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国际市场中的跟踪博弈与信息欺诈_先行者论文

跨国公司国际市场跟进博弈与信息欺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市场论文,跨国公司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导言

跨国公司进入某一国家存在“寡头跟随”现象,Knickerbockers(1973)描述了这种现象:当一个跨国公司进入某个国家后,另外一个属于竞争者的跨国公司也会跟随进入。Knickerbockers对此的解释是跨国公司寡头之间为了在国际市场范围内保持“寡头均衡”。从信息角度看,与后进入者相比,先进入者在东道国市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试错”和学习,也具有了类似于东道国当地企业的信息优势,它们对市场需求容量、消费者偏好等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信息的掌握程度远远高于后进入者,东道国市场需求信息在先进入者和后进入者之间形成了分布不对称,由此可能引发了二者在同一外国市场竞争策略中的“信息欺诈”。由于西方传统跨国公司在经济制度、经营水平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像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当地企业竞争水平和策略的差异那么明显,跨国公司之间围绕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外国市场的竞争策略具有可比性,能够放在一个理性框架中进行比较。

根据观察,在跨国公司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先进入者知道后进入者对当地市场需求的了解不如自己,于是便设法发送出市场需求不大的信号来误导后进入者,引导后者放弃这个市场或减少产出,借此实现收益最大化;但后进入者知道先进入者的产出会受到自己产出的影响,也会设法发出看好本地市场需求和扩大当地产出的信号,以此引导它减少产出。二者因为信息不对称进行的“信息欺诈”构成了跨国公司“寡头跟进”初期的产出博弈。信息欺诈是跨国公司竞争战略中的常见现象,但是引导它发生的刺激因素是什么,以及信息欺诈如何影响产出均衡等都有待研究。

为了解答这两个问题,本文设想了“寡头跟进”初期的竞争情景。为简化分析,假设某一国家在某一行业中只有两家国外跨国公司先后进入,它们之间的竞争将形成双寡头的古诺均衡。两家跨国公司只了解自己的母国市场和已进入的外国市场,如果一个寡头先进入了这个国家,另一个寡头在“寡头跟进”刺激下也会在不久后进入这个国家,但它在进入初期缺少信息优势,那么它将如何面对先进入者的信息欺诈确定自己的竞争策略?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具有相似背景的跨国公司实施“寡头跟进”策略进入同一外国市场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产出博弈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信息欺诈的必要条件和实际表现。

二、模型

本文模型的基本假设有两个,首先是有关当地市场需求的信息分布不对称。先进入者(First或企业F)比后进入者(Second或企业S)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后者处于市场信息劣势;而双方对彼此有关产出决策依据的信息也不了解,仅靠猜测行事。其次,两家企业在已进入市场的产出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不存在相互观察行动后序贯博弈的问题。

这两个假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一般而言,先进入者通过自己在当地市场的经验积累和试错学习所掌握的需求信息远比后进入者通过非市场亲历的调查或知觉要多,这形成了事实上的信息不对称;另外,产出属于私人信息,企业只了解自己的产出而无法直接观察对方的产出,但产出却可以通过属于公共信息的市场价格变化得到大致的反映,所以两家企业可以通过变动产出影响市场价格,进而影响对方后续产出决策和收益。但是,由于市场不确定性的存在,产出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并非一一对应,仅凭对价格的观察来估计对方产出水平或需求大小也不一定精确,价格观察给予双方的信息可信度大致相同,减弱了后进入者通过试错、学习、灵活调整产出的激励。产出的不可观察性、价格反映的滞后性以及学习激励的弱化使二者的决策有了“同时”的意味。于是两个企业在初始博弈时就有可能歪曲了各自的产出信号,从而按照各自的偏好和决策影响信息的流动。很明显,两个企业关注的是远期收益或最终收益的最大化而非跟进时刻的收益最大化。

不考虑二者在对方母国市场的互动竞争,后进入企业S的母国市场的反需求函数是:

