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平衡也是被制约: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战略探析论文

既是平衡也是被制约: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战略探析论文

既是平衡也是被制约: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战略探析

马立国

(内蒙古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 ]蒙古国极具创新色彩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是充分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的结果,更是基于其地缘政治现实做出的战略选择。与美日等“第三邻国”发展外交关系,试图借域外力量平衡中俄两国对其强大影响力。“第三邻国”外交战略为蒙古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其制约性因素也在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第三邻国”外交战略的期望效果。蒙古国受到来自中俄两大邻国及其“第三邻国”的“制约”性力量可能会越来越大。“永久中立”政策的提出是其“第三邻国”外交战略的补充,也是这一外交战略的自然延伸,反映出蒙古国地缘安全战略的微妙变化。

[关键词 ] 蒙古国; “第三邻国”; 平衡; 制约

蒙古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中俄两国之间,东连东北亚,西接中亚,地缘战略地位突出。世纪之交蒙古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后,积极推行所谓“第三邻国”外交政策。蒙古国极具创新色彩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是它充分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的结果,更是基于其地缘政治现实做出的战略选择。

响水县是江苏省盐城市所辖县之一,曾被授予“粮棉生产先进县”“全国夏粮生产先进县”“全国棉花百强县”以及“中国浅水藕之乡”。全县耕地总面积4.85万hm2,总人口59万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11 hm2[6]。2012年,响水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共计63.50亿元,全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共7.8万hm2,总产量高达53.17万t。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共0.1万hm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53%,高效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2012年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2.5万kW,同比增长了11.2%。

“第三邻国”外交政策反映出蒙古国对中俄两大邻国的深度疑虑,试图借域外“第三邻国”力量平衡中俄两国对其强大的影响力。推行“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确为蒙古国带来了巨大经济社会利益,但蒙古国受到来自中俄两大邻国及其“第三邻国”的“制约”性力量可能会越来越大。“永久中立”政策的提出,是蒙古国对其“第三邻国”外交战略的补充,也是这一战略的自然延伸,将会对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安全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一 、“第三邻国 ”在蒙古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

蒙古国南北只有中俄两个邻国,东连东北亚西接中亚,地理位置极为特殊。蒙古国自成立之日起就长期为苏联所控制,直到苏联解体蒙古才从其严密控制中摆脱出来,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但长期依附式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使蒙古严重缺乏自主性。苏联解体后,“蒙古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其外交政策做出根本调整,它开始向开放的无敌国外交转变,不再依赖某一国家,而是试图掌握地缘政治的主动权”[1]122

基本参数设置完成后,计算结果见图10,东向(出港)数据设置保持不变,6种曲线对应的碰撞事故分析结果如图10所示。

(一)世纪之交蒙古实现政治经济社会转型

20世纪90年代初,蒙古大呼拉尔通过的《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和《蒙古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等重要文件,详细阐述了蒙古国未来外交政策、国家安全政策以及军事发展原则,明确提出蒙古国奉行开放、不结盟、多支点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务实的外交政策得到了其“第三邻国”的大力支持。蒙古也开始以独立、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与政治转型同时进行的是经济社会转型。蒙古国在经济社会转型初期效率非常高,并未受到太大阻力。1991年蒙古国大呼拉尔通过了财产私有化法,到1993年底80%的国有资产和90%的畜牧业就已完成了私有化。同时蒙古政府集中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和吸引利用外资,蒙古开始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在推进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经济持续低迷、物价上涨、失业率上升等,但自由市场经济的吸引力并没有使这个国家停下脚步。农村中出现的“土地公平私有化运动”被很好地平息下去,但这也为后来蒙古国长期经济不景气埋下了隐患。与蒙古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同时,蒙古民众的信仰和政治参与氛围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多元化思想使蒙古民众能更多地放眼世界,新宪法的颁布使蒙古民众有了自由、直接的选举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蒙古政权多次轮替,诠释了蒙古民众对自己手中权力的珍惜与对新政府的热切期望。“多元化影响下的蒙古,如何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之路,既造福于蒙古国民又造福于世界与周边邻国实属不易”[3]

