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创造出怎样的宝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的个性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并无法刻意培养,就因为小孩的个性是慢慢形成的,父母的影响就相当大,父母怎样对待小孩,小孩就会因为父母的态度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而现在又因双薪家庭日增,教养者除父母外,更扩及祖父母、保姆及亲朋好友,所以只要是身为一个教养者,都要时常检视自己是否因为个性上的缺点,在对待小孩时有不好的态度出现。
麦克阿瑟曾说过一句话:二十岁之前的个性是父母给你的,二十岁之后的个性是自己给自己的。要改变一个人的个性是不容易的,也没有必要,身为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当爸爸妈妈的,对自己的个性要有自觉,自觉之后再寻求改善之道才能对小孩有助益。
0NE父母年龄对孩子的影响
现代社会,男女结婚的年龄渐高,表示生育小孩的年龄也跟着提高,小孩与父母的年龄差距也愈大。男女结婚年龄除了上述的状况外,另一种则是年纪比适婚年龄轻的父母,这种自己年龄与小孩差距小的父母,与年龄差距大的父母一样,对小孩会有不同方面的影响。
高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高龄父母的特质
优点 年纪较大才成家生子的人,通常会有事业成熟、经济稳定、有耐心以及较有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等优点。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对于经济环境会较有安全感。
缺点 体力差、容易累、心有余而力不足。年纪大的父母,因生理的自然因素,体力会较差,在此情况下,若孩子活动力旺盛,喜欢打球、奔跑,大人通常跟不上;也因生理因素,对于小孩的吵闹较无法忍受。除此之外,高龄父母还会有下列的心态。
1.因为自己体力差,容易认为小孩是过动儿。很快把小孩贴上过动的标签,不了解孩子真正要什么。
2.想教育孩子的心情很强烈,会很想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给孩子。这种心态会使父母对孩子干涉多。例如:有一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老师发课本给班上学生,有个小朋友拿到一本课本后就翻阅起来,带这位小朋友来上学的爸爸(年纪较一般家长大)站在教室后面,一直不断出声叫小孩不要翻书、先拿别的课本,不断干涉孩子的行动。
3.保护小孩的心情很强烈。
4.与小孩价值观差异大。因为时代变迁得很快,一般的两代之间就多少会有代沟产生,年纪大的父母与孩子的年代相差更大,价值观也会相差很大。
对孩子的影响
高龄父母可能会有的特质,在教养小孩的过程中,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影响如下。
1.小孩能力差:因为父母一直急切地想教小孩,且事事都干涉,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自我的肯定也会较弱。
2.叛逆:父母关心小孩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爱,但太多的干涉也会让小孩出现极端的反应。孩子会变得叛逆,比如父母叫他出门要穿外套,他就故意不穿。孩子会刻意在衣着及言行举止上与父母有所区隔,种种表现只想告诉别人我就是我。
3.焦虑多:年纪大的父母会觉得人生有限,会出现怕失去小孩的心态,所以对孩子会保护很多,例如会限制孩子出门、限制孩子不可做这不可做那。在这种状况下,小孩会养成畏畏缩缩、焦虑、悲观及犹豫不决的个性。
低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低龄父母的特质
年纪轻的父母有其优点和缺点,有些人年轻但心智成熟,有些人年长却心智不成熟,这里所讲的低龄不只是生理上的,也包括心智上的年龄。一般年纪较轻的父母会有下列的特质。
1.人生阅历少,自己要做的事还很多,通常关心自己的事,较没有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年轻的父母会将带小孩当成一件事情,会把小孩二十四小时托给保母、自家长辈带。孩子与父母会有疏离感。
2.夫妻双方还不清楚要如何生活。年轻妻子在孕期中因荷尔蒙改变,有时会认为小孩生下后,自己会失宠。年轻父母常搞不清自己的角色,会出现与小孩争宠的情况。
3.情绪不稳定。这是年轻父母的特质之一,父母情绪不佳时,会产生不喜欢小孩的心态。
对孩子的影响
年轻父母因较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且喜怒较不定,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没有家的归属感。在行为上,有的孩子会放弃自己,对一切都不在乎;有的孩子则会喜欢表现自己,让自己特别沉迷于某件事上。
改善方法
不论是高龄或低龄父母,其特质中不好的一面,对孩子都会有不良的影响。要改善情况,唯有靠父母自己本身有无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发现自己的特质靠自己改变才是最佳途径,专家提供一些建议给家长们做参考。
·父母先接纳自己有的特质:父母先要了解自己、清楚自己,若小孩与自己不同,也不要否定小孩的状况。比如父母自己可以不喜欢吵,但不要限制小孩发出噪音。
