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现状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儒道论文,调查报告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15)03-0005-11 主持人:李承贵 儒、佛、道博大精深又历经曲折,为全面了解当前中国社会部分群体对儒、佛、道的了解和认识现状,我们按总体状况、儒学、道家道教、佛教四个部分设计了问卷,一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一千余份。 问卷一共45题,其中客观题为主,共有35题,其余10题为主观题。因受访者填写的信息不足,对主观题的分析难以开展,故略去,本报告的分析主要就客观题展开。具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背景了解,共4题,均为客观题,主要是了解受访者的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 第二部分为整体情况,共5题,均为客观题,了解受访者对儒、佛、道的总体认知,包括对儒、佛、道的态度、接触儒、佛、道信息的多少及其途径、对儒、佛、道三家重要程度的排序、对传统思想文化性质的总体判断。 后面三个部分分别是对儒、佛、道三家认知状况的调查。每个部分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此学说的整体认识,另一部分是对此学说中一些代表性思想的认识。 第三部分是对儒家的认识,共12题,其中客观题8道,主观题4道。该部分调查了受访者对儒家基本观点的了解情况、是否愿意去学习儒家思想、日常生活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程度。涉及的儒家思想具体观点包括“和谐”、“仁”、“三纲五常”、“克己复礼”、“自强不息”等。 第四部分是对道家和道教的认识,共12题,其中客观题9道,主观题3道。该部分调查了受访者对道教的认识、道家经典的阅读状况、对道教感兴趣的方面、日常生活受道教影响的程度。涉及的道家道教思想具体观点包括“自然”、“不争”、“无为而治”、“重生贵德”、养生护生等。 第五部分是对佛教的认识,共12题,其中客观题9道,主观题3道。该部分调查了受访者对佛教的态度、佛教典籍了解状况、佛教教义认识情况、周围信仰佛教的人数情况。涉及的佛教思想具体观点包括“不杀生”、“因果报应”、对社会稳定的意义、“四大皆空”、吃素和禅定等。 我们统计了一千余份有效问卷反映的相关信息,按各个部分的顺序,加以分析。分析的方法是,首先要析受访者总体的选择状况。在对进行了初步统计之后,根据不同问题的实际情况,按照参考价值的大小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统计,结合调查问卷第一部分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以期对儒、佛、道存在现状进行更细致的把握。其中,并非每一题都有进一步的统计,也并非每一题都包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三项。因为根据统计,不同的题目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例如有些题目并不能从“年龄”这一分类指标中得出明显的结论,可能就不具备进一步统计的价值。 一、背景了解和整体状况部分 背景了解和整体情况部分,主要对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进行调查,并调查受访者对儒、佛、道的总体看法、接触状况、接触方式等等。 1.性别: A.男性 43.84% B.女性 56.16%。 本问卷女性所占的比例比男性所占的比例多大约12.32%。 2.年龄段分布: A.40后 0.26% B.50后 1.59% C.60后 11.69% D.70后 18.06% E.80后 23.56% F.90后 42.42% G.00后0.79% 由此可见,本问卷90后的受访者在接受调查的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80后的受访者,再次是70后的受访者,再次是60后的受访者。 3.文化程度: A.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17.89% B.高中/中专/技校文化水平 9.83% C.大专文化水平 16.38% D.本科文化水平 43.40% E.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水平 12.57% 本问卷本科文化水平的受访者在接受调查的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受访者,再次是大专文化水平的受访者,再次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受访者。 4.职业: A.农民工 17.00% B.公务员 9.12% C.教师 12.31% D.公司职员 14.96% E.学生 38.35% F.自由职业者(含经商者) 8.23% 本问卷学生身份的受访者在接受调查的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农民工身份的受访者,再次是公司职员身份的受访者,再次是教师身份的受访者。 5.您喜欢儒、佛、道吗? A.喜欢 63.15% B.一般 34.36% C.不喜欢 2.48% 喜欢儒、佛、道的人在接受调查的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对儒、佛、道持一般态度的人,再次是不喜欢儒、佛、道的人。这表明,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儒、佛、道的,对儒、佛、道还是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统计,40后对儒、佛、道持积极态度(喜欢、一般)的人约占100%,50后约占100%,60后约占96.96%,70后约占96.56%,80后约占94.73%,90后约占99.37%,00后对儒、佛、道持积极态度(喜欢、一般)的人约占100%。这表明,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对儒、佛、道持积极的态度,其中40后、50后、00后对儒、佛、道持最积极的态度,其次是90后,60后、70后、80后的受访者对儒、佛、道持积极的态度的比例依次递减。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在继承和弘扬儒、佛、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面向90后和00后群体。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对儒、佛、道持积极态度(喜欢、一般)的人约占91.58%,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约占98.18%,大专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约占97.84%,本科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约占99.59%,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约占97.74%。这表明,对儒、佛、道持积极的态度的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也就是说受访者对儒、佛、道的认识与认可随着其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地加深。因此,在继承和弘扬儒、佛、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人群的积极性,弘扬和传播儒、佛、道要面向更为广大的普通老百姓。