黑龙江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具有相对丰富和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可以尝试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融入冰雪旅游业的发展中,深化冰雪旅游业的文化底蕴,赋予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崭新的灵魂。在日常的冰雪旅游项目和冰雪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融入区域特色文化,形成一条独特的冰雪旅游文化之路,借助文化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品味和格调,同时也通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发展推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二者的融合形成双赢的局面。

(二)美、日等国对蒙古的支持和渗透

在蒙古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美日等国大张旗鼓地对蒙古进行声援和支持。蒙古地处中俄两国之间的重要地缘战略位置和其选择走民主政治道路的决心以及其面临经济社会转型的困难,都是美日等国向亚洲腹地、中俄两国之间打入“楔子”的最好时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蒙古支持援助涉及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军事等各个领域。在蒙古国推动政治制度大变革时代,美国为了突显对蒙古的重视派出大批高官密集出访该国,同时也邀请蒙古高层访美,在两国政府高层加强沟通建立紧密联系。美国国会于1991年7月和1995年5月两度通过决议,对蒙古国尊重民主和人权、发展市场经济表示祝贺和支持。2005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蒙古时称:蒙古“是这个地区和全世界的一个成功榜样,当你们在中亚心脏地带建立民主社会的时候,美国人民支持你们”[4]。2011年蒙古担任“全球民主联盟”轮值主席国,承担了推进民主化的重任。

俄罗斯对蒙古有着传统影响力。2000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蒙,两国关系开始从修复走向新的发展时期,此后双方高层交往日益频繁。2003年两国领导人宣布把双边关系提升为睦邻传统伙伴关系,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对外关系中,蒙古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俄罗斯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姿态修复与蒙古国的外交关系,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抵制美国对蒙古的渗透,恢复原来俄在蒙古的绝对影响力。2009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蒙,双方共同签署了《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宣言》,把两国关系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经过近10年的发展,蒙俄在政治、经贸、人文、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关系不断拓展。政治上蒙俄频繁的高层互访加深了两国的政治互信。在经贸领域,俄罗斯加大了对蒙投资力度,两国双边贸易额连年攀升。蒙俄两国军事领域的恢复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美国在全球推行单边主义对外战略,并且美国这时已经开始与蒙古频繁接触,北约在美国主导下开始有计划地东扩给俄带来了巨大压力。俄罗斯重新认识到蒙古这个曾经的“缓冲地带”的重要性。俄在蒙古的利益需求就是要削弱第三国在蒙古影响力,确保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空间。2016年4月,俄罗斯外交部部长拉夫罗夫访蒙,双方均明确表示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扩大经贸合作、深化两国政治和经济联系。拉夫罗夫是近10年来首位访问蒙古的俄罗斯外交部部长,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2017年9月初蒙古国新总统巴特图勒嘎出访俄罗斯,这也是其当选之后的第一次出访,足见其对俄的重视。

淋醋的工艺流程包括:成熟醋醅、浸泡(加入炒米色、食盐、传淋付水)、传淋、生醋,此阶段涉及的传统设备有淋池、大缸及炒色灶等,可用机械设备有不锈钢泵、半自动化炒色锅。

(三)蒙古国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

“第三邻国”外交是蒙古社会转型后其外交政策的一次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同时也说明蒙古社会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中一些最为朴素的地缘政治认识。这种认识来源于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同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对新形势下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认知和判断。但出于平衡中俄两国影响力为目的之一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为蒙古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其制约性因素也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蒙古“第三邻国”外交的期望效果。

二 、蒙古与 “第三邻国 ”关系 :各有所需

蒙古具体推行“第三邻国”外交政策时,重点有序、兼顾邻国。蒙古对美日等“第三邻国”的基本需求首先在于政治声援和经济援助,借以对中俄两大邻国的传统影响力进行有效平衡,巩固本国独立、主权以及在国际社会上获得更多支持和更大影响力。而其“第三邻国”看中的是蒙古独特且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富集的自然资源,双方各有所需。

