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隧洞穿浅埋深河流段施工中导致的塌方、涌水处理方法论文_魏鑫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7

摘要:水力发电站凭借其发电量大、可再生、污染小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发电项目。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快速、安全、有效的解决塌方、涌水问题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应对不塌方、涌水下的施工,以保障隧洞施工安全、快速进行。成功穿过河底开挖及断层带开挖,并处理掌子面塌方涌水、掌子面后底板涌水及掌子面后边顶拱涌水,为不良地质段开挖、涌水处理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引水隧洞;塌方、涌水处理;施工要点

1.前言

由中国葛洲坝集团(CGGC)承建的巴基斯坦Neelum-Jhelum(简称N-J)水电站,位于喜马拉雅山强烈构造区西构造结的核心部位,其引水隧洞在中后部从Jhelum河底下方穿过(简称:穿河段)。其中,穿河段开挖为8.55*9.05m马蹄形断面,断面面积107㎡,长度为804m,距河底最低处约165m,穿河段紧邻上游侧MUZAFFARABAD大断层,穿河段岩性主要为SS-2砂岩和泥岩,少量为SS-1砂岩;裂隙多为贯穿性宽大裂隙,断层裂隙;岩层破碎、软化,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在整个穿河段施工过程中,除了多次遭遇断层带破碎围岩塌方外,掌子面后还多次遇到强涌水,其中最强一次涌水发生在开挖掌子面已经穿过主河床200m,涌水发生在掌子面11点至12点钟方向,涌水量最大达到了1180m³/h。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通过合理组织施工,通过实施超前勘探地质预报、超前堵水灌浆、掌子面后堵水及灌浆、跟进强支护等地质灾害处理手段,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引水洞穿河段施工。以穿河段成功实践的施工技术为基础,特总结形成本处理方法。

2.处理方法

在发生强涌水后,要根据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快速采取应对措施减小损失。在加强排水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涌水区域封堵形式,如掌子面涌水时可以采用石渣封堵及回填灌浆,或混凝土浇筑全断面封堵后灌浆,以及掌子面后浇筑混凝土廊道并灌浆堵水。

3.不良地质情况导致的塌方、涌水处理方法要点

3.1不良地质情况导致的塌方、涌水处理

3.1.1掌子面开挖塌方、涌水:在浅埋深穿河段开挖施工期间,最重要的是预防塌方、涌水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在河边且有断层破碎带时需格外注意,若发生掌子面塌方或涌水时,特别是涌水量大于设计排水能力时,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

(1)全力组织排水: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维护,若排水能力不足时需增设排水设备,明确各级泵站24小时人员值班,水泵维修人员24小时现场待命的工作制度。

(2)尽快封闭掌子面:在排水的同时,为防止塌方纵向延伸,造成掌子面进一步塌方,首先采用装载机转运岩渣至塌方处形成足够宽的堵头(堆石岩埂),对掌子面进行回填,同时组织人员采用编织袋对土埂上部进行封堵,在下部布置导水管将涌水导出预设混凝土浇筑区域以外,在导引管处形成隔水围堰,分层浇筑混凝挡墙,浇筑时需要预埋排水管至渣体回填区,并作为后期灌浆使用。顶拱塌腔处采用超前管棚灌浆填充,以达到封闭掌子面,防止进一步塌方,为下一步灌浆做好准备。

图1 混凝土堵头浇筑示意图

(3)灌浆堵水

①通过混凝土堵头底部预埋的DN250钢管对堵头后渣堆进行固结灌浆,灌浆过程中,混凝土上部预埋的钢管(12*DN100)作为排水泄压孔。

②逐一关闭堵头底部排水管,观察堵头表面渗漏情况,标记漏水点,对漏水部位进行钻孔后灌浆封堵。

③在掌子面后顶拱8点至3点方向,钻9个帷幕灌浆孔(尽可能接近预测的塌腔),并安装DN80超前管棚。利用混凝土上部预埋的12根DN100钢管对堵头后渣堆进行回填灌浆(可以使用纯水泥浆或浓砂浆),灌浆过程中使用顶拱超前管棚作为排水泄压孔。

④对掌子面后顶拱的9个帷幕灌浆孔重复进行扫孔-灌浆-扫孔-灌浆,扫至基岩后,灌注水泥浆,灌注顺序由两侧向中间推进,各管路出现混凝土外漏应及时关闭闸阀,直至形成防渗墙。帷幕灌浆孔根据实际灌浆效果加密,设计灌浆压力5Mpa。

⑤优先选取顶部出现涌水的钢管,进行高压灌浆测试,采用逐级升压灌注,每一个压力级别停留3-5min,在此过程中严密监测堵头变形和位移情况及漏水情况,根据实验情况做好支护及漏水点封堵工作。

⑥分别在堵头帷幕线上8点钟、9点钟、11点钟、1点钟、3点钟方向进行高压灌浆。灌浆顺序由低向高,水灰比根据涌水量配制。若出现掌子面后外漏或串浆,应及时进行封堵,采用浓浆间歇法或双液灌浆法,必要时可采用化学灌浆进行堵漏。根据涌水量及灌注量逐步加密Ⅱ序孔(如有必要可以加密Ⅲ序孔),直至钻孔后无涌水及灌注量小于300L时方可布置检查孔。灌浆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堵头开挖。

