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思维:美国战区导弹防御计划_导弹论文

冷战思维:美国战区导弹防御计划_导弹论文

仍是冷战思维: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区论文,仍是论文,美国论文,冷战论文,导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企图主宰亚太地区的安全。在欧洲实行北约东扩遏制俄罗斯,防止其东山再起;在亚太地区则以日美同盟关系为基轴,对付未来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今2天,仍然以冷战思维来审视当今的世界,在国家关系中继续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作为衡量关系异同的依据,这是建立在冷战思维基础上的安全观,为了达到“防止一个新的挑战者出现”的目的,美国不惜增加军事力量和强化军事同盟以保持军事优势。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今天,美国计划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这无疑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不安定因素。

今年1月, 美国国防玻部长科恩公布了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该项计划的导弹防御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有限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在美国本土的两个地点部署发射器;另一个称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计划从今年开始,与盟国日本、韩国合作研究用于部署在东北亚地区。其中,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是克林顿政府军事防御系统的重中之重。3月, 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与台湾反弹道导弹防御合作法案》中,把中国的台湾省也纳入了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之内。

何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目前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着重于三大项目:(1 )战区导弹防御(Theater Missile Defense,简称TMD ), (2 )国家导弹防御(National Missile Defense,简称NMD),(3)先进弹道导弹防御相关技术。在冷战之后,当时规模较为有限的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成为美国发展的重点。仅能对付少量侵袭导弹,其防御范围也相当有限,主要用来保护其海外驻军及同盟国人员与重要资产的安全,或借此威慑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权。

所谓“战区”,实际上是地域概念,其适用范围相对广阔。从导弹的射程来看,短程和中程导弹都归于战区导弹,射程一般定义为3500公里以内。以作战需要分,战区导弹狭义上介于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之间。以发射地点分,为空中、海面、海面下及陆上等发射型导弹。概言之,战区攻击性导弹的种类大致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及空对地导弹三种。

对于各种不同的战区导弹的防卫,为了拦截及摧毁敌方导弹的来袭,美国目前使用的三种主要方法为:(1)发射反导弹直接命中摧毁; (2)发射载有高爆炸药的反导弹于接近目标区引爆, 如同霰弹一样地摧毁来袭之导弹;(3)使用激光武器直接命中摧毁。 而拦截的路线又可分为:(1)在发射前侦察到并予以摧毁。(2)在发射升空时予以摧毁。(3)在飞行途中或重回大气层时予以拦截摧毁。 通常这些防御手段结合使用,使战区导弹防御成为一个多段防御网。

当前美国正在发展的战区弹道防御系统有六个, 它们是霍克(Hawk)、爱国者、中程扩展空防系统、海军低层防御、萨德(THAAD )以及海军高层防御。此外,美国空军正在发展的导弹防御计划包括“助推段载激光”和“助推段机载动能武器”。目前,PAC-3系统和萨德系统是美国战区导弹防御计划发展的中心。其中PAC-3系统是海湾战争时期声名显赫的爱国者反导弹系统的改进型,是针对射程1000公里左右的弹道导弹设计的,其覆盖面和杀伤力都相对有限,被认为只能进行点防御,属低层防御系统。萨德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较高,具有连续打击能力,第一枚拦截弹发射后,立即评估拦截效果,如第一次拦截失败,可迅速发射第二枚拦截弹。萨德系统可对城市和较大区域进行空中防御,按设计目标,它不仅可以击落射程在2000到3000公里的导弹,而且在与高级雷达等设施配套使用的情况下,具有防御更大区域的能力,属于高空防御系统。这样在作战时,萨德系统担任高空防卫,对穿透其防御的入侵导弹由PAC-3再次拦截,这样分层拦截的成功率比单层拦截要高。

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助推段拦截系统,由于都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认为这将严重损害全球在限制军备竞赛和削减战略核武器方面已取得的成果。

缘起——

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源于冷战时期的美国和前苏联对抗。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失去了最大的敌人,开始重新界定自己的战略目标。冷战后美国之所以以种种借口重视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前苏联解体使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但这个昔日最大对手的威胁并没有因此而全部消失,美国对此喜忧参半。美国政府曾表示“目前对美国大陆不会有任何重大威胁”。但是,美国的战略专家很快认识到,前苏联的核武库在失去了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控制之后正处于危险境地。冷战时期,前苏联在全国广泛部署了大量的核武器,解体后核导弹散落在除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加盟共和国。要运回全部战术核武器较为艰难,这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核弹扩散源。近年来,俄罗斯经济持续恶化,军事预算不断削减,军事工业中核技术人员面临低收入甚至失业的危险,不能排斥他们会参与做军火生意。那些核武器与导弹技术专家也成为一些国家物色的对象。另外,俄罗斯作为军火生产大国,在经济恶化的情况下也会向国外提供各种导弹和导弹技术。由于俄罗斯常规军事力量相对削弱,转而对核威慑能力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加。

其次,国际社会的两极体制瓦解以后,种族、文化、宗教、领土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些历史矛盾在摆脱了僵硬的两极控制之后突然爆发出来,使冷战后的世界战火纷纷动荡不安,一些地区从而也发展和引进了弹道导弹。美国因有侵占全球利益的企图,认为第三世界拥有导弹自然会对其海外驻军和其承担安全承诺的盟国构成较大的威胁,所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美国认为主要威胁可分为三类:其一是短程导弹威胁,这类导弹只在地区冲突中有意义,有些不会对美国的本土构成威胁,如飞毛腿导弹。其二是战区弹道导弹的威胁。有些国家已经开始研制这种导弹的能力。其三,有些国家今后可能获得射程达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但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认为,在十年内这些国家不可能获得制造这种导弹的能力,除非他们从前苏联的某些加盟共和国得到帮助。目前为止,战区导弹是美国的海外驻军和盟国所面临的主要威胁。