(一)蒙古利用与“第三邻国”关系积极拓展国际空间

蒙古从苏联严密的掌控之下摆脱出来后,“如何确保其生存安全始终是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10] 39。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和新发展,使蒙古国必须重新审视本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位置,继续发展与两大邻国的传统友好关系、获取“第三邻国”的政治声援和经济援助、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蒙古国所称的“第三邻国”并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根据蒙古国发展的不同需求,选择性地与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展开合作,缓解和降低长期以来对中俄两国的地缘依赖。蒙古的这些做法是以不排斥、不损害中俄两国利益为前提的。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蒙古的“第三邻国”中位列第一。冷战结束后,蒙古国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改革如火如荼,这为美国向蒙古渗透提供了绝佳机会,两国关系开始快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蒙两国政府高层互访不断,关系日益密切,蒙古积极接受美国对其国内民主改革的支持。“9·11”事件后,蒙古积极支持和参与美国为首的反恐行动,在美国主导的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军事行动中,蒙古应邀向这两个地区派出了200人左右的部队。蒙古还积极与美国进行军事合作,承诺在必要时美军可进入蒙古并可以使用其境内军事基地。蒙古同时也积极发展与日本、印度及一些国际组织间的关系,在与这些国家或国际组织发展关系时各有侧重。对日本蒙古主要是为了得到其持续的经济援助,而对印度蒙古则强调本国主流宗教与印度的渊源。蒙古视包括北约在内的“第三邻国”为其国家的重要安全支柱。希望在蒙军事改革过程中获得北约的支持。蒙古还希望在北约等的“第三邻国”支持下参与更多的国际维和行动,扩大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

X片平片通常应用在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中,但是对于某些不易区分和发觉的骨折类型需要使用CT检查才能得出结论[1]。本组实验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样本,分别给予不同诊断方式,旨在进一步探讨在脊柱骨折患者诊断中分别应用X片平片与CT的具体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二)美日借其“第三邻国”身份发力蒙古高原

美国、日本、北约及欧安组织等所谓“第三邻国”积极发展与蒙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关系,各自有其不同的地缘战略考量,这些不同的战略考量和对蒙古推行侧重点不同的外交政策,在某种意义上制约了蒙古国的自主选择空间。

中俄两国作为东北亚重要的地区性大国,当前正受到美日等国或明或暗的围堵和打压。这些国家的军事因素一旦在蒙古高原上立稳脚跟,必然会对中俄两国带来严重威胁,并进而引起中俄两国强烈反应。中蒙关系、中俄关系将会发生变化,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也将被打破。目前美日等“第三邻国”对蒙古的军事渗透还构不成真正威胁,但从长远来看中俄两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和密切关注。地理上的邻国是不能改变的,对任何国家来说邻国就是一种宿命。蒙古地处中俄两国之间,并且与两国都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渊源,历史上蒙古民族曾建立起庞大的帝国,而现实中其国力却又与中俄两国不可同日而语。新外交政策表明蒙古欲借“第三邻国”平衡中俄两国对蒙古社会的影响力,确保其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战略目标。但“第三邻国”特别是美国等西方政治军事因素渗入蒙古也引起了中俄两国的警觉,俄罗斯《生意人》报曾尖锐地指出“俄罗斯和美国已经在援助蒙古军队的问题上展开了竞争”[17]

日、欧、印等的“第三邻国”则更多地从经济利益、民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角度出发对蒙古施加影响。日本是蒙古的最大援助国,在蒙古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缘于双方的不同目标需求。日本作为东北亚区域内的重要国家,在历史问题、领土领海问题与其周边一些国家关系颇为紧张。尤其是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暧昧不清甚至是修正主义态度令中韩等周边邻国十分反感,其在亚洲的国家形象尤为不佳。为了挽回持续低迷的国家形象,日本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

