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进一步发展论文,繁荣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于南京召开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与会的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国新闻出版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祝会议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会议,认真地总结“八五”,规划“九五”,关系到今后新闻出版事业的健康繁荣发展。因此,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几天前,我专门就这次会议听了一次汇报,总的看来,新闻出版署对会议的准备是充分的。提交会议讨论的几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我也看过了,思路是清晰的,符合中央的要求。希望同志们集中精力,把会议开好,研讨好。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研究和参考。
1.“八五”期间的新闻出版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提供了一大批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一、二卷增订版及时足量的出版、发行,基本满足了全国人民学习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等重点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的出版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达到了新的水平。
新闻出版工作的阶段性转移取得较大进展,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了质量,增进了效益。1995年,全国图书的再版率达到了41.6%,重印书增长了26.4%。这表明,新闻出版业的阶段性转移,是符合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
新闻出版的宏观管理体系逐步建立。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了新闻出版的法制化建设,五年间共颁布法规和规章207件,法制体系已有了雏形。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主动性都有所增强。
新闻出版事业进一步繁荣,出版产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家“八五”图书重点选题规划完成了95%以上,“中国动画图书工程”、“书架工程”相继启动。1995年,全国出版的总印张已达到728亿印张, 比1990年增长了57%,与同期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基本吻合的。
“扫黄”、“打非”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几次集中行动的震慑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和支持。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活动方面,也有重大进展。
2.认真总结经验,坚持新闻出版工作的根本指针、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新闻出版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报告》。
新闻出版工作“一定要讲政治”,要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新闻出版工作必须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繁荣与管理的关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出版体制,是推动出版发展和繁荣,加强管理的根本动力和出路。“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是一项重要经验。通过改革,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体制,是促进出版业健康发展、长期繁荣的保证。
新闻出版工作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新闻出版工作服务于政治,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去调节,必须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不能牺牲社会效益去追求经济效益。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讲求经济效益。
3.新闻出版工作在“九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新闻出版业在“九五”期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方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自身发展规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出版体制。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要与国民经济“九五”计划一致,全国出版物的总印张、总印数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出版产业的综合实力要明显增强,中国出版要更快地走向世界,在世界华文出版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书报刊音像及电子出版物的总体质量要有明显提高。要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加大新闻出版业向优质高效转移的力度。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闻出版工作要“治散”、“治滥”的指示,完全符合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新闻出版战线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在推动新闻出版业实现阶段性转移的过程中,加快出版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努力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加快新闻出版业的科技进步,逐步改善书刊印刷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科技印刷能力相对滞后的状况,要加快实现出版业编、采手段现代化,不断提高出版物质量和效益增长的科技含量。加快全国出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出版物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重视和扶持电子出版物的发展。
“九五”期间,我们还面对着一项重大的任务,就是“扫黄”、“打非”、“禁盗”。这是一场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腐朽的历史性斗争。对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出版物市场上的那些精神垃圾对社会风气,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腐蚀极大,要严管严打,手软了不行。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集中打击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适时地开展大的战役,给“制黄”、“贩黄”、盗版等不法分子以毁灭性的打击。“九五”期间,要加强领导,加强力量,建设中央和地方两级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守土有责,切实负起责任。这里,可否提出一个目标,即“九五”期间要力争基本解决“黄潮”泛滥,以及非法出版、盗版活动屡禁不止的问题。如能实现这个目标,同志们就功莫大焉了。
4.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闻出版体制。
“九五”期间,新闻出版工作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新旧体制转轨变型的过程中,现在新闻出版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不少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闻出版业的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靠深化改革,还是靠建立新体制。不改革死路一条。要通过加快改革,促进发展,力争在“九五”期间,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闻出版新体制。下个世纪头10年要基本完善,2010年以后要更加成熟,基本定型。
出版体制改革,既要充分注意其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也要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相衔接。要改的不是社会主义新闻出版方向,而是不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管理体制。这一点,各级领导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要改革出版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加快其经营机制转换的步伐。在出版物印制企业和有条件的图书发行企业,要大力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要引进优胜劣汰机制,积极进行组建出版集团和报业集团的试验。
要结合新形势的特点和分类出版物市场的发展情况,认真研究、正确处理出版物的政策性发行和商业性发行的关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政策性发行主要适用于中小学教材和党报等少数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须给予政策支持的出版物。这类出版物要由国家严格定价,按成本发行,政府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商业性发行主要适应市场的要求,要考虑供求关系,按质论价,通过市场发行。
5.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战线的法制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体制主要是通过完善的新闻出版法律体系来体现的。刚刚结束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纲要》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是指导今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方针。依法治国,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是国家稳定发展、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体制的根本保证。
要加强立法的规划。按照建立新体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构建一个以《出版法》、《新闻法》和《著作权法》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新闻出版法规体系。加紧制定《书报刊发行管理条例》、《出版企业组织条例》、《印刷行业管理条例》、《报刊审批登记管理办法》等法规。
法制建设要与促进繁荣、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建章立制,提高管理机关依法行政,出版单位依法经营的自觉性。要强化行政执法工作,这些年来,新闻出版的执法工作总的来说在加强,但对违规违法现象的打击还比较“软”,管理这一手还不够“硬”。要认真贯彻刚刚通过的行政处罚法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提高新闻出版工作法制化管理的水平。
6.加强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和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新闻出版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新闻出版工作的任务会越来越繁重,仅靠新闻出版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牢固树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坚持新闻出版产业的利润应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原则。根据精神文明建设要“纳入规划,增加投入”的要求,对新闻出版工作该扶持的要扶持,该投入的一定要投入。首先要纳入“九五”计划,要关心新闻出版部门的政治、思想建设,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尽可能地为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能创造条件,以促进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要加强新闻出版的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新闻出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我们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必须把这项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新闻出版署已经制定了新闻出版单位主要负责人岗位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和新批书报刊音像及电子出版单位开业前社长、总编辑培训班制度,要很好地实施。培训工作要多层次、多形式地展开,注重实效。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今后5年至15 年的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刚刚结束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工作方针、任务和具体步骤。实现这一宏伟蓝图,需要宣传理论工作提供有效的保证,需要新闻出版战线与全国各条战线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统一思想,团结奋斗,加快改革,加快发展,为“九五”和下一世纪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更加辉煌而贡献力量。(这是李铁映同志3月19日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的书面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