也有所不同。利用BIM技术能够将施工工序通过物联网手段和各类移动设备进行连接。通过云存储等技术让施工指导人员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指挥引导,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管。由施工所产生的各类参数和指标也会同步上传到云端,便于相关技术负责人员和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取施工详细情况及信息。对各环节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都能实现准确把控,从而可对任意环节和过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全程追溯。
3 BIM技术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设计
3.1 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管理
装配式建筑对于预制类构件的产品质量和加工精确度有着极高要求。在构件的生产环节中,生产工艺及检验流程都会对后续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造成一定影响。一般的构件生产流程首先需经过设计阶段,再由建筑生产厂家进行加工生产。而在实施生产之前,设计方案可能会不断修改,这时就需要保证设计部门和生产人员保持及时高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在设计方案发生相应变化的最短时间内改变相应的生产方式和流程。保证设计人员在交接时能够使自身设计意图准确、高效的传递给负责生产加工的人员,实现从设计到生产过程的高度统一。BIM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生产厂家和设计部门在模型结构上的实时对接,在有效缩减加工周期和设计建造成本的同时,也大幅度的提升了构件生产的精度和产品质量。
在预制构件的运输环节,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和偶发事故应充分考虑到运输时间的限制。结合构件自身的尺寸和形状特点,对运输方案进行反复修订,保证施工进度。在运输交通工具的选择上,需提前根据构件尺寸选择相应的运输卡车并合理规划运输的车次和路线,避免构件在施工现场的大量积压。
3.2 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除了对各类预制构建的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外,BIM技术还能够在施工阶段进行模拟和仿真。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对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进行预演。通过对比模拟建设情况下的建筑整体质量和施工标准,得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施工细节。施工仿真模拟的新形式可将施工过程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充分的展露出来,以便于施工单位在真正发生问题前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升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效力。
另一方面,BIM模型中包含的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能够明确各类装配构件的编号和id识别码。在相应模型中调用时便能准确地获取相应检查结果。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收集和分析建筑物的各项相关指标和数据,还包含对质量要求的深入分析和工作进度的实时跟踪。设计文件建设标准和验收规范将共同构成建筑物的总体质量要求标准,BIM模型的建立也能够为建筑物的物理结构特性和功能用途提供数字化的展现形式。结合整体工程项目的结构分解,可将建筑本体和施工技术所包含的重要内容进行突出说明。
4 结论
信息化时代的BIM技术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发展方向。从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等多角度全面落实BIM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翟原浩.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 (25) :116.
[2]张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与教学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 (21) :32.
[3]童伟伟,李彩霞.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49 (12) :93.
[4]冯晓科.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结构,2018,48 (S1) :663-668.
[5]刘宁,温涛,王铭.现代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中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19 (5) :498-502.
论文作者:孙忠庆1,赵和坤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构配件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构件论文; 方式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