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论文_廖文春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论文_廖文春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4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增,大部分依托矿产资源发展的公司为促进企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原始矿山的地质结构遭受破坏,是引发当地矿区地质出现地面塌陷、滑坡,含水层破坏等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保证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以及起到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作用,一方面通过减少矿山资源的开采次数来缓解矿山地质环境,一方面针对矿山开采活动后的地质环境加以有效的恢复治理技术是促进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现通过阐述矿山地质主要灾害类型,并针对地质灾害类型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及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引言

随着社会科学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群众生活方式及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所需也在呈现逐年上增的趋势,部分矿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虽拓展了其空间发展,但面对矿区地质环境的严重破坏同样存在重大的现实挑战。为了确保我国矿业开采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生态效益,我国的资源开采部门在矿业开采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并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于各类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从而由此实现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优化解决,促进各效益的取得。

1 矿山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 潜在泥石流

我国的煤矿等矿石资源大多深埋地下,故而开采单位需要采取露天或者地下开采的方式,实现对于资源的获取。但事实上,各类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会导致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而开采单位因为缺乏必要的管理,故而会出现开采区周边堆积大量的废渣、建筑垃圾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均是松散状的堆积体,进而会在极端恶劣天气中出现泥石流灾害,并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不仅如此,基于我国煤矿开采的特点,导致矿区周边出现了较多的边坡,这些边坡往往具有陡峭的特点,且坡面风化程度相对较高,导致裂隙发育速度进一步提升,不利于塌陷区稳定性的保持,故而导致局部崩滑出现的概率较大,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物源。

1.2 滑坡

我国的矿山地区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滑坡现象。一般而言,矿区的滑坡问题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楔形体岩质滑坡、岩质滑坡以及黄土滑坡。总而言之,上述的三种滑坡类型的出现往往导致塌陷区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不利于相关效益的取得。

1.3 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发生原因主要是采矿人员的矿产开采造成其原矿山地质环境无法恢复其原有地质环境,一些偶发因素都会对矿区地质造成突发性伤害,从而导致矿区出现严重的灾难性后果结局。

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2.1 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工作

为积极带动矿山地质灾害工作的科学处理,各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在矿山开采之前做好边坡参数的合理化设计工作,并由此实现对于矿区边坡状况的及时了解,防止在开采作业时出现同岩石变形等问题。不仅如此,能源开采部门还需要合理的开展矿石的开采准备工作,诸如合理的设计边坡与弃渣方量,及时做好拦渣以及挡墙准备,规避相关问题导致的损失。除此之外,矿区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巡视作业力度,并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科学的规范,禁止乱弃,并对矿山中原发生过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的防护工作,做好坑道的支护工作,避免塌陷现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分类施策,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矿山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要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安全”等因素。例如,针对重点区域的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掌握矿山边坡参数,实时动态地监测矿山边坡的变化。采取挡墙等技术,做好边坡的稳定。一旦发现矿山地质有变形等情况,要及时勘察地质,做好加固。对于矿山中形成的弃渣、渣场等,要做好开方量的处理,做好拦渣坝设置,并安排专人监督。对次重点区域的矿山防治,注重矿山堆场或矿区生活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防止出现滑坡或塌方,以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当矿山开采结束后要及时用废渣等铺平,恢复山体植被。对普通区域防治,重点防治因矿山开采所导致的地表岩体破裂形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控制水土流失。此外,采取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例如,针对地面塌陷或地裂缝工程的治理应采用浅层平整法、排矸填充法等等。

2.3 加大宣传,加大科普知识普及

当前公众、矿山企业等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认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对参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在矿山地质灾害的避灾、减灾,以及自救等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为此,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通过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向社会普通公众和矿山企业管理人员普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升公众应对矿山地质灾害的能力。此外,针对矿山地质灾害隐患较大的区域,不易进行工程治理、工程治理难度大、投资大,治理后仍然难以保证安全的地质灾害点,实施搬迁避让。总之,要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重中之重,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把矿山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抓好落实。

3 地质环境保护

开采矿区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主要是两项工程进行划分,一方面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对其重要场地、设施、危险性区域等进行评估,并主要以防御措施给予相应的地质保护。另一方面是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为参考依据来对引发矿山地质环境出现问题的相关诱发因素进行预测,并给予相应维护、管理等工程治理措施,能有效达到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而破坏采矿活动的最终目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主要措施主要包含有对地质灾害点来设置相应监测点,加强巡查等,针对露天采场的各类边坡的变形现象需保证其监测系统建立的完善性及专业性,采矿期间持续定期检测其边坡变化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其检测力度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由于露天开采会严重破坏矿区地形地貌,且采矿结束后其开采地貌恢复原始地貌难度系数高,故需结合区域地形并适应周围环境来进行治理方案制定。例如采矿结束后需拆除完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场地工业设施,并加以植物种植来进行恢复治理。

结束语

为了实现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能源单位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矿区环境的治理以及保护。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我国矿区常见的灾害类型(潜在泥石流、滑坡),并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思路以及方法(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工作、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到位以及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必将获得显著的改善,并由此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实现我国煤矿作业的稳步开展,带动各类经济、社会效益的取得,确保社会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并由此带动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学芳.分析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问题[J].世界有色金属,2017(08):228-229.

[2]陆建民.贵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低碳世界,2017(26):40-41.

[3]陈召拾.试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世界有色金属,2017(15):194-195.

[4]何景媛,黄建英.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环境与发展,2017,29(07):83-84.

[5]朱明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7,29(08):75+77.

论文作者:廖文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论文_廖文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