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六十七中学 830000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时期,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贯彻终身的历史学习素质。为响应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号召,达成教育的发展目标,从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开始提高,是每个教师应当担当的责任。本文从个方面对历史教学需求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对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创新
引言:我国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但素质教育的道路仍然十分漫长,升学率的提高依然是学校最重视的方面。历史核心素养能够反映学生对历史主体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以此为基础一步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实现由普通的知识学习到培养素养的转变。当前历史科目并没有被放在十分重视的位置,但是学习历史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开拓眼界的重要方式。在这个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教学成为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重新审视教学方法,从而达成教育目标。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历史教学需求
“核心素养”被称为“未来教育改革的精髓”,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价值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对学习及知识的态度等, 核心在于学生的行动。我国对核心素养的探究尚未完善,还处在萌芽阶段, “怎么培养?”是现阶段各国探索的重点。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品格,综合性极高,是一个人想要成功必备的素质。
在历史教学教育极度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无论是在理解方面、对史料的态度、时间观念还是价值观方面都有极高的素质培养性,并且每个方面都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够塑造学生不同方面的素养。例如,学生对史料记载的观点能够体现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养成史从据来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终身受益,所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要加强对史料和事件等的思考。在历史事件的方面,学生要从历史事实来进行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不能一味相信权威知识,要养成自身的思考习惯,提高辨别能力。
二、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主要途径,所以应当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对历史核心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以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为基础体会核心素质教育的内涵。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以此为根据将核心素养的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但是在课程进行以前,教师应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不能笼统地全部使用一种教学模式。比如,在对战国时割据混战的学习中,目标不能仅仅定为了解战国的割据情况,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这样的目标不够细致,很难完全达成目标,并且没用充分融入核心素养的学习,可以将其改成“熟悉七国的疆域图,了解各国分布情况,了解重要史实,如商鞅变法、围魏救赵,并且认识战国时各国在各个领域的成就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这种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明确的方向,增强了可操作性,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方法中,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教学方法
当下的教学方法非常需要进行改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进行恰当的积极的引导。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的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掉以往教师单方面传授,学生单方面听讲的方式,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高效的思考、记忆。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查找相关的资料,比如图片、音频等,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查找并在课堂上分享,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剪辑讲述历史的电视节目的小片段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的学习生活中扩展了眼界。教师在授课结束以后,应鼓励学生自行列好知识框架,梳理好时间顺序,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帮助记忆。在关于古代艺术、文化一方面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多展示一些科学成果或工艺品的图片,稍微对同学加以讲述,让学生领略传统艺术之美,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2、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还没有完全褪掉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抓住这一点,将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终生。
3、历史与时代背景相结合
历史永远离不开时代背景,想要学好历史首先要对其时代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如果想要学生对教学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就要不断的扩展他们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多准备一些背景资料,在讲述历史事件时,不仅要讲述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也不能忘记历史人物的生活条件、人物性格等等。例如在讲述春秋时代的思想争鸣时,教师要阐述春秋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同时还有各个学派人物性格和成长经历。在授课时讲一些人物的小故事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提高历史素养。
4、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带动课堂的进行。教师应在课堂上适当地对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发挥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面对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不应果断的给出答案,而是询问学生的看法,一点一点,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得出属于自己的最合理的答案。课堂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思想,让教室中充满思想与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教师可以多询问同学的观点,并发表看法,但问题不应当有绝对的答案,不同的观点相互交流才能扩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问题情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二)增强情感体验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还应当体现在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应将在历史中的感悟转化为自己的优良品格,内在提升思想素质,外在提升个人气质。学习不是机械化的,应当融入情感,这尤其体现在历史学习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注入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陶冶学生情操,例如在学习思想争鸣时灌输思考和学习的重要性,在讲到抗日战争时灌输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等。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点问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策略的实施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进行的,这需要教师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抗打击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一点点渗透。只有学生具备了核心素养,才能高效的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看待事物的眼界。初中历史教师应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并潜移默化的注入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历史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融合,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崔爽.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04).
[2]江海云.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5).
[3] 周越,徐继红,张小平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分类框架的提取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02).
论文作者:钮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核心论文; 历史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