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信贷投入:河南、江苏、浙江三省的对比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南论文,江苏论文,经济增长论文,浙江论文,信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任何一方的过快或过慢发展都会带来不平衡,因而产生阻碍作用[1]。通过分析河南省的经济金融数据发现,近些年,河南省的贷款总量低于经济总量,贷款增速也相对慢于经济增速。2011年,河南省的GDP为27232亿元,而贷款规模只有17506亿元。2011年河南省贷款增速低于全国水平4.22个百分点,而经济增速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很明显,河南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究竟是信贷增长没有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还是河南省实体经济的金融吸纳能力不足,这是长期困扰的关键问题。同时,江苏、浙江作为东部发达的省份,其经济增长与信贷投入表现出了与河南省不同的特征。从绝对数来看,江苏、浙江两省的贷款总量总是高于经济总量,在增速方面,江苏省信贷与GDP均快速稳步增长,浙江省则是信贷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则相对较慢。三个省份在经济增长与信贷投入相互关系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
本文选取河南、江苏、浙江三省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正是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反映出一些经济金融发展的根本规律和特征,从江苏、浙江这些发达的省份得到启迪与借鉴。
二、河南、江苏、浙江三省经济结构发展的差异比较
江苏、浙江两省都是东部发达的省份,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河南作为中部省份,与江苏、浙江两省的差距明显。2002年河南、江苏、浙江三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1.76﹕1.27,2011年为1﹕1.78﹕1.18,河南省经济总量与江苏省差距明显,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与浙江省的差距相对较小。
(一)产业结构的差异对比
河南省目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在50%左右,且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占比为30%左右。而江苏、浙江两省已经处于工业化形态,并向后工业化形态逐步转变。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低且仍在不断降低,第二产业已经开始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不断增加且占GDP得比重已经超过40%。
(二)人均指标的差异对比
表1清楚地反映出了河南省在人均指标上与江苏、浙江两省的巨大差异。
(三)工业发展的差异对比
2011年河南、江苏、浙江三省的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02年的5.97倍、5.19倍和4.12倍。近十年间,河南省工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江苏和浙江两省。从经济类型来分析,河南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及外资经济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占比情况都与江浙两省相差很远。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江苏、浙江的私营及外资经济工业增加值分别是河南的2.32倍和1.28倍,私营及外资经济工业增加值占比方面,河南省为68%,而江浙两省都超过了80%。如果从企业数量方面看,2010年末,河南、江苏、浙江三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分别是19574个、64136个和64364个,河南省的差距显而易见。
(四)第三产业发展的差异对比
近些年,江浙两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均不断地上升,但是河南的情况正好相反,从2002年到2011年,河南省的第三产业占比从31.3%下降到28.8%。从三产的行业构成情况来看,对GDP贡献比较大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同时这几个行业也是河南与江浙两省差距比较大的行业,表2可以清楚地反映。
(五)三大需求的差异对比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2年河南、江苏、浙江三省之比为1∶2.1∶1.9,2011年为1∶1.55∶1.84,河南省的投资额增长最快,在绝对数上已经超过了浙江,增速也超过江苏。从投资结构上看,河南、江苏两省的二产投资占比最大,但浙江省的三产投资占比最大,且已经超过了60%。
从出口需求来看,2011年河南、江苏、浙江三省的出口总额分别是192.4亿美元、3126.2亿美元和2163.6亿美元,河南省与其他两省的差距非常明显,虽然近十年来增长也比较快,甚至增速超过了江浙两省,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消费需求来看,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近些年来差距又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02年,河南、江苏、浙江三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之比为1﹕1.4﹕1.25,2011年为1﹕1.7﹕1.28。
三、河南、江苏、浙江三省信贷投入的差异对比
(一)银行类金融机构体系的差异对比
银行类金融机构体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数量虽相差不多,但是资产总额远远不及江浙两省;二是中小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发展缓慢,差距明显。江苏、浙江的股份制银行机构数量分别是河南省的4.5倍和3.3倍,资产总额分别是河南省的3.3倍和3.6倍(见表3)。
(二)信贷总量的差异对比
2002年,江苏、浙江的各项存款分别是河南省的1.84倍和1.74倍,2011年分别是河南省的2.54倍和2.29倍。2002年,江苏、浙江的各项贷款分别是河南省的1.48倍和1.55倍,2011年分别是河南省的2.87倍和3.04倍。近十年来河南与江浙信贷总量的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信贷投向的差异对比
河南省对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信贷投入占比远高于江浙两省,而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租赁服务业的信贷投入占比远低于江浙两省。就江浙两省而言,浙江省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信贷占比较高,江苏省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和租赁服务业的信贷占比则较高(见表4)。
(四)承贷企业的差异对比
从表5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南省对大型企业的信贷投入最多,而江浙两省正好相反。