(4)混凝土堵头及回填渣体开挖支护

①采用弱爆破对混凝土台阶移除,使混凝土堵头形成平面,便于后续爆破钻孔、开挖,视情况布置水平或竖向爆破孔,爆破孔间距70~100cm(梅花形布置);

②台阶爆破完成后,混凝土堵头下部距离渣料回填区域较近,为防止混凝土堵头可能出现的滑动问题,根据探孔出水情况,如果需要则对掌子面周边进行15m深超前灌浆,掌子面前方5m进行帷幕灌浆,加固前方回填区域以减小堵头受力;

③在混凝土堵头上进行爆破孔施工,其中爆破时在侧墙及顶拱预留1~1.5m厚保护层,以免破坏原有支护系统;

④在第一轮爆破完成后,对保护层进行光面爆破施工,在预留的保护层上施工两排爆破孔,其中一排为剥落孔,一排为光爆孔;

⑤爆破完成后,根据开挖情况如有需要使用管棚进行加强支护,管棚直径80mm,间距为35cm,长度为12m,搭接4m。

⑥使用喷射混凝土覆盖管棚及钢肋条,若局部有损坏则需进行修复,需注意尽量保障钢衬安装断面;

⑦重复进行以上灌浆、爆破及支护施工(每循环2m,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增减)至塌方体部位。

(5)塌方部位开挖支护

①对掌子面周边进行15m深超前灌浆,掌子面前方5m进行帷幕灌浆,重复进行扫孔灌浆直至无外水涌出(或按工程师指令);

②对掌子面进行开挖,开挖可采用全断面或分为上下层进行,每循环开挖1m,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管棚及钢肋条加强支护,管棚间距为35cm,长度为12m,搭接4m;钢肋条间距15cm;

③若分为上下层开挖,下层开挖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施工,每次开挖完成后需尽快进行钢肋条拼接支护;

④使用喷射混凝土覆盖管棚及钢肋条,需注意尽量保障钢衬安装断面;

3.1.2掌子面后仰拱部位涌水

已开挖部位仰拱出现涌水,可以先对仰拱出水区域进行清基,打排水孔并安装钢管进行排水。对清理的区域安装网片、插筋后浇筑混凝土,通过排水管对仰拱出水部位进行灌浆(灌浆方式与5.4.1基本一致,不再赘述),施工检查孔,检查灌浆工作是否已完全堵水。

若涌水压力过大,可能需要较厚的混凝土才能满足后期高压灌浆堵水时的压力,该情况下浇筑全断面廊道混凝土进行封闭后灌浆可能更为简单,施工程序与下节掌子面后已开挖部位边顶拱涌水处理方式一致。

3.1.3掌子面后边墙或顶拱涌水

已开挖部位边墙或顶拱涌水,为了减少混凝土浇筑工程量,采用浇筑廊道混凝土比较合适,工程量小且可以尽快恢复掌子面开挖施工,具体步骤如下:

①处理出水点,提供施工部位,对涌水部位施工排水泄压孔,在孔内安装钢管、软管进行排水,出水面积大的区域需安装瓦片等材料进行排水。

②根据涌水量及洞型等参数设计浇筑形式,根据涌水量大小,计算外水压力,由外水压力确定浇筑混凝土厚度,确保洞室稳定。

③搭设浇筑排架及模板,根据计算后设计的浇筑断面,搭设钢管排架并拼装模板。排架为长6m、直径48mm钢管,使用十字卡及万向卡进行固定。模板使用标准的P3015和P1015拼装而成。

④混凝土分段、分层浇筑,根据出水部位长度及隧洞洞型,确定浇筑混凝土的段长及分层高度,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配合振捣棒振捣,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

⑤拆除模板及排架,混凝土7天后可以进行拆模,并同时拆除排架。混凝土拆除后需进行14天养护施工。

⑥浇筑段灌浆,编制灌浆方案,根据设计的灌浆孔位,使用多臂台车对浇筑混凝土进行造孔并灌浆。

⑦浇筑部位开挖至原设计断面,灌浆作业完成后,由于该断面不能满足后期二次衬砌施工,需要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爆破移除。使用光面爆破进行施工(与5.4.1中保护层开挖方式一致),确保隧洞断面成型,不影响前期已有支护或后期衬砌断面。为了保障该区域二次开挖的安全,也可使用免爆破的方式进行拆除。

3.2穿河段开挖期的施工操作要点

穿河段隧洞开挖必须严格按照地形工程“新奥法”施工技术原理,跟进支护,根据前期勘探穿河段存在大涌水段,针对围岩断层破碎带,节理、层理及裂隙发育,层面交错,风化严重,呈压碎状态,致使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成型困难的隧洞地质段,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循环、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速反馈”的施工原则。在隧洞周边超前管棚注浆预固结围岩的保护下,采取短循环(循环进尺不超过2.0m)的开挖方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

4结果评价

自穿河段引水隧洞开挖以来,从各项仪器观测数据显示,洞体变形处于稳定状态。隧洞开挖过程中处理了由于地质灾害引发的掌子面塌方、边顶拱涌水及仰拱涌水各一次,整体来说,该塌方、涌水处理的手段很成功,可以值得类似的工程施工中进行借鉴。

论文作者:魏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引水隧洞穿浅埋深河流段施工中导致的塌方、涌水处理方法论文_魏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