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国君臣决策失误看先进管理的特点_吴国论文

从武国君臣决策失误看先进管理的特点_吴国论文

从吴国君臣的决策失误看超前管理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吴国论文,超前论文,君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超前管理,是针对管理对象未来状态的管理,它依据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而采 取相应的预防性或准备性措施。实践中许多失败案例说明,超前管理具有很明显的特殊 性,不了解这个特殊性,就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出现重大决策失误。

我国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历史事件,从中可以总结出一 些令人回味的教训。

春秋末期(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了越国,俘获越王勾践。大臣伍子胥主张对越国斩 草除根,杀其君臣以绝后患。越国以重金收买吴王的宠臣伯僖。伯僖被收买后,以越国 兵败无为,杀之不仁为借口,劝说吴王夫差。夫差遂决定将勾践、范蠡等拘禁在吴国。

勾践佯装臣服,处处小心,在夫差生病时甚至亲尝其粪便以示忠心。大夫文种又施美 人计,将最美的越国少女西施、郑旦献给吴王,将珍奇珠宝献给吴王和伯僖等大臣。终 于使夫差被蒙蔽,决定特赦勾践回国。伍子胥强烈反对,指出越国将来定为后患,但夫 差不以为然。伯僖替越国说话,西施、郑旦吹枕边风,于是弃用伍子胥之远见,并将其 杀害。数十年后,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复国报仇,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 一霸。后人回顾此段历史,无不概叹伍子胥之忠诚睿智,夫差之昏庸误国,伯僖之贪婪 助敌。

但如果我们将历史之钟回拨到结局出现之前,假设一下吴国君臣争论是否释放勾践时 的决策场景,其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绝非后人看到的那么简单和荒唐。在历史的 结局出现之前,吴国君臣面对的是一个多向的选择,其中的利害关系比较复杂。

其一,勾践归国后是忠于吴国,还是兴兵复仇,有两种以上的可能。一是如假想那样 忠于吴国;二是虽有背叛之心,但无能为力。夫差也曾采取了许多预防性措施,并且自 信吴国国力强大,军队精锐,因此有恃无恐。三是即使勾践起兵复仇,但以越王败军之 将,孤家寡人,失败的可能性大于成功的可能。而夫差不杀勾践,可以取得政治上的“ 仁义”名声,以向诸侯和越人宣扬。

其二,假使夫差依伍子胥之言,杀了勾践及其大臣,并其国家。则越国重新崛起并灭 吴的悲剧不会发生,但同时也就消灭了第一种可能:勾践被放回国后,仍然臣服,年年 进贡,甘为吴的属国(在夫差看来这种可能性大于其它可能性)。从历史的意义上看,亦 无法证明伍子胥的正确和远见。因为杀了勾践及其大臣,就等于消灭了伍子胥所预见到 的“越国重新崛起”的可能性,也就无法证明伍子胥的正确和远见了。这是超前管理过 程中特有的现象:即使你预防了历史性灾难,但因为灾难没有发生而显现不出预防措施 的功效来,不知情者无法将原因与结果之间联系起来。

其三,吴国参与决策的主要人物吴王夫差、伍子胥、伯僖,其决策取向各有不同。伍 子胥是两朝元老,谋国以忠,且高瞻远瞩。夫差胜越后,开始骄傲自大,觉得伍子胥忠 言逆耳,于是亲近听话顺从的伯僖。加上越国君臣表面献媚,越国美女温柔可人,以及 对自己实力的信心。综合起来使他不愿拂宠臣宠妃之意,又想沽“仁义”名声。而大臣 伯僖,则是受贿于越国。加上他素与伍子胥不和,如果支持伍子胥,自己得不到任何好 处。所以,夫差、伯僖二人宁可相信勾践,而不采纳伍子胥的观点,其中有受贿图报的 因素,也有与伍子胥斗气的因素。

由分析可见,吴国君臣当时面对的是多种可能性,但最后他们选择了他们最希望出现 的、最有利于他们的可能性,而放弃了对其时看来不可能出现的,但却有致命危险的可 能性的管理。

从这段历史故事中,可以看出超前管理的如下特征:

第一,决策选择的多歧性。超前管理的对象是事物的未来状态,从哲学层面上讲,是 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可能性分成实在的可能性和虚假的可能性,当前的可能性和未来的 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成功的可能性和失败的可能性,究竟哪一种可能性 能够实现,决定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和各自具备的特定条件。由于管理对象未来发展 具有多种可能性,决策者在作决断时,难以确切地肯定其中的某种可能性,必须要做出 或然性的判断,做多种考虑。而夫差之所以昏庸,就在于他被假象所蒙蔽,忽视了坏的 可能性的存在。

第二,决策的“功、名不显性”。《孙子兵法》曰:“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 功。”(《孙子兵法·形篇》)在缺乏参照系的情况下,往往难以体现出正确决策、措施 的作用。即管理者预测到将来可能面对某种问题,因而采取了预防性措施,但因为采取 了措施,问题没有发生,反而无从体现预防性措施的正确和作用。或者在经过很长时间 ,产生出明显的比较效果后,才能使人们认识到预防性措施的正确和作用。

其三,责任、利益关系不直接。由于超前管理在时间上提前,效果上滞后,整个管理 过程的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即使决策效果可以被验证,也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而 在这段时间内,决策者的责任、利益关系往往会发生转移。决策者会因去世、调职、辞 职等原因离去。应该负责却难究其责,应该获益也难以获益。在这种情况下,眼前的、 短期的利害关系往往会影响管理者的决策取向。如委托经营中的代理人有时会接受贿赂 ,达成蚀本的交易。许多即将离任的管理者,会放任一些问题的存在等等。

所以,无论政府官员、企业家,还是其他管理人员,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我利益 、他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都是客观的存在,利与害、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也都是客观 的存在,所以必须予以兼顾。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

标签:;  ;  ;  ;  ;  ;  

从武国君臣决策失误看先进管理的特点_吴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