P[,H]=a-bQ[,H]+v[,H]

其中,P[,H]和Q[,H]分别是母国市场的产品价格和产量,v[,H]是概率密度为g(v),均值为0的随机扰动项,截距a和斜率b是公共信息而且不随时间变化。

新进入外国市场(简称当地市场)事先假设是双寡头垄断的古诺竞争,反需求函数是:

P[,F]=-bQ[S]-bQ[F]+v[,F]

其中,P[,F]是当地产品价格,Q[S]和Q[F]分别是企业S和先进入企业F的产量。v[,F]是概率密度为f(v),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0的随机扰动项,它与时间变化v[,H]和相互独立。

为简化分析,我们假设两国市场需求函数的斜率相同,均为b,是当地市场需求函数的截距,∈{a,},分别代表市场高需求和低需求的情况。我们同样也不考虑它们的成本。

企业S母国市场是两家企业都已经了解的,所以母国需求函数的参数是共同知识。由于在当地市场企业F首先进入后获得的信息优势,当地需求函数的截距假定只有先进入者F知道。企业F初始进入作产出决策时,对当地需求状况事先有一个判断,它认为当地市场高需求出现的概率是ρ,低需求出现的概率是1-ρ。

跟进者S根据对市场价格和自己产出的观察进行学习的事实,刺激先行者F在初始阶段操纵产出,以发出当地需求不高的信号。但是,由于双方都不能观察到对方的产出,S同样有刺激去操纵自己的产出进行“信息欺诈”。所以,对于F来说,改进自己的判断也是很重要的。虽然F知道当地需求函数的参数,S的信念改进对于决定古诺均衡中先行者F的产出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F不知道跟进者S的产出,它也不得不对此加以猜测,以估算跟进者对当地需求的估计。根据猜测,企业F认为S对当地需求的估计等于实际高需求的概率是ρ[e]。于是先行者F通过计算ρ[e]来得到跟进者S的反应函数,然后确定自己的最优产出,两个企业都以远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三、博弈分析

对于企业S既定的产出Q[S],企业F选择产出Q[F]以获取最大化受益。但是,由于F不能观察到S的实际产出,所以无法确定ρ,只得用ρ[e]解出对方的反应函数。另一方面,S根据自己对当地需求的估计值ρ,选择产出以最大化远期收益。因而要得到两个企业的均衡产出,应该确定企业F的最优产出,这需要用ρ[e]解出S的反应函数,然后ρ用解决实际最优化问题。S确定自己的最优产出时,它会考虑这样一个事实:企业F是用ρ[e]而非ρ采取行动。所以,先求解企业F的最优产出。

(1)先进入者F的价值函数

企业F选择最大化自己的利润π[F],即

先行者F相信跟进者S由于不熟悉当地市场,所估算的ρ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市场需求情况,因而F是根据对S的估计ρ[e]采取行动的。F认为S选择行动和最大化自己的收益π[S],即

(ρ[e])是先进入者F感知到的跟进者S对当地市场需求的期望(对截距a的期望);[F](ρ[e])是S估计的F的期望产出。根据公式Maxπ[S]确定企业S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对方程组求解,得到企业F预感到的S的反应函数:

把公式(1)中的Q[F]带进公式(2)中,得到

这是企业F预期的跟进者S在当地市场的产出,把公式(4)中的Q[Se]替代Q[S]带入到公式(1)中,得到企业F远期利润最大化时的产出:

由此可知,对于既定的需求状况,先进入者F的产出与跟进者S对当地市场需求的估计ρ[e]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F预感到S对当地市场需求估计较高,F就减少产出以保持利润最大化。

把公式(4)和公式(5)中的Q[Se]和Q[F]带进企业F的利润函数中,我们得到了F假设S的市场预期为ρ[e]时的价值函数,

上式说明先进入者F的收益与它对跟进者S有关市场需求的估计ρ[e]成反比。也就是说企业F觉得S对当地需求越乐观,ρ[e]的值越大,F的损失就越大。这是先进入者F的价值函数的一个重要特性。

