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相比,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具有较多优势,其能够使住宅建筑的施工效率与质量得到提高,该技术已得到建筑行业专业人员的广泛认可。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建筑行业应加大对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此为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装配式施工;住宅工程;应用
在住宅工程中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不仅符合当前绿色环保节能的社会理念,而且有效的保障了住宅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了广大施工企业和居民的认可。因此,相关工作者应重视装配式施工技术的研究,提高施工的质量,积极推广装配式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为居民打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装配式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优势
1.1绿色施工,环保节能
工厂是加工装配式住宅部件的主要场所,其将加工好的部件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对其进行组装。为了使住宅建筑的完整性与表明平整性得到保障,工厂内的专业人员需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制造加工相关部件,保证构件的质量;同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减少耗能,改变高能耗建筑现状。比如,将预制外墙板应用于装配式住宅建筑中,能够实现外墙钢模板用量的减少;且为了减少阳台模板和脚手架的用量,可以将预制叠合板阳台应用于实际施工中。
1.2大大缩短工期
传统住宅工程建筑施工在处理窗洞、防水等问题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一般为1~2个月的时间,而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于住宅建筑施工中,在预制外墙板时预留了防腐木砖,外围封闭主要在主体结构封顶时实施,其所花费的时间较短,且为提前插入室内砌筑和建筑装饰工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传统建筑施工在抗裂处理、外墙装修等作业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预制保温层与装饰层,能够使施工工期得到有效缩短。
1.3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工厂在加工预制装配式住宅楼外墙面板时,在建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之前就将外墙窗框安装在钢膜中,在浇捣混凝土相互吻合的框和混凝土,有效防止了渗水缝隙的问题发生,以此为保障住宅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二、装配式住宅工程的施工技术
2.1 外墙的施工技术
对于装配式住宅的 PC 外墙的施工而言,施工时必须要严格的依照施工标准进行。设计方案时,已经对水准的标高和水平的标高参数做了统一的规定。现场施工时,施工人员首先要依据水平标高线,在住宅楼的楼面上粘贴 PE 棒或是密封条,测量人员利用专业的水平仪,测量 PC 板的水平线,达到施工标准后,由施工人员慢慢将 PC 板放下,保持 PC 板的稳定性,借助经纬仪进行辅助支撑,保证 PC 板的垂直度,最后固定其他的配件。PC 板安装一段时间后,施工人员要将 PC 板间的缝隙利用 PE 棒或是密封条进行密封,进行第二层的封堵。采用干性无收缩的防水砂浆对室内部分进行封堵,室外则是用硅酮密封胶进行施工。
2.2 外墙节点的防水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防水技术一直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防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性能。传统的建筑防水是将外部的水流堵在建筑物的外边,使水不流进建筑物内,也就是单纯的堵水。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存在拼接的接缝,这些节点缝很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防水。因此,就防水的方法就应该采用倒水、排水的方法。在设计住宅计时就应该将流入住宅内的水经过排水系统,将水流排除住宅外,避免水流渗透到住宅的内部。PC 板缝在施工处理前,要进行试验测试。预制装配式的建筑的墙面接缝的密封都要运用高分子密封材料进行施工,采用 PE 棒进行填充,避免住宅外部的水流进入住宅的内部。在两个墙体间拐角的地方要运用密封胶进行防水处理,运用干性无收缩的水泥浆对墙体的现浇结构间的缝隙进行封堵,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水流进入住宅的内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预制构件的吊装工程
预制构建有两种系统,干式系统与湿式系统,这两种系统的吊装程序存在着不同之处。干式吊装的步骤是先放样,再对预制的所有构建进行吊装,灌溉楼板间,所有的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对外墙进行吊装。湿式系统的吊装步骤是先放样,再对所有的预制构件进行吊装,然后进行浇筑,配置机电设备,最后才是楼板的灌溉。湿式系统的安装工艺有以下方面需要注意 : 在对住宅楼板进行施工时,墙板的上部结构要用现浇混凝土进行浇筑,利用铁件将墙板的下部连接起来;墙板的上部预留的锚筋要插在叠合的现浇层的内部;墙板的下部要预留出合适的空间,防止地震发生时住宅随着地震一起晃动。
2.4 构件的安装
构件安装连接的工艺繁多,现浇式连接和机械式连接会经常的应用于工程中。连接的部分比较狭窄时,利用现浇方式进行连接,通常这种方式对混凝土的铸模要求比较高,需要达到标准的水平,才能使脱模工作顺利的完成。机械式连接方法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不会产生收缩,能够使构件连接的更加稳定,但是这种方式要求必须使用较高强度的钢筋。
三、提高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
3.1引入国外先进施工技术和管理体系
我国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比较晚,相比于国外一些建筑业发达的国家,在施工技术水平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整体水平,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结合中古建筑特色与行业特点完善装配式施工技术,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组装工艺,结合实践经验不断优化创新。与此同时,加强对我国装配式技术人才的培养,努力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装配式施工技术水平。
3.2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机制
针对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好全过程的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实在基础施工这个环节,建筑高度不断增加下基坑深度也越来越复杂,只有做好基础部分的施工才能保证住宅结构工程质量,完善工程管理机制,落实各个环节的责任,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质量意识,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定期的检查维护,加强与现场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保证他们操作流程、工艺标准都能够符合施工方案内容。除此之外,施工作业期间,还应该对装配式住宅周边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与实时监测,确保各环节工作的稳定进行,避免由于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等问题对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3.3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现场施工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装配式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复杂性,针对具体施工方法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非常重要。在质量控制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将装配式住宅工程看做是一个系统的单元,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分工,确保各分部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都能符合现场标准。第二,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现场所用到的施工机械、施工材料、技术方案、现场条件等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编制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计划。第三,以工程现场情况为主要依据,对工程需求与分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为了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应该编制施工质量控制方案,除了加强结构完工后的质量检测,还需要做好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针对工程全过程进行动态化的施工监测,并将其整理成有效的信息数据,在发生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结语
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了掀起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浪潮,未来我国势必然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预制构件的生产自动和智能化、现场装配技术等方面会有很大突破和发展,全面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张振戈.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35.
[2]姚晓飞.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33.
[3]李世甫,席海江.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0):42.
论文作者:罗会超,刘兴林,苗昆鹏,孙振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住宅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外墙论文; 现场论文; 水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