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农民工对儒、佛、道持积极态度(喜欢、一般)的人约占91.66%,公务员约占100%,教师约占98.56%,公司职员约占97.64%,学生99.76%,自由职业者(含经商者)对儒、佛、道持积极态度(喜欢、一般)的人约占92.94%。这表明,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对儒、佛、道持积极的态度,其中,公务员、学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教师、公司职员,再次是自由职业者(含经商者)、农民工。因此,在继承和弘扬儒、佛、道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该通过各种途径面向公务员、学生、教师、公司职员这些群体,更需要努力提高自由职业者(含经商者)、农民工对儒、佛、道的积极态度。 6.您平时接触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多吗? A.很多 14.96% B.一般 79.09% C.没有接触 5.93% 平时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接触一般的人在接受调查的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接触很多的人,再次是没有接触的人。这表明,大部分人平时接触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比较少,获取相关信息的机会不多。因此,增加人们平时接触儒、佛、道相关信息的机会就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根据性别差异的统计,男性中平时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接触很多的人约占19.35%,女性中约占11.37%;男性中平时接触不多(一般、没有接触)的人约占80.65%,女性中约占88.63%。这表明,男性平时接触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的机会比女性要多不少。因此,在继承和弘扬儒、佛、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女性群体平时接触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的机会。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统计,40后中平时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接触很多的人约占0%(这点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受访者对象数量有限),50后中约占22.22%,60后中约占22.72%,70后中约占14.70%,80后中约占12.40%,90后中约占14.22%,00后中平时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接触很多的人数同样几乎为零。这表明,受访者平时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接触程度随着年龄的下降而逐步下降。因此,在继承和弘扬儒、佛、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人们接触儒、佛、道相关信息的机会,特别是增加90后、00后接触儒、佛、道相关信息的机会。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平时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接触很多的人约占9.40%,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约占9.09%,大专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约占19.35%,本科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约占14.48%,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约占24.81%。这表明,受访者平时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接触程度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因此,在继承和弘扬儒、佛、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人们接触儒、佛、道相关信息的机会,特别是增加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接触儒、佛、道相关信息的机会。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农民工平时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接触很多的人约占6.77%,公务员约占23.30%,教师约占22.30%,公司职员约占15.88%,学生约占14.78%,自由职业者(含经商者)约占10.58%。这表明,公务员、教师平时与儒、佛、道相关的信息接触程度较高,其次是公司职员、学生,再次是自由职业者(含经商者)、农民工。因此,在继承和弘扬儒、佛、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人们接触儒、佛、道相关信息的机会,特别是增加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等群体接触儒、佛、道相关信息的机会。 7.一般情况下,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接收儒、佛、道知识?(可多选) A.网络 53.23% B.电视节目 73.95% C.报刊杂志 36.93% D.经典书籍 58.01 E.听课 37.28% 通过电视节目的方式接收儒、佛、道知识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通过经典书籍的方式,再次是通过网络的方式,再次是通过听课的方式。这表明,人们主要是通过电视节目、经典书籍、网络的方式来接收儒、佛、道知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经典书籍、网络等多样形式来增加人们对儒、佛、道知识的了解与学习。 8.中国传统思想主要有①儒家、②道家、③佛教三个流派,请您根据您感兴趣的程度对这三家进行排序: ①儒家、②道家、③佛教27.81% ①儒家、③佛教、②道家24.53% ②道家、①儒家、③佛教24.53% ②道家、③佛教、①儒家7.70% ③佛教、①儒家、②道家13.19% ③佛教、②道家、①儒家14.52% 把儒家排在首位的人在接受调查的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把道家排在首位的人,再次是把佛教排在首位的人。这表明,在传统思想的三个主要流派中人们对儒家的认可度最高。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统计,40后把儒家排在首位的人约占100%,道家约占0%,佛教约占0%。50后的比例约为50%,22.22%,27.77%。60后中的比例约为5.90%,12.12%,18.93%。70后中的比例约为57.35%,13.23%,22.05%。80后中的比例约为48.12%,17.29%,26.69%。90后中的比例约为49.79%,25.94%,21.92%。00后中的比例约为33.33%,44.44%,11.11%。这表明,在传统思想的三个主要流派中,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都对儒家的认可度最高。