在现阶段,无论是拥有巨大核武库的俄罗斯,还是拥有各种射程导弹的中国,目前都不可能对美国大力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作出同样的反应。美国认为这是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大好时机。最后,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既可以维护盟国的安全、扩大与盟国进行合作的范围、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又可保持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同时,美国希望转让导弹防御系统来牵制盟国,延缓它们自己发展较长射程导弹的计划。另外,通过技术合作或者出口成套防御系统来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

影响——

第一、美国从计划发展直至实战部署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都将损害国际军事力量均衡,甚至可能引起新一轮军备竞赛。这样攻防双方始终处于恶性循环之中,矛盾双方的不信任感将不断增加,国际安全环境必将恶化。1972年美苏双方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原则是美苏(俄)双方不进行“国土防御”,以维持核时代的战略均衡,限制双方防御战略导弹的能力,从而切断了战略攻防武器相互刺激增长的锁链,所以20多年来《反弹道导弹条约》体系被认为是有利于抑制军备竞赛,维持势力均衡,稳定国际形势的。而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则大大突破了反导条约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划在美国本土的两个地点各部署一个反导弹系统,每个系统部署200个发射器; 二是在海外部署不仅可以拦截中程以下导弹,而且还能拦截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防御系统。这就大大突破了反导条约规定的双方只能在本土的两个地点各部署100个发射器的规定。

美国部署先进战区防御系统的计划必然引起各有核国家的关注,对此,这些有核国家可能作出的反应是努力提高它们的进攻性核力量的突防能力。一是增加进攻性核武器的数量。由于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并不能够做到万无一失,这样其它核国家最简单的选择就是极大地增加它们的核弹头数量,提高突破对方防御的可能性。由此,通过国际合作达成削减战略核武器、停止生产核武器用钚协议就变得困难重重。也是出于此考虑,目前俄罗斯已将反导条约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联系起来,并表示如果美不遵守反导条约,俄将不执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国防部第十二局局长瓦伦金上将在今年2月3日说,如果美国退出或单方面修改反导条约,俄罗斯必将作出相应反应,俄罗斯有能够打破导弹防御系统的手段。联系到俄罗斯最近连续推出的“白杨-M ”洲际导弹等一系列新的武器系统等情况来看,美俄可能重新陷入军备竞争的循环,世界重新面临核毁灭的阴影。二是提高进攻性核武器的质量,如果一个国家具有多弹头分导技术,就等于一下子把单弹头导弹的数量增加了数倍,大大增加了防御的困难,与这项技术相比,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造价则昂贵得多。由此看来,美国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可能刺激其它国家提高其进攻系统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这一竞争还不仅仅局限在导弹防御领域,而且可能在雷达探测、计算机能力、制导技术甚至空间系统等领域都引发激烈的竞争,将会带来国际局势的动荡与不安。

第二、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还将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先进武器和技术的扩散,对地区安全结构产生相当影响。由于目前美国本土不面临重大的导弹威胁,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主要被用来保护美国的海外驻军和盟国。同时为了分担研究和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巨额费用,美国对向盟国转让导弹防御系统并与它们共同开发相关技术非常有兴趣。目前,美国在东亚的主要合作者是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省。它们之间的合作既包括整套设备转让,也包括共同开发技术。从政治和安全角度来看,美国向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使东亚安全格局引入新的变数,特别是作为二战东亚策源地的日本。由于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战争罪行,其亚洲邻国认为限制日本的军事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本政府至今不愿承认侵略历史的情况下,帮助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无益于日本政府改正其错误态度。虽然战区防御系统是所谓“防御性”的,但它将明显打破东亚地区的力量均衡。近年来,日本政府阁员历年都要参拜靖国神社,政府要员屡次发表不承认二战侵略历史的右倾言论。在新修订的《日美防卫合作方针》中更是声称发生紧急事态的“周边地区”的地理范围应当包括中国的台湾海峡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日试图扩大安全合作的范围,联合研究和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无疑将助长日本走上军事大国的道路和野心,助长日本极右势力的军国主义倾向,给下一世纪该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投下阴影,这是所有国家所普遍担心的。美国一直声称“先进武器和技术的扩散”将“给全球的稳定和安全造成最大的潜在威胁”,“必须予以阻止”。但综观美国最近在东亚的一系列活动,这种一方面“必须阻止”别人的武器扩散,一方面自己又在进行武器扩散的作法,是对国际社会极端不负责的表现,也暴露了美国执行的是霸权主义和双重标准的对外政策。

第三、美国将我国的台湾省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保护伞的作法,更是对我国内政的极大干涉,将严重阻碍中国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并使中美关系产生严重倒退。一旦在台湾部署陆基、海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使台湾的独立倾向进一步加剧,不仅如此,我国华东及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的空中飞行物均在其打击范围之内,直接威胁我国军事活动和民事活动的安全。因此,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是涉及中美关系的重要问题,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势必将影响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标签:;  ;  ;  

冷战思维:美国战区导弹防御计划_导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