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小金库的审计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金库论文,再谈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小金库”及建立方式
第一种是采取勾结付款单位及有关人员将销售收入,产品加价收入,各种劳务收入,设备、房屋、场地、柜台等出租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以及各种管理费,手续费收入等付到指定的“小金库”帐户或直接提取现金,截留企业收入,建立帐外帐;
第二种是将出售残次品和边角废料的收入,处理报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等直接存放帐外;第三种是隐匿“回扣”、佣金、好处费等收入,直接存放帐外;第四种是采取将企业“创收”零星收入、手续费、存款利息、超期押金等提取现金,不入本单位的财务帐,转入“小金库”;第五种是私自将投资、联营所得存放外单位和境外,另立帐户,单独收支;第六种是采取虚列成本,造假工资表等手段,多报支出、虚报冒领提取现金,转入帐外帐;第七种是采取做假帐,将超帐龄及无法支付的应付呆帐款进行核销,转移资金,提取现金、公款私存。
二、审计的对策
(一)运用一般审计方法查处“小金库”
1、分析法。一是对企业的主要资金运用、经济活动中的主要收支业务事项、往来客户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经济活动中的规律和变化趋势、揭示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重点;二是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总帐、明细帐、科目余额表进行对比分析,用科目余额最终时点数与可比期间的某一时点科目余额数比较,如:重点分析主营收入、其他收入、往来帐款、现金、银行存款余额数,查有无较大差异,为核实有无“小金库”提供重要线索。
2、核对法。对主营收入、其他收入、往来帐款、现金、银行存款在审查的基础上进行逐笔逐项核对。一是将经济事项的原始凭证与记帐凭证核对、记帐凭证与汇总记帐凭证核对;二是明细帐与总帐核对,总帐与科目余额表核对;三是明细帐、总帐与会计报表核对;四是报表之间相互勾稽关系核对。通过核对,核实收入、往来帐款、货币资金的真实性,检查有无资金转移和设立“小金库”的可能。
3、查询法。包括面询和函询两种形式。在对企业经济事项分析、核对的前提下,对主营收入、其他收入、往来帐款、现金、银行存款数差异较大;真实性可疑的主要经济事项、重点有购货往来款项的单位、开户的银行存款进行函询或直接面询,清查往来帐、银行存款数额;对核对不上的经济事项要逐笔查清。特别是要核实有无“小金库”存放在业务关系户的帐上和公款私存。
4、盘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库存现金采取突击性盘点,核实库存现金,抽查大额支出、大额收入的现金,清查有无利息、手续费、押金、零星收入、培训收入、出售标书款等收款不入帐的现金,盘点帐内现金准确数额。同时,对抵库的“白条”、未核对上的现金进行核实。
5、调查法。通过在被检查单位的财务、供应、采购等重点经济部门调查摸底,组织相关的经济管理人员召开座谈会,大力宣传“小金库”的危害及弊端,发动群众主动检举,提供“小金库”的线索,增加干部、员工遵纪守法意识。
(二)运用专门技术查处“小金库”
1、内部控制制度测评。审计时,在调查、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找出收入核算制度和和报销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审计的重点,看单位收入是否全部入帐。特别是废品收入、边角余料的收入、“创收”零星收入和“回扣”等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明确的规定,在帐上是否有反映,如果没有反映,则要查明原因,以确定是真的没有该种收入,还是有该种收入而没有入帐,作为“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如果有反映,还要核实其完整性,看其是否全部入帐。在对费用报销制度审计时看是否存在费用包干的规定,如果有,则要注意是否存在虚报冒领、设置“小金库”的问题。
2、抽样审计方法。
在查处“小金库”时一般采用判断抽样的审计方法,如在检查一个单位工资支出的真实性时,抽取一个生产部门和一个比较大的综合管理部门,查阅劳资部门的人事档案,将职工的实际人数与领取工资的职工人数、档案中的姓名与工资表中的姓名等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虚报冒领的行为。
3、计算机审计方法。
计算机审计方法一般分为绕过计算机的审计方法、通过计算机的审计方法和利用计算机的审计方法。在查处“小金库”时一般采取利用计算机的审计方法,如利用计算机采取文件检索的方法,对借方科目为费用、贷方科目为现金的会计记录进行检索,然后对相应的会计凭证进行重点审计,从而确定有无私设“小金库”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