受访者对于儒家的认可度随着年龄的下降而逐步下降,80后、90后、00后对于道家的认可度明显高于40后、50后、60后,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对于佛教的认可度基本一致。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者把儒家排在首位的人约占43.06%,道家约占16.83%,佛教约占25.74%。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受访者中比例约为48.18%,20.90%,23.63%。大专文化程度的受访者中比例约为60.75%,12.90%,24.73%。本科文化程度的受访者中比例约为50.81%,26.12%,21.6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受访者中比例约为63.15%,12.78%,19.54%。这表明,在传统思想的三个主要流派中,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都对儒家的认可度最高,且受访者对于儒家的认可度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对于道家的认可度差异较大而对于佛教的认可度基本一致。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农民工把儒家排在首位的人约占46.35%,道家约占15.10%,佛教约占2.39%。公务员中比例约为63.10%,13.59%,16.50%。教师中比例约为67.62%,12.23%,18.70%。公司职员中比例约为43.53%,15.29%,37.05%。学生中比例约为49.88%,28.15%,21.01%。自由职业者(含经商者)中比例约为55.29%,17.64%,21.17%。这表明,在传统思想的三个主要流派中,不同职业的受访者都对儒家的认可度最高,且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对于佛教的认可度要高于对于道家的认可度。 9.您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认识是: A.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应该大力弘扬 18.42% B.中国传统思想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因素,应该有所保留的继承 74.57% C.中国传统思想同当代世界的发展不符,有封建和迷信的东西,应该批判 3.45% D.不了解 3.45% 这表明,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并认为应该有所批判地继承并弘扬中国的传统思想。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统计,40后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应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因素,应该有所保留的继承)的人约占100%,50后约占88.88%,60后约占87.12%,70后约占84.31%,80后约占88.34%,90后约占95.81%,00后约占77.77%。这表明,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其中90后更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意义,40后、50后、60后、70后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意义的比例依次递减,80后、90后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意义的比例依次递增。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应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因素,应该有所保留的继承)的人约占78.71%,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约占90.00%,大专文化程度的受访者认约占91.39%,本科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约占94.89%,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约占91.72%。这表明,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受访者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积极意义的认识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因此,在继承和弘扬儒、佛、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文化程度低的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积极意义的认识。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农民工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应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因素,应该有所保留的继承)的人约占79.68%,公务员93.20%,教师约占87.05%,公司职员约占92.94%,学生约占95.38%,自由职业者(含经商者)约占84.70%。这表明,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其中学生更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其次是公务员、公司职员、教师,再次是自由职业者(含经商者)、农民工。因此,在继承和弘扬儒、佛、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含经商者)等群体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积极意义的认识。 二、儒家部分 问卷为了解受访者对儒家思想的认知状况,共设计了八道选择题,包含对儒家思想的了解状况、总体认知以及对和、仁等特定理论的认识。 1.您对儒家基本观点的了解情况是: A.非常了解 8.5% B.有一点了解 72.4% C.不怎么了解 19.1% 通过结果可知,受访者中,对于儒家文化有所了解的人还是占了主要部分,然而其程度则有限,多数仅为“有一点了解”。这说明:其一,民众对于儒家文化有所认识;其二,民众对于儒家文化的认识并不深入。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统计,50后受访者中对儒家文化有所了解(选择A和B)的占72%左右,低于总体情况的80%,而这一情况在60、70、80后中依然存在。在90后476位受访者中,超过89%的人都对儒家文化有所了解,远超80%的平均值。这说明,儒家文化在年轻一代中似乎有更受关注的趋势,这对于我们传播儒家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也是我们进一步复兴儒学的动力所在。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初中文化程度中只有55%左右的受访者对儒家文化有所了解,远低于74.4%的总体情况,而随着文化程度的递增,有所了解的比例也同样呈此趋势(高中71.6%、大专82.2%、本科90%、本科以上92.5%),这一明显的趋势说明,往往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对于儒家文化越为了解,这说明儒家文化在当代教育中依然有所影响,且儒家文化与教育等因素紧密结合。