蒙古与日本没有相似的历史包袱。因此,日本通过积极援助蒙古,支持其国内各项建设,以期得到蒙古的声援与支持,提升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形象,并且在“入常”计划上争取蒙古国支持。日本是个资源消耗大国也是个矿产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与之相对蒙古却是一个矿产资极为富集而又未被大规模开采的国家,觊觎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是日本对蒙政策动机之一。欧盟国家及北约、印度等所谓的“第三邻国”发展与蒙古关系则更多是出于民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共同利益,对蒙古的政治声援和意识形态关注较为突出。美欧等国对其在亚洲腹地塑造的“民主样板”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充满信心和期望,蒙古也对美欧等“第三邻国”推行的民主战略积极配合。前任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其《蒙古:撼动山脉》一文中写道:“民主概念不等于西方价值观,而是一种普适价值,许多亚洲国家可以从蒙古民主改革中找到榜样和经验。”[12] 15

(三)蒙古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20世纪80年代中期,蒙古受到苏联社会动荡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的影响,整个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也随之起舞,国家经济和社会形势迅速陷入危机之中。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使蒙古走上了全面改革之路。“经济社会危机推动了政治形势的动荡,政治形势的演变加快了经济社会的困境。”[2] 142长期执政的蒙古人民革命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接纳了多元化的政治理念,并于1990年4月公布经人民大呼拉尔批准通过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党法草案》,蒙古的政治体制开始走向多党制。同年7月,蒙古举行了各政党参加的自由民主选举,并组成联合政府。1992年初,蒙古国大呼拉尔批准通过了《新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蒙古国”实行总统议会制,平稳地实现了政治转型。

在地区层面:蒙古积极改善发展与东北亚区域内国家的双边关系,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安全等各领域合作,地区影响力有所提升。蒙古是东北亚区域6国中唯一与邻国没有领土争端的国家,这也是蒙古发展区域内国家关系的优势所在。根据《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规定,发展与中俄两大邻国关系为其首要任务。因此,转型后历届蒙古政府都重视发展与中俄两国关系,并且层次不断提升。俄蒙、中蒙关系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蒙古国与两大邻国关系同时处于最好历史时期。日蒙关系迅速发展,两国于2010年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蒙古同时与韩国和朝鲜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蒙古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支持六方会谈,主张通过政治谈判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并积极参与协调有关国家关系。蒙古积极参与地区多边合作,推动亚太一体化进程建设,主张通过参与区域合作实现国家经济与安全利益。蒙古国与东北亚各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积极参与各国经贸合作有利于提振其经济发展。在环保领域蒙古与相关国家也有合作关系,蒙古国东南部的广阔戈壁沙漠是东北亚地区沙尘暴主要发源地之一。因此,对沙尘暴的治理蒙古也积极参与其中。早在2005年中、日、韩、蒙四国就签署协议,决定共同启动4国联合治理沙尘暴项目,蒙古在资金、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其他三国的大力支持。

在全球层面:蒙古积极发展与美国及其一些重要国际组织、金融机构间的关系,确保自身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同时,提高本国国际影响力。对蒙古来说强大的美国可以成为其政治和军事安全支柱,也是其快速融入国际社会提高国家影响力最大支撑力量。两国在政治、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影响远远大于其象征性的经济领域。美国对蒙古社会精英拉拢培训、对蒙古大选进行干预,鼓励支持其走向民主化之路,在美国领导下蒙古直接参与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派出兵力。美国对蒙军事援助、双方定期军演并邀请蒙古参加美国及其地区盟友主导的一系列军演等,在美国的支持下蒙古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蒙古也积极与一些重要的国际地区组织和金融机构发展关系,以期获得更多的经济援助。1992年蒙古宣布本国领土为无核区,得到了联大决议的承认,2000年得到了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国的核安全保证。这是蒙古政府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的一次成功实践。进入新世纪以来,蒙古积极发展与欧盟、北约等“第三邻国”的外交关系,并视包括欧盟、北约在内的“第三邻国”为其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2010年5月,蒙古国首次以北约“全球伙伴关系”框架内的“和平伙伴关系国地位”参加北约峰会。对蒙古来说,出席这次会议对其展示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至关重要。蒙古先后加入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并且得到了这些金融机构的大规模经济援助,对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三 、既是平衡也是被制约 :一个值得蒙古社会思考的问题

