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政府职能谋求经济复苏——德国如何启动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经济增长论文,政府职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70年代,在经历了二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德国进入了高福利、高通胀、高失业率和低增长的滞胀阶段。为了重新启动经济,德国在8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战略性的宏观调整,特别是在航空、电信等公共领域内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实行行业开放,让社会资金进入了这些事关国计民生、过去必须由国家经营的领域,从而激活了社会的欲望和消费,依靠市场的力量走出了经济发展的低谷。
德国经济是如何重新起飞的
就启动经济而言,美国在本世纪30年代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凯恩斯主义,即依靠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重新启动经济的增长,而在德国,却是走了一条与美国完全不同的路子,即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启动经济。
据德国复兴银行能源特派员法兴博士介绍,德国是信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国家,它强调的是国家有所调节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即政府在全国自由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80年代以前,联邦德国具有行业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共约4000家,邮电、铁路运输、煤气等行业几乎都百分之百地不允许私人企业介入。80年代以后,德国政府将公共领域里再划分为赢利部门和非赢利部门,如卫生、教育、国防等,属国家政权和福利的一部分,不能以效益作为其是否成功的标准,这些部门必须靠政府的无偿投入来解决。而像电信、电力、水利等,尽管也事关国计民生,与老百姓的生活休戚相关,但只要经营得好,企业是完全有利可图的,国家可以将这些部门放开,可以靠依靠竞争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和老百姓也都可以在这些领域的行业竞争中得到好处。
法兴博士说,公共领域是否私有化主要取决于该领域是否有发展前途,以德国航空业为例,航空公司在私有化后,其工作的中心是考虑市场的竞争和企业自身的利益,在国际联合和竞争加大的情况下,它们尽量在服务方面下功夫,在方便顾客中争取赢利。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公司建立联盟关系,在旅客乘坐不同航空公司飞机的时候,可以一票到底,转机不转票;有的航空公司还与旅游公司联合,有的则自办旅游公司,发展饮料等产业,进行综合配套服务。
汉莎航空公司是一个老牌的国有航空公司,在德国的航空领域保持着事实上的垄断地位,国家曾规定其占有全德50%以上的国内航线。但在行业竞争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作为国有企业的汉莎航空公司却在1991年濒临倒闭的边缘,1992年亏损340万马克, 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降到27%。在此情况下,德国政府与汉莎航空公司共同制定了公司改组的一系列计划,并实行企业私有化, 原来对公司百分之百控股的政府, 到1993年只控股51.42%,1998年国家持股已全部售出。 在没有国家财力作后盾之后,公司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搞活经营,反倒赢利21亿马克,预计1999年赢利也将超过20亿马克。
企业是如何活起来的
德国东西部统一后,基础建设上需要大量资金,政府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基础领域,地方上财政的困难也就大,便不得不考虑投资的效益问题,从而要求政府也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来看待,讲求效益,而不是一味地不讲回报地拨款。在已经私有化后的公共领域里,政府现在已经很少有投入,但在企业的融资中,政府给企业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据德意志银行储蓄业务司司长基尔·西霍夫博士介绍,德国的储蓄银行占了整个银行的35%,有600多家,都是地方性银行, 其业务也局限在地方,其目的是提供贷款和吸纳存款,奉行一些服务于地方政治和经济的金融政策。储蓄银行和州银行的股东都是国家,与州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国家60%的金融业务都是通过它们来进行的。国家通过这种形式保持对私人的投资。
除银行以外,政府还成立了一大批协会性质的公司。如德国投资与发展协会有限公司,该公司现有职工270多名,每年业务总量是7亿马克。由于是按私法建立,与国家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其目的是促进企业在境外投资,只要是能促进德国企业的全球化,公司都可进行服务,为企业提供4年以上的长期融资服务, 其业务包括为企业提供融资和咨询服务,以补充商业银行的贷款。在很多情况下公司的贷款是与银行和金融机构合作的,包括风险基金也做。其业务主要分布在亚非拉、中欧和东欧,投资方向是公共领域,如发电、输配电、集装箱码头、污水处理。在对外提供贷款的时候,公司明确要求设备由德方提供,经营、保修也由德国人来搞。但在具体施工中也要以效益为主,如德国公司在尼泊尔修建的水电站就由中国公司承建。基特曼说,中国政府的信用度高,自有资金只要有25%就行了,其他地方则必须要有75%。武汉的中德啤酒、北京的燕莎、上海的赛克等等,参股的比重比贷款的比重大。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政府和民众的利益
在联邦德国,政府对经济管理的职责十分明确,经济政策有不同承担者。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有一个中间层次,有受公法约束的独立的经济政策承担者如银行、工商协会等,也有受政府指令约束的经济政策承担者,如劳动局、卡特尔局等,还有受公法约束但只具有信息职能不能决策的经济政策承担者,如经济决策委员会、垄断委员会等。从总体来看,决策的权限以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必须为社会所承认并受到公众的监督。从而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市场决策、以政府为核心的宏观决策相结合的机制。具体的行为方面则形成了市场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民主制度、谈判制度。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也十分明确,那就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对外收支平衡、持续的适度的经济增长。
德国航空领域的私有化改革很能说明政府职能作用的改变。联邦交通建筑住房部航空处处长格里克津斯基说,德国的航空公司已经完全私有化,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政府的作用已经减弱,以致原联邦交通建筑及住房部的民航司,已经缩小为民航处。在过去,政府既是航空公司的股东,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既要行使企业的职能,又要行使政府的监督和规范的职能,职能出现了交叉。现在则侧重制定法律框架和各项具体法规,并积极地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如负责国际间航空谈判,确定国际航线、航班等。
除了私有化改革外,德国还着重鼓励中小企业,认为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德国有70%的出口产品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优于大企业。为了刺激消费增长,市场相对狭小并趋饱和的德国也尽量让消费产品尽早地更新换代,奔驰汽车曾经造出了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汽车,50多万公里,但后来就不再生产了,因为寿命太长不利于消费的增加。此外,两德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刺激消费增长的措施之一,因为它直接为原西德提供了东德市场。这些,都为德国经济走出相对过剩创造了积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