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引入影视材料,为高中历史教学增色论文_马猛

理性引入影视材料,为高中历史教学增色论文_马猛

马猛

成都市树德中学

摘要:[]众所周知,今天的大众媒介已经成为提供信息的主要渠道,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力。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在高中教学中适当引进和利用,既可以充实历史课程资源,促进知识积累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又能利于教学的多形式开展,推动高中历史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影视作品课程资源教学的多形式

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课程资源。这些影视资源以其声像并茂、生动形象还有直观性等特点成为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下历史教育的有力载体,"影视信息进入历史课堂将改变历史教科书为唯一信息源的教学状况,是教学手段改革,教学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它突破了学校课程教育形式单调、范围狭隘、内容枯燥、教学信息落后的状况,使历史课堂多样化、丰富化、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

我认为通过理性地选择影视材料并合理地运用于今天的高中历史教学,能达到奇妙之效。

一、影视材料引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好处:

影视材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较广,而实际上就是通过观看影视材料来创设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历史音像资料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课程资源形式,它们往往能够在不同的感官层面上给学生展现某一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1、利用影视材料切入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影视材料形象教学,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历史教学研究对象是过去的事、人、物,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靠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影视资料就可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又可以大量地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方便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的探索和把握。如讲《中国近代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对于战争的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在地图上演示了战争先后顺序过程。特别在作战争阶段介绍的时候时,课件能动画地、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印象深刻,大多能清楚甲午中日战争的行进路线。

二、影视材料选择与应用的理性化原则:

1、周密准备,选取最佳片段。在影视材料中选取与教材内容相符的最佳片

段,是成功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的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历史影视作品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节课内观看影视作品不宜超过10分钟,一个月内课外观看影视作品要适当控制频度。"为课堂有限的40分钟选定最有价值的情节片段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授课老师在课前必须进行周密细致的准备,对照教材反复的观看相关的影视材料,从中选出最能促进课堂教学的片段。必要时还可以使用电脑对不同的情节进行剪辑,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说,成功的选材是探究式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缜密思考,设计最佳思路。授课老师应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思路。为达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授课老师应设计好以下几个引导程序:发现问题、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和归纳提升。只有事先完成好了这项工作,把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到以后,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按照授课老师预先设定的思路进行自主的学习。

3、活跃气愤,激发学生思维。材料和思路都准备好以后,授课老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引导,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就为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了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能激发教师的灵感。

4、引而不发,不要越俎代庖。在运用影视材料进行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注意只引导不代办。一般而言,在探究式教学中, "发现问题"这个环节是最难的,也是核心所在。如何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发现影视材料中的相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了这种探究式历史教学的效果。

5、形式多样,切忌盲目照搬。授课老师在运用影视材料时,应注意做到形式多样,如果老是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学生会逐渐对其失去兴趣。如,"义和拳是北方的一个邪教组织"这个不实之处,让学生"发现"的具体方式就可以因人、因时而异。 "教无定法"的原则是适应于运用影视材料进行的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活动的。

三、影视材料理性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之注意项:

诚然,对待影视材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理性地选择和使用,要使之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还必须清楚地明白只有尽量地避短,才能最大化地扬长。所以我们还要坚持一些原则:

l.目标明确。我们使用影视材料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进行全盘的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特别是要考虑到运用该材料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

2.重点突出。无论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图像和音像的编辑和播放,还是上网进行教学活动,都应该是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和重点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影视材料在教学中的实效。

3.设计合理。在筛选影视材料时,要考虑实用性,要考虑到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力求简明清晰,而不是繁琐。每一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

4.使用灵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影视材料。教师过去是"满堂灌",如果现在是"电灌"(即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放影视材料),那无异于我们又回到了过去的传统与被动。我们要灵活地运用现代的教育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影视材料是仅供选择的和有必要用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反思,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理性地用好影视材料,充分地服务于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

注释:

[1]叶永广《历史教学与影视指南》[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P8

[2]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解读)》[S].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P274

论文作者:马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理性引入影视材料,为高中历史教学增色论文_马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