“第三邻国”一词最早出自美国人之口。1991年7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访蒙时表示:“蒙古有两个友好邻邦,如果它需要第三个邻国的话,美国将很乐意充当其第三邻国。”[8] Introduction, 3“第三邻国”这一提法虽得到了蒙古政治家们的认可甚至是吹捧,但当时并未明确地以国家法律形式表达出来,而是以蒙古国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了表述。1994年6月,蒙古国大呼拉尔批准通过了《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这一重要外交政策文件,强调以追求国家利益为基础,以实现外交“多元化”为指针,提出蒙古国将奉行“开放的”“不结盟的”“多支点”的和平外交政策。该文件指出“同中俄两国均衡交往,发展广泛睦邻合作的同时,重视同美、日、德等西方国家、亚太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与合作”[2] 227。蒙古外交政策的深度调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判断:1. 对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准确把握,使蒙古认识到制定灵活、务实和适合本国国情的外交政策是当务之急。2. 蒙古自身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几十年有国家无外交的历史教训,使蒙古认识到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重要性。3. 蒙古重返国际舞台、降低对中俄两国的地缘依赖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和援助,而能对中俄两国形成制衡的只有美、日等这样的大国或重要的国际组织。4. 蒙古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吸引各大力量的天然资本。2011年2月,蒙古国大呼拉尔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蒙古国家外交政策想》,强调在“多支点”平衡外交的基础上,“蒙古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印度、韩国、土耳其等西方、东方国家和联盟发展‘第三邻国’伙伴关系,并扩大合作。” [9] 132明确地把“第三邻国”这一概念写入法律文件中,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一)中俄两国的战略应对

中国一如既往地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方针,恪守“睦邻”“安邻”“富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念与周边国家发展外交关系。蒙古是中国的传统友好邻邦,中蒙两国间没有悬而未解的重大政治问题,也不存在领土争端。两国间的政治、经贸、人文社会交流日益频繁、合作领域日益广阔,所获成果惠及两国民众。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总体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庆、诚、惠、荣”的周边外交理念,这是中国周边外交的精髓和总括,更是周边外交理念的新发展。2014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蒙古,双方领导人重申“永做彼此信赖、负责任的好邻居、好伙伴、好友”[13]。友好是两国间的主流,但政治军事互信的真正建立是确保两个邻居间长久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中国政府积极地推动同蒙古政府、政党、军方和民间团体等的友好往来,增信释疑、加强沟通与合作。2015年9月3日,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吉尔应邀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彰显了两国政府间政治互信进一步加深。在军事安全领域,两国早在2004年建立起防务安全磋商机制,中蒙两军在人员培训、联合军演、联合反恐、边境管理等方面合作也在不断深入。2015年10国防部部长常万全访蒙时表示“中国军队愿与蒙方一道,坚决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达成的重要共识,继续两军高层交往,增进互信与友谊”[14]。2016年10月,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吉会见到访的刘云山书记时明确表示“本着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的原则推进与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蒙古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蒙方将坚定奉行对华友好政策,继续深化两国政治互信和各领域务实合作”。2017年9月28日,新任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向中国国家领导人致贺电,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明确表示中蒙两国“发展互利合作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蒙古国愿意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12月4日,国务委员杨洁篪会见蒙古国外长朝格特巴特尔时表示:“中蒙双方应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断增进政治互信,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强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谋求共同发展,推动中蒙关系进一步走深走实,更多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15]。2018年4月9日,李克强总理会见来访的蒙古国总理时表示:“中蒙两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16]

美日等国以人道主义援助名义向蒙古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宣布给予蒙古永久最惠国待遇,以支持蒙古经济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美日等国每年向蒙古提供大量的低息贷款、政府开发援助以及大量物资,用以帮助蒙古开发其落后的交通、通信、教育、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美日等国牵头召开国际援蒙会议,向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为蒙古募集贷款和援助款项,共同参与支持蒙古经济社会开发,蒙古与美日等国的关系定位和蒙古民众对美日等国的好感度也有了大幅提升。蒙古总统在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演讲时曾说:“虽然美国与蒙古相距遥远,但我从未感觉到两国像现在这样贴近。”[5]蒙古学者策·巴特巴雅尔的看法也极具代表性:“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在蒙古的存在和参与完全符合蒙古的利益,也是必不可少的。”[6] 127据蒙古民调机构做出的民调显示“蒙古人眼中最好的合作者,首先是俄,其次是美,中国继日本之后排在第四位”[7]。蒙古也是东北亚唯一支持日本“入常”的国家。