·接纳孩子的想法:父母应该体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会与父母有不同的想法及不同的生活态度。
·靠自己去改变:父母发现自己有个性上的缺点时,可以去寻求一些帮助,比如去参加教孩子成长的课程,多吸收一些知识。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能否改正缺点全在自己是否有决心。
TWO父母个性对孩子的影响
教养者的个性对孩子来说是影响深远的,父母因个性表现出来的教养态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发酵,孩子未来的处事态度、做事方式甚至生活方式,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为人父为人母者,在尽情表现自己的个性时,请想一想,这些对孩子是否会有不良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这十四种对孩子影响较大的父母个性特质做介绍,除介绍各种个性的特征外,每一种个性会对孩子造成怎么样的结果也有详细的说明。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是属于哪一种个性呢?可以自我检视一番并做调整改善。
急躁
特征 急躁的父母会要求小孩做事要快,会不断催促小孩。急躁的父母通常耐性不够且容易情绪不好。通常急躁的妈妈比急躁的爸爸多,因为女性要做的琐事比男性多,琐事一多就容易养成急躁的个性。
影响 两岁以前的小孩特别需要安全感,看到大人因急躁情绪不好,小孩易受到惊吓、没有安全感。在此情况下,小孩会不敢去探索、拒绝学习新事物、没有自信以及会依靠大人完成事情。急躁的爸妈容易养出急躁的小孩,若是亲子关系恶劣,小孩则有可能与爸妈个性相反,会故意拖拉。
建议 工作繁忙能力强的人,通常个性会更急躁,所以这类型的人最好年纪大一点,等事业较稳定后再生小孩。
耐心
特征 不会催促小孩快点长大,会花时间与小孩相处。
影响 时间对小孩来说并不重要,对耐心的父母小孩不用去争取时间。对于许多事,小孩可以慢慢学,因不必急着完成某件事情,做事较易成功。在这种情境下,孩子会主动去做一些事情,也较喜欢自己完成事情。专家建议,父母在小孩还小的时候多争取时间与小孩相处,因为小孩一上中学后就有自己的生活,那时就不会理家长了。
批评
特征 凡事喜欢批评是年轻父母(30岁以下)容易有的个性,专家说,二十几岁就当上爸妈的人还不成熟,此时期可能对工作上接触的人较易妥协,对家人则会诸多批评。爱批评的人对任何事都先讲不对的,小孩不论做什么事,都会遭到批评。
影响 小孩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挫折感重,会怀疑大人不爱他,亲子之间的疏离感严重。爱批评的父母,其小孩爱摆臭脸,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可能会演变成小孩是需要父母,不是爱父母,小孩需要父母的权力与金钱来得到舒适的生活,小孩对父母并没有感情。
爱批评的父母,小孩晚上会睡不好,因为白天父母不会给小孩反驳的机会;有的小孩会形成叛逆、我行我素的个性,不论父母怎么念、怎么管,都没用,孩子都不会理睬,因为表现得再好也得不到赞美,干脆不理父母了;另外一种是小孩受压抑太久,在家里与在外面的表现会不一样,而且孩子会保护自己不会被骂。
赞美
特征 对小孩会多给鼓励,比较不会责骂小孩。亲子关系良好。
影响 喜欢赞美小孩的父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受疼爱的,这种小孩晚上会睡得好,而且爱笑,因为再怎么错父母也不会责难。小孩不会刻意去讨好大人,有自信并且能够呈现自己真正的一面。
注意 父母过度地赞美小孩,小孩若本身能力不足,参与社会生活容易受挫折,而且会比较自我。不过就算小孩在外面受伤,仍然可以回家疗伤,利还是多于弊。
服从
特征 父母会要求孩子照着自己的要求做事,绝对不可以反抗父母的意思。中国很多父母是这样的个性。
影响 从小被人支使做这做那,小孩完全没有自己,只有大人的想法,容易养成妥协的个性。在这种情境下长大的小孩,主动、创新的能力被毁,信心无法培养,没办法激发潜能。专家指出,父母样样要小孩服从,小孩日后做事会有应付的心态,事情只要过得去就好,不愿意多做一点。这种小孩长大后会将休闲与工作分得很开,没办法将休闲与工作融为一体,比如这种小孩长大后当公务员,在工作中会服从、求安定,尽量讲求工作上的舒适,少找麻烦最好;不过在休闲上则会从事刺激的活动,与在工作上求安定的态度有相反的表现。
建议 虽然父母要求子女服从的出发点通常是善意的,但专家要这类父母想一想,虽为孩子好,但不能剥夺孩子的自主权。
同理心
特征 有同理心的家长可以调整自己的想法,就算孩子的想法与自己不同,也不会马上否定,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着想。能同理于小孩的父母在孩子犯错时不会生气,会慢慢说服小孩改正。
影响 因为父母多用沟通的方式与小孩相处,孩子从小可以学到跟人沟通的社交能力,这对未来踏入社会帮助很大。有同理心的父母,其小孩较会替别人着想,不会要求别人要服从他。
完美主义
特征 父母对小孩的要求永远不够。
影响 有完美主义的父母,小孩的生活可以用“痛苦”来形容,因为不论小孩事情做得多好,父母永远都嫌他做得不够好。在这种情况下小孩会觉得自己是为别人而活,不是为自己而活。完美主义的父母,小孩会将父母的标准内化成自己的标准,就算日后小孩在工作上或是能力上有一定的成就,仍然会觉得自己做得并不好。焦虑、神经质、不懂得享受放松以及活得辛苦是完美主义父母小孩的特征,若是孩子对父母彻底失望的话,孩子会出现自私的心态。
有原则
特征 父母只列出几点小孩需要遵守的重点事项,至于其他生活中的小细节则不会管太多。小孩可以明确地知道大人的要求是什么,孩子可以为自己而活。