当然,因为受访者中本科学历者多为90后的年轻学生,这一结果也可以侧面印证前一条统计数据。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农民工对于儒家文化的了解程度最低,只占59.5%,其次为自由职业者67.1%和公司职员72%,而教师(86.3%)、公务员(89.3%)、学生(92.6%)都超过了74.4%的平均值。值得注意的是,这三者的文化程度往往也是较高的(分析数据和常识获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第二条调查结果,在文化程度较高的职业环境中,儒家文化的影响往往越大,而在农民工团体中(190人中几乎全为初高中学历),儒家文化的生存现状并不十分良好。 2.如果有机会的话,您是否愿意进一步去了解儒家文化? A.愿意,我也一直在学习 12.1% B.愿意,有机会的话肯定会学习 62.3% C.暂时还没考虑过 25.7% 受访者中,约75%的人愿意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25%的人暂无考虑。这说明,民众学习儒家文化的兴趣还是较为强烈的。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在初中段中,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暂时还没考虑过”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远高于25.7%的平均值,这表明这一文化水平的群体对于儒家文化的兴趣热烈程度并不高。高中文化程度也有34.9%的受访者选择“暂时还没考虑过”,而其余三种较高的文化程度,都有超过75%的受访者愿意了解儒家文化。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农民工、公司职员和自由职业者选择“暂时还没考虑过”的均超过30%,其中农民工高达37.7%,为最高。公务员、教师和学生均低于25%,其中公务员为12.9%,远低于平均值。这一结果与第10题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二者结合,可以更加印证第10题中得出的结果,即:儒家文化的受关注度随着文化程度的提升而呈递增趋势。 3.您认为您在日常生活中受儒家影响大吗? A.受到很大影响 21.9% B.受到一些影响,不是很大 60.0% C.感觉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18.1% 认为儒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有影响的受访者占主流,虽然只有约20%的人认为影响很大。这说明,儒家文化在大部分民众的生活中仍然有所作用,但其作用力则并不太大。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38.2%的初中文化受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感觉没有受到”儒家文化“多大影响”,远超18.1%的总体情况,而这一趋势随着文化程度的提升而递减,分别为:25.7%(高中)、16.2%(大专)、11.5%(本科)、6.8%(本科以上)。这一结果再次证明了在10、12题当中得出的结论。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在公务员、教师和学生群体中,认为儒家文化在生活中没有影响的受访者比例都很低,分别为:7.8%、12.3%、8.8%。而另三种职业这一比例均较高,分别为:34.4%(农民工)、29.8%(公司职员、自由职业者)。这说明,在三个学历要求相对较高的职业中,他们对于儒家文化在生活中的影响是较为认同的。当然,在其他三个群体中,儒家文化的实际影响不一定就较低,或许存在不同群体对儒家文化具体所指的方面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我们在初步分析调查结果的同时所不能忽视的。 4.儒家强调“和谐”,您认为这些思想对我们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现实意义吗? A.非常有意义 44.5% B.有一定的意义 50.8% C.没有意义 4.7%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和谐”思想有意义,这与今天的时代主题正好吻合,侧面反映了儒家思想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5.“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倡“仁政”,您认为这些思想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借鉴意义吗? A.非常有借鉴意义 31.0% B.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64.7% C.没有借鉴意义 4.3%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有借鉴意义,不过选择“有一定意义”的占据主导。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于儒家文化的认识程度。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初中文化程度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分别有11.6%和6.4%的比例认为“仁者爱人”、“仁政”等“仁”的思想没有借鉴意义,高于平均值的4.3%。这或许同样印证了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群体对于儒家思想仍旧缺乏理解。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农民工和自由职业者群体分别有14.4%和11.8%的比例认为“仁”的思想没有借鉴意义,还是较为突出的。而学生群体中这一比例甚至不足1%(0.9%),即认为“仁”的思想有意义的超过了99%,说明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对于儒家思想有着一定的理解基础。 6.您认为儒家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对我们当下社会治理有现实意义吗? A.非常有意义 9.4% B.有一定的意义 72.2% C.没有意义 18.4% 这一在近代以来被普遍否定的儒家重要思想在受访者中居然得到了大范围的认同,超过80%的人认为“三纲五常”具有现实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思想的真实内涵和在当今时代的现实价值。当然,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这个现实意义只是“有一定的”,这一结果同样值得重视。 “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中遭受批判较多的一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三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发现结果并不如前几个问题一样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趋势。比如50、60后群体认为“三纲五常”“有一定意义”的比例分别是77.8%和75.6%,而在70、80后中仅为69.8%和64%,到了90后又上升为77.4%。不过总体来看,根据文化程度和职业的统计结果,依然可以得出前面几题的结论,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认为“三纲五常”没有意义的比例都低于18.4%的平均值,而农民工、公司职员、自由职业者中认为“三纲五常”没有意义的人数都高于公务员、教师和学生。