从短期贷款来看,2009年①,河南、江苏、浙江三省的乡镇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为4.88%、12.89%和10.48%,三资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为0.56%、2.67%和1.84%,私营及个体贷款占比分别为0.43%、4.88%和3.36%。河南省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投入远不如江浙两省。
四、经济增长与信贷投入相关性的总结评析
比较发现,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与信贷投入相对协调,良性发展,河南、浙江两省不同程度地存在投入和产出不匹配、经济与金融弱相关甚至逆相关的情况。
(一)浙江省实体经济发展相对信贷投入稍显不足,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从数据分析看,浙江存在高速增长的信贷资源没有完全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现象[2],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河南省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启示作用。
1.工业经济发展相对不足,信贷投入效益受限
2011年,浙江省的GDP是河南省的1.18倍,但是工业增长值只是稍微超过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还不及河南省。工业经济的发展不足,一方面,导致大量可支配的信贷资源缺乏可配置的实体经济,信贷投入的效益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工业经济发展的相对不足,导致信贷资源的外流。目前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首个GNP超过GDP的省份。同时这也折射出浙江省工业经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见图1)。
图1 浙江、江苏两省工业对GDP的贡献与信贷投入的对比图
2.进入产业升级的“结构性减速”②阶段,对投资的依赖降低,投资的产业结构与信贷投入不尽匹配
从图2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在经历2003年高峰之后急速下降,其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与其快速增长的信贷投入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而投资结构与信贷投入又不尽匹配,浙江省近些年投资更为依赖第三产业,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对制造业投资的相对弱化。但信贷对制造业的投入相对较高,对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租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信贷投入却不及江苏省。
图2 2011年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比图
笔者认为,浙江省近些年经济增速相对放缓的重要原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不断下降,反映出浙江省对投资的依赖不断下降,以高速公路、电力等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已基本过去,也是产业升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减速”效应[3]。同时,信贷投入的不相匹配也反映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有待提高,以增强对信贷的吸引能力。
(二)河南省经济增长与信贷投入相关性最弱,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1.对投资的高度依赖是近些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4],而投资对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却较弱
从数据分析看,河南省目前正处于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期,从2004年到2009年连续数年增速达到30%以上,一直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近两年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速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江浙两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河南省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度依赖以及高速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投入是重要的原因。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2011年,河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增速均超过了江浙两省,投资额分别是江苏和浙江省的1.55倍和1.84倍(见表6)。
虽然投资高于江浙两省,但投资对信贷的吸纳能力却低于江浙两省。从表6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来自于国内贷款的部分仅占9.3%,低于江苏、浙江两省,也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也成为经济增长与信贷投入相关性弱的重要原因。
2.产业行业结构不尽合理,信贷投入受限
虽然河南省属于第一产粮大省,但种养殖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低并且分散,难与银行贷款形成有效对接。在第二产业中,采矿业等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能源原材料行业占比较大,2010年河南省采矿业的GDP占比为7.34%,而江苏省仅为0.67%。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和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分别上升了0.9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这些行业贷款授信审批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大,投放难度也大。而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河南省还处于起步阶段,比重小,整体效益不高,先进产能发展相对滞后,不易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同时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
3.实体经济发展不足,民生金融投入较少
表7清楚地反映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不足。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2011年,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中小企业83家、浙江500多家、河南仅为38家。