影响 父母只对一些重点事项跟小孩讲原则,这种父母会帮助小孩做一些事情,但不会帮太多,帮到一定程度就会放手给小孩自己做,在这种情况下,小孩做事成功会有成就感但也会感谢父母。有原则的父母可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小孩会将家当成可以放松的地方。有原则的父母其小孩会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去讨好人,崇尚法律但不崇尚人,会就事论事。
内向
特征 喜欢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不太喜欢接触别人。发生问题会做内归因,经常陷入沉思,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较多。与外界有距离,情绪表露机会少。
影响 个性内向多一点的父母,因自己喜欢一个人独处,会忘记孩子需要与外界多接触;而父母经常沉思则会让小孩觉得父母不理他。内向的父母,孩子社会化的经验少,语言学习及肢体运动的机会也少。
建议 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内向与外向的个性,只不过有些人内向多一点,有些人外向多一点。专家指出个性是来帮助你的,不是来迁就、服务你的。所以内向多一点的家长可以鼓励自己带小孩参加活动,让自己的内外向个性趋于平衡。能拓展自己的个性可以让生活更愉快。
外向
特征 将注意力放在外面,忽视家里。不容易静下来想自己要的是什么,发生问题会归咎别人,比如自己情绪不好而打了小孩,会归咎于因为小孩脾气坏不得不打他。
影响 家长精力充沛、喜欢往外跑,但如果小孩子不喜欢常往外跑,孩子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当父母将心思放在外面时,小孩会觉得因为你而牺牲了我自己,久而久之会慢慢与父母疏远,只爱做自己的事。
建议 让自己外向、内向的个性平衡一下。
严谨规律
特征 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关于对与错的看法很极端,较不客观、弹性。
影响 当严谨规律的父母要求小孩跟自己一样,而小孩做不到时,父母会想改变小孩或是不高兴。若是小孩顺着父母的个性,可能会变得跟父母一样,成为固执、僵硬的人;若是小孩因父母的态度与父母成为对立的状态,小孩可能会变成一个小无赖,用此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反抗。
放任
特征 对自己要求少,对很多事都无所谓,经常掌握不住教育小孩的原则。
影响 大人跟小孩说十点钟要睡觉,结果小孩拖到十二点才去睡,父母也没有意见,这种状况下小孩从小做事会没有原则,会学会钻漏洞,变得不守时,做什么事都没有计划。
严肃威权
特征 传统的中国父母都是此类型,希望小孩多听少说,服从大人的意见。
影响 小孩会变得没有意见、没有主见,把别人看的比自己重。小孩容易学习父母以威权的方式对待别人,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迫推销给别人。
开朗民主
特征 尊重小孩的意见,以协调的方式与小孩沟通。
影响 小孩较活泼,对事情较有主见,与别人相处时较能沟通,分享他人的意见。不过因为父母民主,小孩有时会意见太多,变成许多事情父母要经常与小孩沟通协调。
THREE多位个性不同教养者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小时候的模仿能力和吸收外界信息的能力都很强,所以教养者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来说有莫大的影响力,为孩子着想,0~3岁的小孩最好不要有很多个教养者。因为0~3岁的孩子还没有自保能力,教养者给他什么他就得接受什么,所以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其教养者要精心挑选;到了3岁之后,有很多个教养者就比较没关系。父母是责无旁贷的教养者,就算夫妻个性不同,但因生活在同一个家庭,对教养小孩会有共识,如果再加上自己的爸妈或保姆,情况就会变得复杂,所以建议夫妻在生小孩之前,要先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能当一个称职的教养者,而不是等孩子生下后,就交给父母或保姆,由其他人来做教养的工作。
教养者会影响孩子的气质、语言和个性,许多父母会将教养重任交给自己的父母,这是相当冒险的,因为祖父母的时代与小孩差距很大,而且许多祖父母会将孙子当成玩具、小伴,所以不会全心全意地去教;而且老人家的通病是任性、固执、倚老卖老,这些个性对孩子并无好处,除非是祖父母愿意重新学新的育儿方式,对小孩才有好处。所以在孩子学龄前最好不要以三代同堂的方式居住,可以住在附近就好,等小孩上小学之后再住在一起较佳。专家认为除非对托育的保姆有深刻的了解,否则将小孩交给保姆风险也很大,她表示,如果父母决定让别人影响自己的小孩,等小孩长大后出现自己不喜欢的个性,父母就没有资格嫌小孩。
主编建议
当有多个教养者同时在场时,父母要明确地让小孩知道自己的态度。虽说小孩会跟保姆时一种表现,跟父母时又有另一种表现,小孩跟不同个性的教养者会找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来做,但若父母立场明确,小孩就不会无所适从。父母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只有能自我成长,小孩才会跟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