公务员受访者中,认为“三纲五常”有意义的接近90%,为所有职业中最高。 7.儒家提倡“克己复礼”,也就是要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您认为它们对当代人身心修养有现实意义吗? A.非常有意义 34.9% B.有一定的意义 59.4% C.没有意义 5.7% 同上,“克己复礼”虽然没有遭受与“三纲五常”一样的“命运”,但也曾被忽视。然而,在受访者中超过95%的人都认可其现实意义,说明这一思想对于今天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有近35%的受访者认为这个意义是“非常”的。 8.儒家同时也提倡“刚健有为”、“生生不息”的精神,您认为它们对当代人身心修养有现实意义吗? A.非常有意义 46.1% B.有一定的意义 49.2% C.没有意义 4.7% 超过95%的受访者认可其现实意义,“非常”认同的人数也接近一半,说明,这一思想的价值得到了受访者的普遍认可。 19、20这两道题目都是对于儒家思想中一些较为代表性思想的调查(“克己复礼”、“刚健有为”、“生生不息”),而通过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两种维度的分别统计,基本上依旧符合此次分类调查的基本规律,即:儒家文化的受关注度随着文化程度的提升而呈递增趋势。通过统计结果可知,此一趋势是比较明显的。例如第19题,初中文化程度和农民工受访者认为“克己复礼”没有意义的都在15%左右,也是所有统计项中最多的(第20题中这两类群体在“没有意义”这一项上的比例依旧最多,均为13.3%)。这也许说明,儒家文化的传播往往还是依赖于教育的方式。 在对这些题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之后,我们能从调查结果中得到的较为明确的结论大概主要是这一点,即:受访者对于儒家文化的了解程度往往随着文化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文化程度越高,往往其对于儒家文化的了解程度也就越深,反之则越浅。同时,因为职业情况往往也是跟随文化程度而对应不同的分布(如受访者中学生群体基本上为本科生,农民工群体基本上为初中生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职业分布这一维度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当然,因为受访者的群体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这一结论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意义,但还是反映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出于我们的调查问题都涉及一些儒家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和理念。) 三、道家和道教部分 问卷为了解受访者对道家学说和道教认知状况,共设计了九道选择题,包含对道家道教的总体认识以及对某些特定理论的认识。 1.您对道教的认识是:(可多选) A.是一种民间信仰形式,希望能够通过修炼,能够获得长生久视 65.54% B.通过斋醮、忏悔、诵经超度亡灵,是中国传统丧葬仪式的一种 43.93% C.感觉就是看风水、算算卦之类,差不多是封建迷信 29.85% D.气功武术,可以强身健体 35.16% 可见,几种对道教认识都存在,而认为道教是通过修炼以获得长生的民间信仰的最多。 各性别和年龄段的选择与整体比例大体一致,但是在不同学历和职业的统计中有一定差别。在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中,选择了A选项“是一种民间信仰形式,希望能够通过修炼,能够获得长生久视”的占44.06%,而选择其他选项的分别占44.55%,40.10%和26.73%。而在高中学历者中,选择了A的占59.09%。在大专学历者中,选择了A的占67.03%。在本科学历者中,选择了A的占71.02%。在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中,选择了A的占83.46%。可见,随着学历增长,选择A的比例也在增大,而低学历者的选择较为平均。 在农民工中,选择了A的占46.35%,选择了B的占42.71%,选择了C的占44.79%,选择了D的占26.04%。而其他职业的选择和整体结果大体一致。这说明,低学历者和农民工对道教的总体认识较为混乱。 2.您对道教经典(比如《老子》、《庄子》、《太平经》等)的阅读情况是: A.都阅读过,很喜欢 4.25% B.看过一点,不是很详细 47.30% C.没怎么看过 47.83% 可以看出,道教经典的阅读状况并不乐观,可见道教经典阅读并没有传播太广。 这一点在分职业、年龄段和学历统计时的结果也大体是如此,比如,在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中,表示都阅读过,很喜欢的仅占6.44%,在高中学历者中占3.64%,在大专学历者中占1.62%,在本科学历者中占3.06%,在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中占9.77%。并非随着学历增长对道教经典的了解程度也在增长,甚至本科学历者中的阅读状况还不如之前几个群体,只有硕士以上学历者中状况稍好。可见道教经典阅读的不足是广泛存在的状况。 3.您对道教哪些方面最有兴趣? A.思想理论 36.85% B.神仙信仰 10.01% C.气功武术 13.29% D.养生护生 57.84% E.风水占卜 26.13% 这一题没有标注为多选,但大多数受访者是按多选处理的。关于道教感兴趣的方面,各种方面都有感兴趣的,但对于养生方面感兴趣的占了一半以上。可见今天的人们对道教的期望不再是以往的风水、占卜、气功等,对其思想理论的了解需求也不大,而对于道教能够提供的养生建议比较重视。 这一点在不同年龄、职业中都能得到体现。比如,在1970年以前出生者中,选择了D选项“养生护生”的占66.67%,在1970年到1980年出生者中选择了D的占58.82%,在1980年到1990年出生者中选择了D的占49.62%,在1990年以后出生者中选择了D的占58.81%,都占较大比例,尤其是年龄较大者对养生方面的关注更为迫切。 在农民工中选择了D的占45.83%,在公务员中选择了D的占57.28%,在教师中选择了D的占60.43%,在公司职员中选择了D的占55.62%,在学生中选择了D的占62.36%,在自由职业者中,选择了D的占60%,也都占很大比例。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选项是A“思想理论”。在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中选择了A的占25.74%,在高中学历者中选择了A的占30.91%,在大专学历者中选择了A的占34.59%,在本科学历者中选择了A的占41.43%,在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中选择了A的占45.11%,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另外,农民工选择了A的占24.48%,公务员选择了A的占44.66%,教师选择了A的占41.01%,公司职员选择了A的占32.54%,学生选择了A的占42.26%,自由职业者选择了A的占29.41%。可见农民工和自由职业者较其他职业对于思想理论的关注程度有明显差距。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和对道家道教思想理论的关注程度有着一种正向关联。从下面对道家道教几个具体理论的了解和认知的调查来看,这一点是可以成立的。 4.您认为您在日常生活中受道家影响大吗? A.受到很大影响 5.31% B.受到一些影响,不是很大 55.97% C.