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_课程标准论文

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教学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中目标设计既是基础,又是核心,还是方向。在这新旧课程交替的时刻,我们的很多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有的仍然沿用旧课程的教学目的,在陈述上不具体、不清晰;有的应用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但在维度上不够准确,甚至在逻辑上出现了混乱。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形同虚设,失去了它的意义,教学过程就没有了方向,出现了上课时教师跟着感觉走的现象。因此,本人在这里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如下讨论,希望能对教学一线的教师有一点帮助,也希望有兴趣的教师一起来进行讨论。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目标就是进一步细化了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受制于教育目的,并始于教育目的,且按下列顺序进行着: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就人们与教育事业的关系而言,指的是人们为什么要办教育事业。教育目标就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言是指教育者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课程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手段,它主要由课程整体目标、学科课程总目标、学科课程具体目标构成。而课程整体目标就是一定学段的所有课程都受其规定的目标,它反映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价值观,通常有较强的理念色彩和浓厚的政治倾向,规定着课程的方向和性质,对各门课程具有导向性、阶段性和综合性;学科课程总目标是课程整体目标在学科领域中的具体化;学科课程的具体目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标,它是希望学科课程教学实现的直接和具体的成果,即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而教学目标的实现,则是从教育教学活动开始的,经过了如下过程:

实现教学目标→实现培养目标→实现课程目标→实现教学目的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是一切目标的基础,它对每一学段、每一课时、每一知识点、每一项活动都具有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它引导和制约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它既是各种教学活动的起点,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因此,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初中现行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

新旧课程在教学的要求(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上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因此首先有必要对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进行比较。

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含义

教学大纲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制定十分具体、细致,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能起到具体、直接的指导作用,但“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教材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实现,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课程标准是对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它仅仅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它对教学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都作了一些指导和建议,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间接的、弹性的,给教师以充分的空间去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

2.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具体陈述

(1)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2)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形成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②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

·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3.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上的差异

(1)在目标主体上,教学大纲的指向是教师,而课程标准的指向是学生。这种目标行为主体的变化意味着过去“以教为中心,学服从于教”的限制学生发展的教育观要向“学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的教育观转变,要求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关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以及将要获得的发展。

(2)在目标宗旨上教学大纲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核心,在内容上注重基础性、描述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社会环境。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内容上注重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原有知识的联系,倡导跨学科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构建观。

(3)在目标维度上,教学大纲的目标单一,过分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的要求过于抽象,且逻辑关系相互交叉、重叠,缺乏针对性和导向性,重结果,轻过程。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且在三个维度上突出了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强调了重过程,在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方法,体验丰富的情感、形成有意义的价值观。

(4)在目标要求上,教学大纲在知识上以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为目标要求;在实验操作技能上以练习、初步学会、学会为目标要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没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教学大纲忽略了学习水平要求的多样性和具体性,也忽略了学习过程的描述。课程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指向有三个方面:认知性学习目标(知识学习)、技能性学习目标(技能、过程和方法)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又设有从高到低的水平层次,而且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又采用了不同的、恰当的词语进行修饰,既有对学习结果的描述,又有对学习过程的描述,具体要求如下:

三、新课程在教学目标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计主体应为学生

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样做、做什么。评价教学是否成功,其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但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学生这一主体却是隐含的、未直接陈述出来。

2.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的陈述应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在陈述上不宜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同,必须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陈述词要具体、细腻。例如:对空气组成的目标描述,在教学大纲中是“了解空气的组成”,在新课程标准中应为“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且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初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3.教学目标设计对过程目标的陈述不可忽视

本次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目标有别于以往教学大纲的一个最主要方面就是关注“学习的过程、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过程、方法目标切不可被能力培养所代替,也不可笼统的陈述,要有具体、明确的陈述。例如:关于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大纲中是“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分类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应为“能说出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方法;能识别常见物质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了解人们认识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意义”。

4.教学目标设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陈述不应有具体结果

由于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态度是带有情感成分的行为倾向,价值观是情感发展的结果。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影响,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这部分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最不容易进行的,通过一节课是无法预料学生情感上的变化的。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活动中获得什么结果。在陈述上不要吝啬文字,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例如:在“金属与金属矿物”内容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设计为“体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乐趣,激发创新精神和求知欲”。

5.教学目标设计在陈述上要反映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新课程倡导“为了学生的一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兼顾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可顾此失彼,要进行各方面的整合,要注意有些目标要分层次设计,只有多次出现,才可达到最终的目的。

6.课时教学目标要与学段、单元目标相一致

课时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目标的基础,这三种教学目标有着如下关系:

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这三种教学目标在内容上是依次更加可操作化、更加具体化、更加过程化,在目标要求和水平层次上更加体现了阶段性和发展性。

7.教学目标在探究能力的陈述上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阶段性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内容,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不能只有口号而无行动,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及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的现状提出适宜的教学目标。

为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广大的一线教师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论针对新课程的新教材、还是正在使用的旧教材,都要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将要获得的各种发展,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用新课程理念真正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善,为新课程的宗旨得以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  ;  ;  ;  ;  

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_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