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_三国论文

“三国演义”是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_三国论文

“三国”是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三个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同的人对《三国演义》会有不同的解读。我经常把它里面的三个国家比喻成企业的三个不同阶段。

首先说说刘备的蜀国,我把它比喻成企业经营的第一个阶段。《三国演义》的开篇就说了,刘备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双耳垂肩,双手过膝,编得一手好草席,其他的什么都不会。说白了,他除了一个奇特的长相和一个好姓氏外,什么都没有。用现代经营理念来看,要钱没钱,论技术不行,要资源也没有,志大才疏。然后他找了关羽,关羽是一个技术型的人才,他很忠义,功夫很强。接着他又找了张飞,这人除了武功不错,还是个屠夫,非常有钱。刘把这两个人拉在一起拜把子,自己做了大哥。在什么也没有的情况下,结兄弟,拉感情,组成了一个小团队。早期刘备跟过公孙瓒、刘植、袁绍、袁术,投过曹操、吕布、刘表,最后虽然借得荆州,还是要投刘璋。就像公司刚开始的时候,连个注册的地址都没有,怎么办?能靠的人都靠,然后拉几个人,亲戚、朋友、同学,凑个小团队,东借一点,西挪一点,今天打一仗赚点小钱,明天做了一点小生意,又赚点钱,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好不容易得个荆州,就得把旗杆竖起来,注册个公司,正儿八经地做生意。自己做不好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请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开不了很高的工资怎么办?就给他一个好的名分,授给他适当的权利。然后职业经理人在这里运筹帷幄,做了几笔大生意,公司慢慢就做起来了。所以我觉得小的企业就应该像刘备这样。

那么中型企业呢,我就认为像孙权的东吴。孙权自己没有打过什么仗,他靠的是孙坚、孙策留下来的基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就像中国企业规模做到一个亿了,就基本不容易倒了。孙权是个非常有本领的人,他非常善于用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孙策临死前跟他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赤壁之战时,张昭是极力反对的,但孙权还是让张昭去做总提调官。而在都督这个职位上,他先后用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周瑜就不说了,是与孙策一起打天下过来的,能力非常的强。鲁肃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鲁肃在,吴蜀联盟不可破”。吕蒙则属于“三天不见,当刮目相看”、没读过什么书的人,但孙权把他训练成一个都督了。陆逊,是孙策的女婿,没有资历,在战争的年代,没有资历的人难以服众,但孙权用这样的人把荆州打下来了。孙权正是因为善于听从下属的意见,所以三个大的战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他打了两个,也赢了两个。每到关键时刻,他用人都不会错。我觉得企业规模大起来的时候就是要靠团队去做事情,而不是靠个别的人。诸葛亮最大的悲剧就是事必躬亲,没有培养后辈,所以到最后“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反观东吴,就不一样。从黄盖到甘宁,每个阶段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这跟东吴本身的人才提拔制度有关系。我觉得企业到了第二个阶段,就应该像东吴这样。

企业更大了,就像曹操的魏国一样,则要竖面大旗帜。曹操的旗帜就是“正统”,天子在他那,各地官员都要去他那儿朝拜,他那就是“正统”。他更是一个非常善于用人的人,他的身边不乏像曹洪、曹仁、曹休这些曹氏族亲,但也有张辽、徐褚、荀彧、程昱、郭嘉等等一大批将领和谋士。其中,有的人以前与他为敌,像陈琳在官渡之战前写了个檄文把他骂得狗血淋头,但他不但没有杀陈琳,反而纳为己用。与孙权不同的是,曹操在用人上已经不拘一格,你过去做了什么害他的事也好,你过去的背景不好也罢,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有没有什么才能可以用。企业大了也应该这样,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把企业经营的不同时期比喻成这三个国家,就是想说明企业在不同阶段应该做不同的事情。相应的,领袖者的格局不一样,做成的事也不一样。刘备的招儿仅限于用感情留人;孙权的厉害之处在敢于用新人,敢于听取下属意见,懂得群策群力;曹操则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所以最后成就天下的是曹操,他自己不称帝,却胜似皇帝。大家再看看《三国演义》中那些失败的人,像吕布,所谓“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他没有能力吗?刘关张三个人加起来都打他不过,他的谋士也很厉害,像陈宫,但最后硬是被他逼死了。他失败的最大原因在哪里?就在他听不进别人的建议。

标签:;  ;  ;  ;  

“三国演义”是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_三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