感觉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37.82% 对于日常生活受道家影响的大小,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影响不大或者没有影响,可见道家在日常生活中似乎被认为影响不大。 这一点在不同年龄、职业和学历的人群中都得到了呈现。比如,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选择A选项“受到很大影响的”的占4.95%,高中学历者选择A的占0.90%,大专学历者选择A的占3.78%,本科学历者选择A的占6.53%,硕士及以上学历者选择A的占7.52%,仅仅是硕士以上学历者中比例稍稍突出。 农民工选择A的占3.65%,公务员选择A的占5.83%,教师选择A的占5.04%,公司职员选择A的占2.37%,学生选择A的占6.93%,自由职业者选择A的占4.71%。同样,认为日常生活受到道家影响很大的比例很小。 以上四题是从整体方面了解受访者对道家道教的认识。可以看出,对于道教较为主流的认识是通过修炼获得长生的民间信仰,受访者对于道教最感兴趣的地方也在于养生护生方面。然而,道教经典阅读的状况并不好,可见受访者大多并不是通过相关经典获得对道教的认知。受访者也大多认为道家道教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不大。下面将反映受访者对道家道教几个特定理论的接受程度。 5.道家崇尚自然,您认为这样的思想对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现实意义吗? A.非常有意义 29.41% B.有一定的意义 63.51% C.没有意义 6.11% 对于道家崇尚自然思想具有辅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意义,这一点较为受访者认同。 通过对不同年龄受访者回答的统计,1970年以前出生者选择A“非常有意义”的占25.49%,1970年到1980年出生者选择A的占26.47%,1980年到1990年出生者选择A的占27.07%,1990年以后出生者选择A的占32.79%。可见随着出生时间往后推,受访者对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认可在提升。年轻人更加重视道家思想中保护自然环境的一面。 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选择A的占18.81%,高中学历者选择A的占22.73%,大专学历者选择A的占29.19%,本科学历选择A的占33.85%,硕士及以上学历者选择A的占35.34%,可见随着学历增长,对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认可越大。 农民工选择A的占16.15%,远低于平均水平,而公务员选择A的占33.98%,教师选择A的占30.94%,公司职员选择A的占26.63%,学生选择A的占34.87%,自由职业者选择A的占28.24%,都与平均水平相当或者超过。可见,农民工对于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并不了解。 6.道家提倡“不争”,希望人们在生活中能够谦和、柔顺一些,您认为这样的思想对现代人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意义吗? A.非常有意义 22.14% B.有一定的意义 69.80% C.没有意义 7.62% 对于道家的“不争”思想是否有帮助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意义,这一点较为受访者大多认为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在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中,选择C“没有意义”的占12.38%,高于平均水平。而高中学历者选择C的占10.91%,大专学历者选择C的占6.49%,本科学历者选择C的占5.71%,硕士及以上学历者选择C的占6.02%。可见,随着学历增长,对于道家“不争”思想越能认同。这一点与上一题相同,学历影响人们对道家思想认识的程度。 而根据职业划分,农民工选择C的占13.54%,公务员选择C的占2.91%,教师选择C的占5.04%,公司职员选择C的占8.28%,学生选择C的占5.54%,自由职业者选择C的占14.12%。各个行业中公务员、教师和学生对“不争”思想的意义推崇度较高,而农民工、自由职业者中较低。 7.您认为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在治理社会有启示价值吗? A.非常有启示价值 9.74% B.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71.66% C.没有启示价值 17.18% 对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治理现代社会是否有启示价值,这一点的认同度不及以上两点,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充分认可,而很大比例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价值。 这一点在不同年龄、职业中都是如此。1970年以前出生者选择A“非常有启示价值”的占8.50%,1970年到1980年出生者选择A的占7.84%,1980年到1990年出生者选择A的占9.40%,1990年以后出生者选择A的占11.07%。在90年代出生者认为非常有启示价值的比例稍稍突出。 农民工选择A的占10.94%,公务员选择A的占9.71%,教师选择A的占9.35%,公司职员选择A的占7.10%,学生选择A的占10.85%,自由职业者选择A的占7.06%。可见在不同职业中对此的认可程度都不高。 8.道家提倡“贵生重德”,希望人们都能够重视并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您认为这样的思想对当代人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有借鉴意义吗? A.非常有借鉴意义 42.87% B.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1.90% C.没有借鉴意义 4.25% 对于道家“贵生重德”思想对现代人爱惜生命、更好地生活有借鉴意义,这一点得到了较好的认同,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借鉴意义,只有不到5%的人否定了这一点。 通过对不同学历受访者回答的统计,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选择C“没有借鉴意义”的占10.89%,高中学历者选择C的占6.36%,大专学历者选择C的占2.70%,本科学历者选择C的占1.43%,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3.76%。可见随着学历提升,对道家贵生、护生思想的认可程度也在提高。 在对不同职业受访者回答的统计中可以发现,农民工选择C的占12.5%,远远超过了平均水准。而公务员选择C的占0.97%,教师选择C的占1.44%,公司职员选择C的占2.37%,学生选择C的占2.08%,自由职业者选择C的占9.41%。自由职业者和农民工一样对道家贵生、护生思想有一定程度的不认可,而其他职业的不认可比例极低。综合不同学历受访者回答的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和对道家道教思想的认知有关联。 9.道家的修炼方法中有许多养生、护生的具体做法,您认为这些对当代人身心健康的护理有现实意义吗? A.非常有意义 28.61% B.有一定的意义 65.19% C.没有意义 4.96% 对于道家修炼方法中的具体养生护生做法对现代人身心健康护理的意义,这一点也较为受访者认同,认为没有意义的不到5%。 与前一题类似,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选择C“没有意义”的占14.36%,远超平均水平。