蒙古完成经济社会转型之后,畜牧业仍为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亟须国际社会支援帮助,这自然是蒙古推行“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就双方发展外交关系的初衷来看,蒙古与其“第三邻国”的目标需求有很大差别。蒙古发展“第三邻国”从深层次讲是为了国家安全、经济援助、提升国际影响力等目的,但其“第三邻国”把军事因素渗透到了蒙古境内,其针对性十分明显。蒙古两个最为重要的“第三邻国”美国和日本,在21世纪初这十几年里,从其国家战略调整的大致脉络来看,对抗围堵大陆国家的冷战思维仍在。在全球战略层面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宣称将把60%的美军部署到亚太地区。在地区层面,美国在南中国海或明或暗地制造事端;在东北亚美国借朝核问题不断地刺激朝鲜等等,这一系列动作所反映出来的信号可谓“路人皆知”。日本作为美国的忠实盟友极力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并借机强化军事力量;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引起周边邻国的警觉和不安。

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近乎全方位地对蒙古施加影响。政治上美国在蒙古不遗余力地推销美国的民主价值观,支持和介入蒙古的民主改革进程,称蒙古为亚洲民主改革的典范。2000年和2004年的蒙古议会选举,美国则直接出资支持参选的反对派,助其获得近一半的议席。美国还在蒙古笼络上层“民主精英”培养亲美势力,以巩固其在蒙古取得的实际利益。经济上美国持续向蒙古提供援助,帮助其向市场经济过渡,给予蒙古永久最惠国待遇。积极发展两国间经贸往来,虽两国贸易额度较小,但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追求。在军事领域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向蒙古提供军事援助,提升蒙军的装备水平、帮助培训军官。两国在反恐领域展开合作,并定期举行联合军演。美蒙两国军事交流合作最为引人注目,美国从中俄两国间“挤出”一个军事伙伴,其真实意图十分明显。为了应对最有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两个地区性大国,美国极有可能把蒙古打造成在亚洲腹地一个可靠的准同盟国家。美蒙两国主导的“可汗探索2018”多国联合军演于2018年8月30日结束,“这一军演不仅成为蒙美双边军事合作的标杆,更是美国主导下的亚太地区国家和部分北约国家在东北亚地区提高维和能力与军事合作水平的主要措施之一”[11] 21

1.3.2弹性超声 结节的软硬程度用弹性超声检测出来可以对应得到五个不同的颜色,将颜色按照由软到硬可分为紫、蓝、绿、黄、红5级。前三个颜色为良性,后两个颜色为恶性。

(二)来自“第三邻国”的制约

“第三邻国”外交政策推行是蒙古在其外交领域中的一次重大创新。经济上蒙古得到了“第三邻国”的大规模援助,实现了向市场经济转型;政治上得到了“第三邻国”支持,走上了民主化之路;军事上加强了与“第三邻国”合作并向更深层次发展。而美日等“第三邻国”也充分利用蒙古国独特的地缘、资源等优势频频发力,深度介入蒙古事务并对中俄两国形成牵制态势。

表3的数据说明:漏电流用小尺寸试样测试,漏电流分辨率低、平行测试结果重复性好。但表3中大尺寸样品的漏电流测试在铝电解实际生产中对确定老化时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1的老化时间比A缩短约70%,比 B缩短约 50%,比 C2缩短约 20%。