反映实体经济发展的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不发达,一是导致地区的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较少,地区不富裕。二是经济活力不够,对信贷资源的吸纳能力比较弱。三是造成贷款大量集中投放到国有工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和大型项目中,信贷高度集中,而信贷投入的效率比较低,民生金融的投入就相对较少。
4.人均指标偏低,普遍不富裕,信贷增长缺乏资金支撑
各项人均收入指标的巨大差距,折射出河南省整个地区无论是政府还是人民都并不富裕,一方面导致整个社会可利用资本财富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信贷的增长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撑。从各项存款和贷款规模的数额差距上也能清楚地体现。
5.中小金融机构偏少,机构实力相对单薄,创新性不足
2011年,河南省的股份制银行营业机构数为172个,江苏、浙江分别为768个和568个。河南省的外资银行营业机构只有2个,而江苏、浙江分别为52个和27个,差距非常明显。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来看,河南省银行类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实力单薄的问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尤为明显,在数量占优的情况下,资产总额差距很大。
五、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与信贷投入协调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一)启示
1.“结构性减速”是必然规律,表现为对投资依赖的下降,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
目前,全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从经济增速看,比较发达的省份和直辖市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调整的“结构性减速”时期,其经济增速相对放缓更早、更快,而中西部的一些不发达省份因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会晚于发达省份一段时间进入转型期。笔者认为,经济转型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对投资依赖的不断下降。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对更好地发展经济金融有重大意义。
2.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等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根基
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等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实实在在地增加地区财富。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金融活力。目前,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积极的发展更是平稳度过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的关键。
3.市场化的充分竞争是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永续动力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金融业会根据经济的需求调整其机构、产品与服务,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更快发展。而经济发展会对金融服务需求增加,也促进了金融的发展,金融体系的效率不断提高,实现良性互动。笔者认为,目前河南省金融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均是由于金融业竞争不够充分,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的运作。这又与地方政府的金融发展观念密切相关。
(二)政策建议
1.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规律与所处阶段,积极进行结构调整
2012年以来,河南省的经济增速已经有所放缓,相对于沿海地区的滞后表现也恰恰说明了河南省会跟随沿海发达省份逐渐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从经济发展规律看,“结构性减速”是必然,因此,依赖投资发展经济的模式不可持续。要正确认识这种经济发展规律,积极调整和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继续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进一步对民营资本开放,运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2.转变金融发展观念,正确处理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金融工作,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深化改革和防范风险与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把国家宏观调控目标、金融业自身经营特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5]。
3.营造宽松环境,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和业态
增加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6],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争取国家支持,大力进行金融创新。可以借鉴温州和鄂尔多斯的做法,正确处理积极发展与防范风险的辩证关系,引导和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发展为金融提供服务的信用评级、投资咨询、资产评估、担保、服务外包、会计、审计、法律等中介服务组织。
4.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从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减少本地资金外流、提高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从社会信用环境、司法环境和行政环境等方面入手,为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贷投放环境。
注释:
①因为2009年以后,河南和浙江两省统计年鉴不再对短期贷款进行此项分类,因此无法取得最新的数据。而鉴于此种分类对本课题的比较分析的重要性,因此适用2009年的数据,虽然数据相对较为陈旧,但也能揭示一定的问题。
②所谓“结构性减速效应”是指随着工业化国家日益走向城市化,劳动力再次被重新配置,由生产率增长速度较高的工业部门向增长速度相对较低的服务业部门的转移,导致经济增长出现“结构性减速”。有研究表明,1970年以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减速,与其产业结构服务化有很大关联。
标签:河南经济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江苏经济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发展河南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金融结构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