而高中学历者选择C的占7.27%,大专学历者选择C的占1.62%,本科学历者选择C的占2.24%,硕士及以上学历者选择C的占3.76%,大致呈减少趋势。 农民工选择C的占14.06%。公务员选择C的占1.94%,教师选择C的占0.72%,公司职员选择C的占3.55%,学生选择C的占2.08%,自由职业者选择C的占14.12%。同样的,只有农民工和自由职业者对养生、护生具体做法的意义有一定程度的怀疑。这就印证了前一题得出的结论,受教育程度和对道家道教思想的认知有关联。 以上五题是对于道家道教思想五个方面受访者的接受程度,有高有低。而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对道家道教思想的了解越深,也越能认可。这和前几题中,对道教思想理论的关注程度及其和学历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一定的联系。但是,必须提醒的是,这是对道家道教思想理论的把握中体现的结论,道家道教整体影响力的不足和受教育程度并没有显示出关联。无论是何种学历者对于道家经典的阅读都不是很充分,大多数人也都认为道家道教的影响力在式微。为何出现如此尴尬的境地,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分析来寻找答案。 四、佛教部分 问卷为了解受访者对佛教的认知状况,共设计了九道选择题,包含对佛教的总体认识以及对某些特定理论的认识。 1.您对佛教的态度是怎样的? A.信仰 12.84% B.不信仰,但是对其教义感兴趣 49.86% C.反感 4.51% D.无所谓 32.77% 通过结果得知,超过60%的受访者对佛教采取了同情的态度,并且有12.84%的受访者是佛教的信仰者。当然,采取无所谓态度的同样超过了30%。整体来看,对佛教较为认同的还是占据了大多数。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对佛教采取同情态度(选择A和B)的受访者中,本科文化程度和硕士生及以上程度分别占据了65.50%和73.68%,所占比例最多。而对于佛教并不感兴趣(选择C和D)的受访者中,初中文化程度占据了47.02%,所占比例最多,但本科文化程度也占据了34.50%。我们从这个结果可以看见,对佛教感兴趣的人群似乎并不如我们想象中一定集中在文化程度不高的纯粹信仰者中,而是相反,文化程度越高对佛教的认可程度越高。但对于佛教持不友好态度的在较高文化程度的人群中也存在一定比例。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探究。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对于佛教认同的学生受访者(选择A和B)占据了67.43%,教师受访者占据了69.78%,比例最高,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而农民工中这一比例仅占50.88%。这个现象与前面文化程度的统计存在一致性。似乎体现了受众对于佛教较为复杂的态度。 2.您对佛教基本典籍(比如《金刚经》、《心经》、《坛经》等)了解情况 A.都阅读过,很喜欢 3.18% B.看过一些,不是很详细 28.25% C.没怎么看过 68.55% 将近70%的受访者没有阅读过上述佛教最为基本的典籍,这与34题的结果并不协调,12.84%的信仰者却只有3.18%的完整阅读者。当然,这一结果似乎证明了佛教的宗教特质,即并不依赖阅读理性而即可以凭借信仰而亲近。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在都阅读过如上这些基本典籍的受访者(选择A)所占的比例,初中段最高,为4.95%,而本科段为2.44%,硕士生段为2.27%,都低于低文化层次。这似乎说明,对于佛教典籍的阅读似乎不受文化程度的绝对限制,这也反映出佛教的宗教信仰特质。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以上结果依然适用。表示都阅读过的受访者(选择A)的比例农民工最高,为5.72%来自学生,而学生为3.00%。然而,没有阅读过这些典籍的受访者(选择C)当中,学生中比例达到了71.59%,为最多,似乎更加说明了佛教传播超越了文化、教育程度等理性因素。 3.你对佛教教义认识情况如何? A.非常了解 2.30% B.知道一些 60.14% C.不了解 37.64% 本题的结果再次与34题产生出入。既然只有2.3%的受访者非常了解佛教教义,何以竟有12.84%的信仰者。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当然,有60%的受访者“知道一些”佛教教义,这一比例还是较多的。 根据不同性别的统计,男性受访者对于佛教教义“非常了解”和“知道一些”(选择A和B)的比例稍稍超过了女性(63.50%对60.97%)。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对佛教教义非常了解的人(选择A),硕士生中比例最高,为4.51%,而初中生中比例也达到了3.96%。这一结果依旧印证以上两题的结论,即对佛教信仰超越了受教育的因素。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对佛教教义非常了解的人(选择A),农民工占据了5.20%,为最多。而有一定了解的人(选择B),教师中比例为72.66%,为最多。在不了解的受访者(选择C)中,学生中的比例达到了36.25%,农民工中比例也达到了41.66%。这同样说明了对佛教认知的复杂。 4.您身边信仰佛教的人多吗? A.很多亲戚朋友信仰 16.03% B.知道有几位信仰 42.16% C.没有 17.36% D.不是很清楚 24.00% 根据结果可知,58%以上的受访者周围存在佛教信仰者,而16.03%是“很多亲戚朋友”,这说明在受访者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佛教信仰。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选择了A和B的受访者,即清楚自己周围存在相当数量的信仰者的人,在本科段和硕士生段中分别占据了63.26%和73.67%,远高于其他几类人群。 而通过对不同职业者的统计,这一结果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也得到了体现,他们中选择了A和B的达到了71.21%和58.88%。 5.佛教要求“慈悲”、“不杀生”,您认为这些教义对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有没有积极意义? A.非常有积极意义 21.34% B.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69.08% C.没有积极意义 9.12% “慈悲”与“不杀生”是佛教中较为温和且为民众熟知的思想,这也得到了受访者的普遍认同。超过90%的人们认为二者有积极意义,其中认为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也占了总数的21.34%。 从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三个维度的统计,可以发现,男性对于这观点的认同远不如女性,这确乎反映了此思想与性别的相关性。而本科和学生群体对于二者的认同又都占据了主导位置。 6.您认为佛教“因果报应”、“慈悲为怀”这样的教义对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现实意义吗? A.非常有意义 21.34% B.有一定的意义 71.30% C.没有意义 6.99% 与38题一样且更出乎其上,将近95%的受访者认同“因果报应”、“慈悲为怀”思想在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中有现实意义,只有近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意义。 关于“因果报应”、“慈悲为怀”等思想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的现实意义,我们得到的结果与第38题惊人的一致,兹不赘述。 7.