这说明先进入者F的收益损失来源于较高的ρ[e]和与此有关的高需求,即在企业F觉得S对当地需求越乐观(ρ[e]越大)的情况下,当地市场实际需求大比需求小给F造成的损失更大。这是F的价值函数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2)跟进者S的价值函数

S对当地市场需求的真实看法是ρ而非ρ[e],所以它是ρ用来解决最优化产出的问题,除了用真值代替企业F对它的估计值之外,具体求解过程与企业F的上述估测相同。以Q[S]代替Q[Se],S的最大化利润是

它们分别代表跟进者S对当地市场需求情况和企业F产出的估测。

以ρ和[F](ρ,ρ[e])替代公式(3)中的相应参数,得到S的实际反应函数:

S知道企业F使用ρ[e]得出了自己的最优产出,同公式(5),可以得到S对企业F的产出估计:

由公式(8)可知,跟进者S相信先进入者F的产出不仅依赖于自己的真实想法ρ,而且也受制于他对自己有关市场需求看法的猜测ρ[e]。与前文有关F与ρ[e]关系的推理相同,可以得到

在跟进者S看来,F对自己(S)估计越乐观(即ρ[e]越大),F的产出就越低,这与前文中Q[F]与ρ[e]关系的结论吻合,说明二者对先行者的产出与其对跟进者市场估计ρ[e]的关系上看法相同。在后文中将证明这一点会刺激S通过进入市场初期的产出选择操纵F对ρ[e]的估计,制造“信息欺诈”。

把公式(8)中的Q[F]带进公式(7)中,得到S的实际产出:

由于跟进者S是根据ρ来确定产出,ρ[e]只是F对S意图的估计,在未考虑信息欺诈之前,ρ[e]在此只有数理意义而没有实际经济含义。对ρ求偏导,得到

上式显示跟进者S的产出与ρ成正比,也就是说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如果s对市场需求越乐观(ρ越大),产出就越多。

另一方面,通过公式(8),S发现如果ρe越大,先进入者F的产出就越低。当地市场由F和S双寡头垄断的条件下,F的产量降低意味着S的实际产量升高,即

(dQ[S](ρ,ρ[e])/dρ[e])>0

这是跟进者S的产出函数经过间接推导后被发现的一个重要特性。由于S的产出以及它估计企业F的产出都是ρ和ρ[e]的函数,所以同期S的利润也是ρ和ρ[e]的函数。用W表示S的价值函数,通过对其利润函数的简化把w表示为:

W(ρ,ρ[e])=b[(Q[,H])[2]+(Q[S])[2]]

对ρ[e]求微分可以得到跟进者S的价值函数的一个重要特性:

(dW[S](ρ,ρ[e])/dρ[e])=2bQ[S](dQ[S]/dρ[e])>0(因为(dQ[S]/dρ[e])>0,且Q[S]>0)

这意味着在给定的S对当地市场需求的真实想法ρ,它的收益与被先行者F对自己有关需求估计的猜测ρ[e]成正比,即F感觉s对市场需求越乐观,S的收益就越大。于是这就可能刺激S操纵市场产出信号,误导对方对ρ[e]做出较高的估测。

综合两个跨国公司寡头价值函数的特性,我们发现两个企业的收益都依赖于先进入者F对跟进者S的需求感知ρ[e],即先进入者F的收益与ρ[e]成反比,而跟进者S的收益与ρ[e]成正比。在双寡头的古诺均衡中,F感觉S对当地市场越乐观,它的产出就越要受到对方(跟进者)挤压,利润也同样会被对方分割。这种负面影响刺激企业F在跟进者有进入当地市场想法但未采取实际行动的阶段或是刚进入的初期阶段就采取行动降低跟进者的需求感知ρ[e]。而跟进者S知道对方只凭猜测的ρ[e]采取行动,并否清楚自己对需求的真实想法ρ,自己的利润与ρ[e]成正比也能刺激跟进者S在进入当地市场的初期阶段采取行动使先行者F相信ρe是足够的高。这就是双方的信息欺诈。