美国看重的是蒙古国地处中俄之间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如果控制了蒙古就可以助其实现遏制、威慑中俄两国的战略目标,因此,美国更重视发展两国的军事关系。对美国来说,二战结束后由其主导构建起来的一超独霸的国际政治格局不容挑战。“美国必须领导世界,如果美国不行,别国也不行,而军力是这种领导力的支柱”[18]。美国力推亚太再平衡战略目标直指中国,不断怂恿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发难。而俄罗斯因为乌克兰危机与美国关系紧张,处于中俄两国间的蒙古其战略地位更显突出,拉紧蒙古完全符合美国的地缘战略利益。在军事上,美蒙两国早在1996年曾签署《美蒙关于军事交流与互访协定》,规定美国可在必要时进驻蒙古并可使用蒙古的军事基地,美国则向蒙古提供所需的军事援助。美国通过两国高层交流、帮助蒙古更新武器装备、培训蒙古军官、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方式强化与蒙古的军事联系。但美国等在蒙古的军事渗透引起了中俄两国的警觉,同时也使蒙古处于尴尬境地。蒙古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利益引入了“第三邻国”,但“第三邻国”与其相差迥异的战略目标又可能把蒙古拖入大国对抗的漩涡中受制于人,在钢丝上游走稍有不慎则会得不偿失。

日本不断发展与蒙古的双边关系则是另有打算。首先,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同美国一道遏制中国崛起。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断膨胀,特别是安倍执政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更加猖獗。以安倍为首的右翼政客力推修改和平宪法、不顾民意强行通过新安保法、否定侵略历史和慰安妇问题、挑起岛屿争端等一系列行径,引起中、韩、朝鲜等国的严重不满和抗议,日本在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社会上的形象严重受损。而蒙古是在东北亚地区与日本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发展与蒙古的友好合作关系可以缓解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其次,觊觎蒙古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日本又一战略目标。日本是世界上能源资源匮乏国家和消耗大国,实现能源资源进口多元化是确保日本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蒙古资源富集且尚未被大规模集中开采,对日本来说蒙古完全可以成为其一个重要的资源进口来源基地。日本通过大规模经济援助等方式帮助蒙古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获得了蒙古民众的普遍好感,两国政府间交流更为密切,日本也因此得到了蒙古国许多矿区资源开发权。但因地缘因素限制,大规模过境运输成本高风险大,未来日本把蒙古打造成海外资源进口基地的可能性并不大。第三,目前日本公司在蒙古境内占有大量矿山的开采权,而日本急切的资源需求因地缘因素并不能直接对日蒙双方产生预期收益。但这种现状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蒙古与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关系,这是蒙古政府所不愿看到的。蒙古与北约及欧安组织等的合作虽其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把这两个远处欧洲的国际组织引入到蒙古反而不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鉴于当前俄罗斯与北约、欧盟因北约东扩、乌克兰危机、叙利亚问题等几乎处于剑拔弩张状态,蒙古并不会过度地刺激俄罗斯。

(三)“永久中立”政策:“多支点”“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延伸

2015年9月,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蒙古国总统宣布蒙古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永久中立国家,并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认可。蒙古国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其历史上与中俄两国特殊的国家关系,使其在完全实现独立自主后对国家的生存安全问题特别敏感。出于对南北两大邻国的安全防范,蒙古国引入了“第三邻国”试图以此来制衡中俄两国,但具体操作过程中蒙古又发现“多支点”、“第三邻国”外交政策并没有达到更完美效果,美日等“第三邻国”登陆蒙古高原却引起了中俄两大邻国的警觉,蒙古又陷入了新的“安全困境”之中。把安全交给国际社会、与两大邻国构建起真正的政治互信,抓住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实现本国“草原之路”与之对接,发展本国经济、改善民生。“永久中立”政策的出台标志着蒙古国地缘安全战略的微妙变化,同时也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安全带来一定影响。首先,对蒙古国来说消解了对邻国不信任带来的不必要的安全成本,提升了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其次,对两大邻国来说一个中立的蒙古国成为两国更为深入合作的联结纽带,通过这一纽带可以更好地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推动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有效对接,实现中蒙俄三方的互利共赢,进而把东北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联系起来。第三,蒙古国“永久中立”政策对东北亚安全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蒙古国“永久中立”政策是其“多支点”、“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自然延伸,是蒙古国外交战略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对其国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花样跳绳与大课间活动相互融合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督促学生进行花样跳绳练习,设计花样跳绳活动方案,积极开展花样跳绳活动以及提高花样跳绳的创新程度的方式开展大课间活动。通过本文对推广花样跳绳进入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创新路径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促进小学体育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从蒙古实现经济社会迅速转型到“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提出,再到“永久中立”政策的出台,说明蒙古社会上下对其地缘政治环境在不同时段、不同程度和不同层次上的认识和反思。但平衡南北两大邻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始终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在这种目标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其制约性因素也同时显现出来。内陆小国在地缘政治博弈中拉拢和企图利用域外大国力量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注 释 :

