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
(杭州市下城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杭州 310010)
【摘要】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影响。方法:将我社区10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组),观察治疗依从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转诊率。结果:观察组合理用药、正确使用胰岛素、定时血糖监测、饮食控制、每日有效运动依从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转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能提高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17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慢性病谱发生变化,糖尿病已然成为我国社会性的慢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因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血糖控制有重要影响[1]。本文中,对我卫生院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应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选自于2018年1月—2018年11月间我社区内糖尿病患者,根据分段随机原则分为两组。
观察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波动在39~72(59.09±8.48)岁;病程2~19(10.01±3.11)年。
对照组55例,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波动在38~71(58.97±8.46)岁;病程3~20(10.31±3.48)年。
入选标准:(1)均诊断明确;(2)均已出院;(3)配合较好;(4)均为自愿参与本研究,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血糖控制不佳需住院治疗者;(2)足部病变、眼底病变;(3)脑卒中或脑缺血性病变者。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对比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我卫生院医护人员不主动干涉患者的血糖管理,但是仍需回答患者的疑问及其要求的相关检查。
观察组患者接受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1)与我卫生院进行医联体的综合医院共同构建双轨道互动护理小组,进行该理论及施行方式的学习。(2)纵向轨道护理干预:由综合医院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开展,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包括服药时间、胰岛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饮食指导,依据患者的工作种类、饮食习惯、血糖水平等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计算患者的日需总热量,对摄入食物进行适量限制,告知常见食物所含的热量;运动指导,依据患者年龄、病情、兴趣等进行糖尿病运动指导,以有氧运动为主,避免撞击性、高压力性运动[2]。(3)横向轨道护理:社区卫生院医护人员为施教方,对患者的糖尿病护理计划进行监督及实时指导;每月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及运动进行督促[3]。(4)互动护理:综合医院、社区卫生院及患者间保持良好的信息及操作知识互动,互相学习、促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转诊率。用合理用药、正确使用胰岛素、定时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及每日有效运动评价患者的治疗易行情况。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转诊为经我社区卫生院判断患者的血糖极度控制不佳或因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相关并发症需住院进一步检查及治疗者。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为本文的计算工具,用(%)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作为对比项目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 对比治疗依从情况
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正确使用胰岛素、定时血糖监测、饮食控制、每日有效运动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持续增高趋势,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发生慢性损伤,血流变改变,引起肾、眼、血管等的损害,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困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社会负担[4]。
双轨道互动护理是社区医院中较为常用的干预措施,将患者、社区、综合医院进行立体结合,保证患者能接受专业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糖尿病生活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加之后续的计划性讲座教育及个人监督,保证了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性。较常规护理而言,不仅利于科学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的建立,还对患者形成实时督促效果。
本文中,为验证社区糖尿病中使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以我社区内糖尿病患者为实验对象,结果显示,在治疗依从情况的比较中,观察组合理用药为92.0%、正确使用胰岛素96.0%、定时血糖监测94.0%、饮食控制90.0%、每日有效运动84.0%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落实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后,与我社区医院合作的综合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专业的糖尿病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用药指导,促使社区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仍能接受正确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同时,我社区卫生院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后续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追踪,持续巩固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用药行为、终止患者引起糖尿病持续发展的危险因素,促进患者血糖平稳,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5]。在并发症及转诊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转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下,患者能接受专业的疾病知识指导及行为指导,并保证在家时能接受不间断的糖尿病持续观察及家属的监督,逐步的协助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糖尿病饮食及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降低了因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转诊,还可控制糖尿病足、糖尿病血管性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殷颖,杨永红.社区糖尿病个案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J].全科护理,2017,15(24):2965-2967
[2]李亚琼,李红.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及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4):163-164.
[3]李秀凤.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2):8-10.
[4]王吉平,吴慧芳,姚仙凤等.同伴教育对乡镇社区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13):4-7.
[5]魏福来,叶羞花.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3):150-151.
论文作者:郑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患者论文; 互动论文; 双轨论文; 糖尿病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糖论文; 社区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