四、结论:信息欺诈对产出均衡的影响

本文尽管得出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跨国公司寡头先行者和跟进者的产出均衡,但这是不存在学习动机的产出均衡。如果存在市场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先进入者比跟进者掌握了更多的市场信息,具有信息优势,但在同时决策的前提下,跟进者对当地市场前景的看法相对于先进入者来说是个未知数,先进入者不得不根据对这种看法的估计采取行动,跟进者也了解这一点,知道自己拥有影响对方收益的私人信息。于是,双方围绕跟进者对市场前景看法的操纵,就成了古诺均衡中产出博弈之外一个更深层次的竞争手段。本文的一个重要结论:先行者的收益与ρ[e]成反比,跟进者的收益与ρe成正比,已经证实了双方操纵跟进者市场预期的激励,产生了市场进入初期竞争中的信息欺诈行为。其实这种操纵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它使双方的实际产出可能偏离均衡产出。

由于产出是私人信息,博弈双方只知道自己的产出而无法观察到对方的产出,市场价格是公共信息,而且能够大致反映需求大小,同时产出与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于是博弈双方通过控制各自的产出大小来影响市场价格就成为一种操纵跟进者市场前景预期和信息欺诈的首要选择。

具体而言,先行者可以在跟进者进行市场调查阶段,或是仅仅预感到跟进者的有进入意图时,就大量增加产出,造成当地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通过市场价格下跌给跟进者一种当地市场需求萎靡的预期,使后者放弃进入本地市场的念头,或是拖延它进入市场的进度。在跟进者进入市场的初期,先行者高于古诺均衡的产出也能起到抑制跟进者市场预期的作用,使后者产出低于均衡产出,本地市场的远期收益分割就偏向了先行者。

跟进者对先行者信息欺诈的具体做法也是通过“产出—价格”链进行的,在市场进入初期它预感到先行者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于是有意降低产出,甚至远远低于均衡产出,努力维持当地市场的价格稳定。它对价格的作用和预期与先行者的做法正好相反,以此提示先行者自己对当地需求看好,并进一步影响先行者降低产出,使远期收益分割向自己倾斜。总而言之,正是学习动机的存在,以及对方产出的不可观察性和市场价格的可观察性给双方操纵需求信号和信息欺诈提供了机会。

五、本文的局限

本文中两个参与人有关产出博弈和市场欺诈行为限定在“跟随进入”的当地市场,分析过程中没有把它和其它市场(如参与人的母国市场或其它外国市场)联系起来。实际上二者在当地市场的产出决策可能要受到参与人在其它市场上的产出决策的影响,产出均衡因而会随之改变,这给二者的信息欺诈行为增加了变数。比如我们可以设想先进入者减少在跟进者母国市场的产出或是增加对方重要市场的产出影响跟进者的“跟随进入”的意图,以及跟随者在减少当地市场产出的同时增加母国市场产出,造成母国市场需求不振的假相,进而增加欲跟随进入市场的前景预期,也就是说提高先行者对ρ[e]的估计,从而影响当地市场的产出均衡。但是,本文的分析过程没有考虑各种市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另外,本文出发点之一是市场需求信息和跟随者市场前景估计的不对称分布,从这一点得出的结论比较贴近现实情况。但是,对两个参与人的博弈过程分析限定在市场进入初期,它使本文的分析成为一种静态分析,如果把市场进入后期的收益分析与进入初期博弈双方信息欺诈行为联系起来进行动态分析,会使研究结果更具现实性。当然,这将使分析过程更加复杂,也远远超出了本文的初衷。

标签:;  ;  ;  ;  ;  

跨国公司国际市场中的跟踪博弈与信息欺诈_先行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