① 本次选举蒙古人民革命党得票率高达61.74%,其他5个较大的政党得票率总合为38.26%,本届政府的副总统兼小呼拉尔主席由蒙古社会民主党拉·贡其格道尔吉担任。

[参 考 文 献 ]

[1] 宋效峰. 冷战后蒙古国的“多支点”外交及其影响 [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1(2).

[2] 郝时远, 杜世伟. 列国志:蒙古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3] 陆彩荣. 多元的蒙古 [J]. 中国报道, 2012(8).

[4] 马超. 美蒙关系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基于地缘政治支轴国的视角 [J]. 世界地理研究, 2010(3).

[5] E·l beg·dor·j. Communism to Democracy: Lessons from Mongolia on the Eve of the Election Campaign [EB/OL]. http: //www.heritage1org /press /events /ev053003 b.cm, 2003-05-30.

[6] 王优. 对中蒙政治、民族和经贸关系问题的几点认识 [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2).

[7] James Brooke. Mongolia:Pay “More Attention to China Instead of Russia” [N].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9, 2005.

[8] Ole Bruun and Ole Odgaard, eds. Mongolia in Transition [M]. Curzon Press Ltd, 1996.

[9] 黄凤志, 刘雪莲. 东北亚政治与安全报告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10] 张利军. 蒙古国的均势理论与地缘安全政策 [J]. 国际政治研究, 1997(1).

[11] 杨涛. “可汗探索”军演美蒙军事合作的标杆 [J]. 世界知识, 2016(12).

[12] E·l·beg·dor·j Tsakh ia. Mongolia: Moving Mountains [J]. Monday, November 21, 2005.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EB/OL].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8/22/c_1112179283.htm

[14] 常万全与蒙古国国防部长举行会谈 [EB/OL]. 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2013-09/19/

[15] 杨洁篪会见蒙古国外长朝格特巴特尔 [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7-12/04/c_1122057126.htm

[16] 李克强总理会见蒙古国总理 [N]. 人民日报, 2018-04-10(4).

[17] 俄蒙关系升温 [EB/OL]. 人民网, http://www.sina.com.cn

[18] 奥巴马西点军校演讲:未来美国该如何领导世界 [EB/OL].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5/29/c_1110910073.htm prolongation=1

Balance and Constraint :An Analysis of Mongolia ’s “Third Neighboring Countries ”Foreign Policy

MA Liguo

(College of Marxism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1)

Abstract : Mongolia’s innovative “third neighbouring countries” foreign policy is the result of taking full account of the interests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a strategic choice based on its geopolitical reality.Develop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the “third neighbouring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Mongolia tries to balance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China and Russia by means of extraterritorial forces.While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third neighbouring countries” brings great benefits to Mongolia, its restrictive factors are also increasing.To some extent, it hedges the desired effect of the diplomatic strategy of the “third neighbouring countries”.Mongolia is likely to become more and more constrained by the two major neighbouring countries of China and Russia and its“third neighboring countries”.The proposal of “permanent neutrality” policy is a complement to its “third neighbouring countries”diplomatic strategy and a natural extension of the diplomatic strategy, which reflects the subtle changes in Mongolia’s geo-security strategy.

Key words : Mongolia; “Third neighbor”; balance; restriction; permanent neutrality

[中图分类号 ]:D 8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7623(2019)01--0009--07

DOI: 10.3969/j.issn.1001-7623.2019.01.0002

[收稿日期 ]2018-10-11

[作者简介 ]马立国,男,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与中蒙关系研究。

【责任编辑 张晋海】

标签:;  ;  ;  ;  ;  

既是平衡也是被制约: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战略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