佛教在中国已经拥有较为广泛的信众,您认为佛教的兴盛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帮助吗? A.非常有帮助 10.62% B.有一定的帮助 79.36% C.没有帮助 9.65% 在这一点上,认为佛教兴盛对社会稳定发展没有帮助的受访者只有不到10%,然而认为“非常”有帮助的也仅占据了10%左右,近80%还是选择了较为中立的态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宗教之于社会发展的认识。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统计,认为佛教教义有现实意义的受访者(选择A),高中段占据了最多数,比例为13.63%,硕士生中比例也达到了13.53%。而认为佛教兴盛对于社会没有意义的人(选择C)则是初中段为最多,为13.86%。对于佛教社会作用的认可在不同文化程度受访者中都是存在的。 根据不同职业的统计,农民工、公司职员在认为佛教兴盛非常有意义(选择A)的比例为最多,分别为14.11%、14.66%,而其他职业中的比例均未超过10%。 8.佛教认为“四大皆空”,从而要人们不要执著,您认为这样的教义对普通人的身心修养有启示意义吗? A.非常有启示意义 8.85% B.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73.16% C.没有启示意义 17.98% “四大皆空”这一思想在受众中历来存在争议,这一题得到的认同也低于前几题,但认为其对于普通人的身心修养有意义的受访者仍然占到了80%以上,当然,其中主要都认为这个意义仅是“一定的”。 9.佛教有自己的修行方法,比如“吃素”和“禅定”等,您认为这些修行方法对普通人的身心修养有实际价值吗? A.非常有价值 7.26% B.有一定的价值 69.35% C.没有价值 23.02% “吃素”和“禅定”作为佛教的修行方法,在普通人中得到的认同如何?通过受访者的反馈可知,23%的人认为没有价值,7.26%的人认为非常有价值,而大多数(近70%)的人认为这个价值是存在的,但有一定的限度。 43、44这两题都涉及佛教一些教义与身心修养的关系。在受访者中,认为“四大皆空”有意义(选择A和B)的本科段群体中都达到了89.99%,为最高。学生中这一比例则是87.29%,同样是所有群体中最多的,这大概因为这一群体对于这些思想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一种佛教思想的统计则与此大致相同。 在对这些题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佛教思想的同情和了解呈现出一种并不均匀的分布特点,初中段、本科段、农民工段、学生段都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也可以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这似乎说明,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思想,与儒家的理性特征不同,它的传播与影响因其思想的非理性特质而存在复杂性,并不一定依赖文化、教育、职业等分类均匀分布。当然,在受访者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或者说年轻人群体对于佛教的认识还是较其他几个群体较为丰富,这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一千多份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可见: 1.对于儒、佛、道的总体认识方面。首先,民众对于儒、佛、道大多持认可态度。其次,其接触程度尚且一般。这说明,民众对于儒、佛、道虽然有着朴素情感,但不一定真实了解。在接受儒、佛、道的方式上,电视节目是最广泛的渠道,而听课是受访者选择最少的渠道,说明专门的宣传儒、佛、道知识的机会并不多,一定程度导致了民众对儒、佛、道接触不够。对于儒、佛、道三家的排名,儒家优先于道家和佛教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传统思想的总体认识上,大部分人都持着辩证认识的态度,认为儒、佛、道有精华也有糟粕,应有所保留地继承。 2.对于儒家的认识方面。民众对于儒家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和深入。其中大部分虽然并没有学习过儒家文化,但是有学习的意愿。大部分民众认可儒家对现代社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对于儒家的具体学说,“和谐”、“仁”、“自强不息”等都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而以往曾经批判过的“三纲五常”、“克己复礼”等思想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 对于道家和道教的认识方面。民众对于道教最普遍的认识是“通过修炼获得长生的民间信仰”。民众对于道教经典的阅读并不多。养生护生思想是道教中最为吸引民众的部分。和儒家一样,民众认为道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有影响,但是有限。对于道教的具体思想,如崇尚自然、不争等都得到了民众的认同,特别是重生、养生的思想是现代人对道教感兴趣的重要原因。而对“无为而治”观念的认可程度较以上思想为弱。 3.对于佛教的认识方面。承认信仰佛教的受访者并不多,而大多数人持不信仰但感兴趣,或是无所谓的态度。佛教典籍的阅读状况也比较差。对于佛教的具体教义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多数人觉得身边有着少量的人是佛教信仰者。对于佛教的“慈悲”、“因果报应”等思想的意义,大部分人予以认同,对于“四大皆空”、吃素禅定等也是如此,但都是有保留的认同。大部分人认为佛教对于今天的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于不同阶层的人的选择。本次调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四个方面区分了受访者。可以看出,性别、年龄尽管在某些问题上体现出了区分度,但总体看来和整体结论差别不大。而文化程度和职业对于选择的影响较大。一般而言,文化程度越高,对于儒、佛、道的了解和认同程度越高。农民工、经商者等对于儒、佛、道的认可低于学生、教师等。 综上,可以认为,今天的中国民众对于儒、佛、道有着一定的兴趣,但是总体了解程度一般。民众认为应当批判地继承儒、佛、道,对于很多传统思想的观点也予以认同。但可以看出,儒、佛、道的影响还是有限的,特别是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阶层对于儒、佛、道的认知状况并不理想。要改善这一局面,应该以教育为主要途径,同时拓展多维、有效的宣传途径,让民众有更多接触儒学、佛教、道家道教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儒、佛、道在提升中华民族素质方面发挥其正能量的作用。 (本调查报告的完成得到了上海大学吴立群副教授、江苏科技大学崔海东副教授、江苏科技大学王军副教授、淮阴师范学院奚刘琴副教授、青岛大学生张义生副教授、安徽大学顾友仁教授、南昌航空大学平飞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张理峰副教授、贵阳学院陆永胜副教授、贵阳学院任键副教授、贵阳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张小明、贵阳省委的马琨、南京雨花台潘敢以及硕士生张胜楠、孙瑞娇、兰若男等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标签:儒家论文; 文化程度论文; 国学论文; 文化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儒道论文; 佛教论文; 道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