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分析探讨论文_贝枫

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分析探讨论文_贝枫

摘要:该提高对抗震节点重要性的认识,严格管理,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质量能达到设计及规范的要求,不留隐患。本文对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

引 言:框架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如框架的粱柱交汇点、剪力墙结构的暗粱与柱的交汇点等。节点承受由粱端和柱端传递来的轴力、弯矩和剪力,受它们共同作用且受力状态复杂。因此节点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相邻构件承受的各种荷载保证整个结构体系坚固安全可靠。本文对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1钢筋制作

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箍筋的设置及梁筋在节点区的锚固。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对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起着重要作用箍筋间距越小,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就越大,节点受剪承载力也越高,尤其是地震区.节点区的箍筋必须加密,有些设计人员通常只对柱端、梁端的箍筋加密,而未对节点区作明确的标明。节点区有纵粱、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三向交叉,且钢筋密集,配置箍筋存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粱板的模板后放入粱的钢筋骨架.再放节点箍筋。由于钢筋的安装绑扎难度较大加上怕麻烦的心理,因此经常出现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绑扎不牢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2节点处的钢筋与施工缝

柱内往往竖向钢筋非常多,而梁内上下横向钢筋也按锚固要求弯曲插入柱内。一般情况下,柱内竖筋和梁内钢筋的规格数量及锚固长度,都是在现场加工区或预制厂按图成型,现场绑扎的。该处的钢筋往往非常密集,会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差错(特别是主筋)。但由于节点区附近钢筋非常密,加之钢筋与模板的工序配合问题,应在固定模板之前将箍筋绑扎完毕,如果绑扎梁筋前固定模板,则必须加密的箍筋,由于不好绑扎,也往往不能加密。因此,该处模板应当在箍筋加密完成后,再进行固定。浇筑柱混凝土之前将同一层内的柱、梁钢筋固定就位完成。

对于现浇高层框架结构,限于钢筋的敷设、模板的支设,以及下层混凝土强度未达龄期强度等工序和技术上要求,常常不能进行上部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施工,不留施工缝是不现实的。同一次性现浇结构相比,施工缝对结构的整体性带来一定的危害。这是由于第一次表面已终凝第二次浇筑时在原界面上存在冷缝,新旧界面粘结力受到削弱,不可避免地对结构整体性造成影响,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假若施工缝留设及处理措施不当,这种危害将成为潜在的隐患。设计上根据框架节点的受力特点,常考虑使用不同等级混凝土浇筑,而决定着施工时的施工缝的留设。施工缝留设遵循的原则应是首先保证结构强度,而后考虑施工方便出于工序上的原因,施工缝也经常留设在节点的上部或下部,此位置承受着较大的剪力,是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缝的存在影响节点混凝土强度。在节点处有不同等级混凝土需浇筑情况下,应将施工缝留在梁顶柱底处。如将缝留在柱顶梁底,则在浇筑水平梁板混凝土时,需二次浇筑节点处柱等级的混凝土,增加施工麻烦,还会造成梁内节点上部钢筋不能伸入柱内,使节点主梁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故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将同一层内的柱、梁钢筋固定就位完成,并采取柱顶留施工缝。

3节点区的模板安装

3.1在弄清每个节点处的梁柱、楼板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后,对节点进行分类编号。

3.2根据各个编号节点的相关几何数据确定节点模板的制作方案。矩形节点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模板一般由四个侧面的各一至两片矩形板组成,模板下部与柱的搭接长度取40cm 便于固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节点模板的组合方式确定每片模板的具体尺寸并编号后,绘制出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

3.3安排熟练木工根据各节点的模板制作图预制节点工具式模板,并做好相应的标识。模板可用18mm 厚夹板制作,用40mm×50mm(柱截面大于1000mm 时可用50mm×100mm)木枋做背楞,背楞间距不超过300mm。装模专用的夹具也预先加工好,矩形柱采用钢管夹具,圆形柱采用扁铁圆箍夹具,紧固对拉螺栓采用Ф12 圆钢。

3.4随施工进度,现场安装节点模板。先用铁钉将相应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固定,检查安装标高及垂直度,调整合适后安装夹具并初步收紧螺栓,再复查无误后用力收紧螺栓完成安装。另外,视情况可将节点模板与梁板模连结加固。

4节点混凝土施工

4.1节点混凝土强度的确定

高层框架结构的柱与梁板的混凝土强度是不同的,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低于柱结构。这主要是从结构受力及降低工程造价来考虑的。梁柱节点位于梁柱的交叉位置,在承受水平方向的轴力、弯矩、剪力的同时还承受竖向力的作用,因此,节点处混凝土的强度应该与柱相同。若施工时未能认真考虑,错将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浇筑成与梁板一样,将会导致柱的竖向承载力及抗剪承载力不足,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施工技术规范也对此做出了要求:在梁柱混凝土强度差异较大时,应该让节点的混凝土强度与柱相同。

4.2节点混凝土的浇筑

由于梁板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从而增大了混凝土浇筑的难度。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下面笔者介绍一种节点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可供参考。

先在距离柱边缘50cm或者梁的高度位置设置挡板,然后浇筑节点混凝土。因为节点部位混凝土方量不大,因此可以采用吊罐浇筑,而不采用泵送,以减小混凝土的塌落度,有利用节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节点处的混凝土面应该略微高过楼面,暂时不振捣。然后再浇筑梁板混凝土,应该先浇筑靠近节点部分,当混凝土达到标高后,便对节点混凝土进行振捣,然后再振捣梁板混凝土。如此,既可以避免节点混凝土中的水泥浆流失,又可以避免梁板的低强度混凝土进入节点。混凝土振捣应该在混凝土初凝前结束,以免产生冷缝。节点处的钢筋十分密集,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除了采用细石混凝土外,还必须加强振捣。对于钢筋密集的节点核心区,应该采用小直径振捣棒充分振捣或者采用钢筋棍人工插捣杜绝任何死角,确保节点混凝土的密实。

5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

5.1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5.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5.3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5.4增加梁的侧面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只要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到位,对症下药,并精心施工,梁柱节点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处附近的裂缝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不断积累施工经验,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6结语

总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要严格掌控,认真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施工质量。虽然梁柱节点部位混凝土裂缝很难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施工技术措施恰当,施工质量控制严格,还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范二安.框架结构初步设计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4).

[2]张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

[3]林舜民.关于梁柱节点的几个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J].科技资讯.2015(28).

论文作者:贝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7

标签:;  ;  ;  ;  ;  ;  ;  ;  

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分析探讨论文_贝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