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研究论文_王迪

基于海绵城市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研究论文_王迪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必须遵循节约用水和空间平衡的原则,同时又要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系统调控。在绿色街道的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来确保水得到更好的保存、渗透净化。绿色街城市景观设计项目中,设计师需要对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的,不能因为眼前的短期效应而忽视海绵城市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街道;景观设计

前言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频发。城市道路作为占据城市1/3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雨水管理潜力。传统的城市道路排水形式,已无法满足城市的建设发展要求。针对城市雨水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即采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和设施对地面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净化管理。而“绿色街道”作为城市道路雨水管理的景观学方法从根本上契合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从雨水管理的角度,分析研究绿色街道设计的主要内容,为海绵城市道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概述

1.1海绵城市相关概念分析

1.1.1海绵城市的理论基础

最佳管理措施(BMPs)以及低影响开发(LID)、绿色基础设施(GI)均为海绵城市的理论基础。其中,最佳管理措施是由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控制城市和农村的面源污染是其最初目的,后来才逐渐发展成对降雨径流水量加以控制以及保障水质生态可持续的综合性措施;低影响开发理念是在最佳管理措施理论基础上共同提出的,其可有效减少因人类开发行为活动对场地水文状况的冲击;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主要原理为借助网络中心、连接廊道和小型场地组成天然与人工化绿色空间网络系统,通过对自然进程的模仿达到蓄积、延滞、渗透、蒸腾以及重新利用雨水径流的目的。

1.1.2海绵城市理念主要内容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保护原有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受破坏的水体及其他自然环境、运用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这三方面的内容。除自然河流、湖泊、林地外,海绵城市技术基础设施还应对城市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加以重视。

1.2绿色街道的内涵

绿色街道在城市空间上与街边绿道、森林、湿地、城市公园等绿色基础设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物质、能量、生物共同作用的生态连通系统。城市街道同时也是雨水径流最重要的发生地、汇集地和排放地,对减缓雨洪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绿色街道概念的解释有两种:广义的绿色街道是指将街道交通、街道景观、街道地表雨水、街旁建筑雨水、街道休憩空间统一构建并管理的街道形式,旨在系统、全面地发挥绿色街道在调节城市雨洪方面的作用;狭义的绿色街道是指模仿自然雨水循环的方式,应用不同雨水管理景观设施如生物沟、渗透盆地等,将街道雨水管理与街道景观建设合二为一的街道形式。

2绿色街道景观

2.1雨水种植池

雨水种植池是一种下凹式景观空间,池底部大多为平底,且具有垂直的池壁和平缓的纵向坡度。池内配置有丰富的耐湿性较强的景观植物。雨水种植池较多应用于道路隔离带,有时也是由城市道路绿化带改造而成的,收集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径流是主要作用。

2.2生态边沟

作为一种线性下凹式景观空间,生态边沟主要应用与道路两旁的路边绿地,其在配置植物时需依据种植位置来选择耐湿性不同的植物,收集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上多余的雨水是其主要作用。生态边沟的池底部多为坡底,具有倾斜的横向和纵向边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透水性铺装

透水性铺装材料有利于雨水通过并下渗到地下,通常应用于广场、人行道、停车场与街道的雨水管理。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地砖、沙砾网格和嵌草网格等材料均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透水性铺装材料。

3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3.1立面设计

对绿化种植池的竖向标高以及周边道路与硬质铺装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设计与处理后,汇集于道路周围硬质地表的雨水径流在进入绿化种植池内时会更加顺畅,因此在进行街道景观优化设计时需关注以下几个要点:确保种植池的标高略低于周围的道路与硬质地表,并根据道路所在区域的水文情况、土壤渗透率和此前所制定的雨洪控制目标奖下沉深度确定下来。通常认为50~100mm是最适宜的下沉深度,最深也不宜大于200mm;为了便于雨水径流的直接排入,路缘石需与周边道路持平。对于路缘石高于周围道路与硬质地表的种植池,可通过设置缺口于路缘石上的方式便于雨水径流集中进入种植池,缺口可设置为30~60mm。为避免雨水冲刷,建议可在入水口出铺设适量的卵石;溢流口需设置于种植池中,为了确保池中超过蓄渗能力的雨水更加顺畅地排入城市雨水管道,雨水口高程需高于种植池并低于路面。雨水径流会与街道上的污染物、固体垃圾等一齐冲入种植池,池内污染由此造成,还会对后期清理工作带来不便。相关研究文献表明,采用初期弃流装置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物中的固体悬浮物、重金属、氮、磷等物体所产生的径流污染。另外,还可将截污雨水口等设施设置于绿化种植池的雨水集中入口处,以有效控制径流污染。雨水自绿化种植池中流入并下渗补充地下水是城市生态雨水系统中至关重要。

3.2“景观水坝”设计

对于具有较大纵向坡度的街道,不可避免要处理水流落差的问题。较大的水流落差一方面会降低雨水处理设施对径流的渗透净化作用,另一方面也易导致径流对设施的冲刷与侵蚀,甚至减少路基的使用年限。景观水坝是解决雨水径流落差的重要方法,通过在绿地中设置拦水坝一方面可以用来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另一方面也常用来形成独特的叠水景观。例如波特兰“NESiskiyou绿色街道”即通过用卵石垒起的小水坝对流入雨水管理设施中的雨水进行减速消纳。

3.3不同功能的空间设计

绿色街道的设计往往还需考虑到行人的各种心理需求,尤其是行人的步行休憩需求。创造宜人安全的步行空间不仅可避免雨水设施遭踩踏破坏,同时对营造优美街道景观有着切实意义。各种功能空间的设计除了可通过植物进行围合分隔,还可利用不同的地面铺装达到空间划分效果。

3.4植物种植设计

植物作为雨水管理设施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保证了绿色街道雨水管理作用的发挥。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降雨情况不同,以及设施内部纵向横向坡度的影响,绿色街道雨水处理设施消纳的雨水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对绿色街道植物的配置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植物的生活习性来进行。因此,绿色街道的平面与立面种植景观设计除了需要考虑美学效果、人的行为与交通安全,也应考虑所选用植物的生理特性,保证植物能适应较大的水文环境变化,并具备截留和净化径流污染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需遵循节水以及空间均衡的原则,同时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地整治。在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力量,以保证水分更好地保留、渗透和净化。城市在绿色街道景观设计项目中,设计师需从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不能因眼前的短期效果而忽视海绵城市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明,濮佩君.英文文献中的海绵城市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知识图谱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6(7):12-18

[2]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79-97.

论文作者:王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基于海绵城市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研究论文_王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