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山西 吕梁 0330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α干扰素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8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45例,根据不同剂量α干扰素分组。其中接受500万Uα干扰素皮下注射+羟基脲治疗为Ⅰ组(n=16);接受300万Uα干扰素隔天皮下注射+羟基脲治疗为Ⅱ组(n=15);接受300万Uα干扰素持续皮下注射+羟基脲治疗为Ⅲ组(n=14)。比较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Ⅱ组以及Ⅲ组初始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治疗5年后,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与Ⅲ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与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干扰素皮下注射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疗效显著,大剂量α干扰素不良反应明显,而予以300Uα干扰素持皮下注射疗效最佳,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α干扰素;不同剂量;皮下注射
【中图分类号】R5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5-0044-0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一种克隆性骨髓增生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血小板持续增高,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呈现异常症状,易出现血栓、出血等并发症[1]。近年来,α干扰素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得到有效应用,但由于α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其用药安全性还有待提升[2]。本次从不同剂量α干扰素角度分析对该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该类患者提供有效且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8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45例,患者临床检查血小板计数均大于1000×109/L,将入组患者根据α干扰素服用量分组。接受500Uα干扰素皮下注射+羟基脲治疗为Ⅰ组,共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40~59岁,平均(45.65±1.88)岁;接受300Uα干扰素隔天皮下注射+羟基脲治疗为Ⅱ组,共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40~58岁,平均(45.55±1.63)岁;接受300Uα干扰素持续皮下注射+羟基脲治疗为Ⅲ组,共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41~58岁,平均(45.71±1.86)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Ⅰ组(500Uα干扰素皮下注射+羟基脲):予以α1b干扰素皮下注射500万U/次,每周治疗的2~3次,待达到缓解后改为持续性治疗,即500万U/次,每周2~3次,同时予以羟基脲口服0.5~2g/d,连续治疗1~5年。治疗期间为患者检查血常规,每周2次;维持治疗期间每两周治疗一次血常规。
Ⅱ组(300Uα干扰素隔天皮下注射+羟基脲):予以α1b干扰素皮下注射300万U/次,隔天治疗一次,待缓解后改为维持性治疗,即300万U/次,隔天一次,同时口服羟基脲口服0.5~2g/d,连续治疗1~5年。治疗期间为患者检查血常规,每周2次;维持治疗期间每两周治疗一次血常规。
Ⅲ组(300Uα干扰素持续皮下注射+羟基脲):予以α1b干扰素皮下注射300万U/次,待缓解后改为维持性治疗,即300万U/次,每周治疗5~7次,同时口服羟基脲口服0.5~2g/d,连续治疗1~5年。治疗期间为患者检查血常规,每周2次;维持治疗期间每两周治疗一次血常规。
1.3 观察指标
将《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作为参考,其中临床表现以及血象结果、骨髓象结果显示恢复正常提示为显效;血小板降低至治疗前的50%以下,其他异常症状有所减轻则提示为有效;若未达到进步标准则视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Ⅰ组、Ⅱ组以及Ⅲ组初始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治疗5年后,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增生疾病,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渐渐得到重视[3]。原发性血小板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明显上升,同时合并血小板功能以及形态异常,发生血栓或出血等并发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主要原则是降低血小板,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降低血黏度,预防血栓的形成,帮助患者稳定疾病,确保其生命安全。相关研究提示[4],干扰素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后续”作用,因此,若要保持其有效性,需要长时间接受干扰素治疗,或者是加大干扰素剂量,干扰素不良反应有食欲不振、肌肉轻微酸痛、发冷或头痛等[5]。近年来,α干扰素开始被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临床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有所提升,但关于其临床疗效以及剂量的使用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相关研究提示[6-7],α干扰素是白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治疗原发性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是在于该药可抑制祖细胞的增生。患者经α干扰素治疗后,外周血中成熟粒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和骨髓中的祖细胞同步减少,但使用α干扰素有效的患者在停药后又出现血小板上升的情况,因此要稳定血小板计数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需长期服用干扰素。本次分析不同剂量的α干扰素为患者开展治疗,初始治疗有效率分析中Ⅲ组疗效最佳,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予以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剂量300万U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效果最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此同时,随访远期疗效分析中,低剂量治疗的远期疗效还有待提升,可适当加大剂量,提升临床疗效[8]。
综上所述,对比不同剂量的α干扰素发现,予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00万U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效果最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确保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小谢,赵利东,苗蕾,等.干扰素α-2b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6例[J].白血病?淋巴瘤,2015,24(7):444-445.
[2]王凤云,张丽军,陈桂德,孙雪珊,成志勇.不同剂量α干扰素对6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1):117.
[3]童晓露.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山西中医,2016,32(10):35-35.
[4]肖仕珊.用不同剂量的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对比[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101-102.
[5]冯广加,龙志国.羟基脲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3):3696-3698.
[6]胡媛媛,高小见.羟基脲与干扰素联合方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22):77-78.
[7]杨旭,孙慧,邓丽,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心肌梗死10例[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2):119-121.
[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10):833-836.
论文作者:李明利,贾睿之,张信国,刘晋华,段静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0
标签:干扰素论文; 血小板论文; 原发性论文; 羟基论文; 皮下论文; 剂量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