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崔志洪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崔志洪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二中学 黑龙江 讷河 1613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视对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的应用。任务驱动法属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以教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为依托,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继而获得相应结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形成更深的理解。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探讨,分析了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 任务驱动法 任务设计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广大师生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重视理论分析,而忽略实践探究,对知识内容的简单识记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在新时期,如何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法等新型教育方法促进物理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值得我们深思。

1、深入分析,合理设计任务内容

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更好的理解,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设计一些与教学实际和现实生活更为贴近的物理情景,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观察到的情景。对任务驱动法的利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确定物理模型,降低学习难度。比如在“位移”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若想对物体运动进行描述,应该针对实际物体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如果想对物体机械运动形成更为详尽的描述,需要融入其他物理量,位移则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位移属于物理教学中的第一个矢量,对于接下来其他物理知识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位移知识的教学,以任务驱动法为引导,在教学中设计贴合教学流程的任务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初步理解位移的概念及物理含义,从而构建起关于矢量的物理思维,在初高中物理知识之间形成良好衔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2、创新教学方法,优化任务进程

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该有意识的针对任务进程加以优化,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1优化操作过程

在任务驱动之下,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首先,要重视角色转换,由传统教育模式下对知识内容的简单灌输转变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组织,遵循先学后教、少讲多练的原则。其次,教师需要和学生之间形成多重互动,为学生的活动过程提供适当帮助,和学生一同对所学内容进行研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最后,要实现有效引导,通过适当提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比如在“摩擦力”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两个学习任务:①应用弹簧测力计对水平桌面之上木块运动过程的摩擦力进行测量,以此总结静止摩擦力的特征。②自主设计关于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方案,经过实际操作总结滑动摩擦力特征。教师所给出的两个学习任务虽然都是实验研究,不过其中一个是教师直接给出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行规律总结。而另一个则要求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行设计,并总结实验结果与规律。实验属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实践环境当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实验操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2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许多物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应该充分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认知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比如在“力的合成”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概念解读任务:分析合力、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等内容的定义,使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阅读,对其形成初步印象。随后,为使学生对合力形成更深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任务,应用教师所供给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分析两个力共同作用下的效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实验设计内容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帮助他们筛选实验方案,最终选出最为优质的实验方案与全班同学分享,并依据此方案开展实验探究。

3、成果展示,强化任务评价

在物理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法的应用,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在任务结束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实际完成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总结经验,获得启迪。

3.1任务完成情况

在任务结束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实际完成情况做出科学评价,使学生明确自身不足,促进其知识结构的发展。在对评价指标进行设计的时候,物理教师需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任务完成质量。教师在对学习任务进行设计时会配以具体的要求,因此需要结合这些要求对学生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加以验证,促进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②任务难度及执行情况。针对同一项学习任务,不同学生所展现出的完成情况会有一定不同,因此教师所做出的评价需要呈现出差异性,充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比如在“力的分解”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认知,对力的分解进行分析。学生根据教材所给出的内容,分别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一个力分力的求解过程,便称为力的分解”、“对合力的求解需要用到平行四边形定则,而对力的分解进行分析同样需要利用到平行四边形定则”。随后,教师结合学生所给出的结论做出相应评价,并为学生分配下一步学习任务。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体现出良好的阶段性,要使学生通过对一些细小任务的完成,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循序渐进推进教学活动,利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任务整体效果

在任务驱动法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由不同角度和方向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做出适当评价,使学生通过实践和教师的点评分析自身所使用的方法的合理性。学无定法,教学活动需要体现出良好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积极创新,使学生结合自身学习需求构建起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任务教学法的有效利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其思维能力,获得更为优质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对任务驱动法的利用形成充分关注,以教材为核心创设更多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燕.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驱动法创新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08):16-17.

[2]陈梦馨.对高中物理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呈现方式的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154-155.

[3]汪兰平.任务驱动对高中物理自主预学活动的启示[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11):51-52.

论文作者:崔志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崔志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