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到“主流”--当代青年发展的前景_消费文化论文

从“边缘”到“主流”--当代青年发展的前景_消费文化论文

从“边缘”走向“主流”——当代青年发展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代论文,边缘论文,走向论文,主流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代青年发展的三种维度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当代中国青年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姿势。在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层面,青年的理性精神、利益意识、个体取向逐渐增强;而在实际行动和日常生活领域,青年的自主倾向、现实定位、多样选择日益凸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青年发展遇上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从青年发展社会学视角观察,个体有预设、有目的、有追求的行为可以称之为筹划,是青年个体生命的本质特征。因此,青年个体的任何一种自我展现和存在的方式,都必然是向着某种价值取向的筹划。青年人生筹划存在三种维度之选择性:

价值维度。当个体着眼于价值维度的筹划时,他关注的不是自己的行为在现实世界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也不关心这种行为是否会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他关注的是自己的行为对自身人格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在行为体验中被感受到的。

技术维度。当个体从事技术维度的筹划时,他关注的是自己的能动的机体、工具和对象之间的机械的因果关系。和精神维度的筹划指向某种内在的心灵的理想状态相反,技术维度的筹划指向某种外在的器物构成的目标状态。在技术筹划的过程中,主体沉浸在一个由因果关系构成的物理世界中,它不再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等主体性的存在。如在艺术创作中体会的是审美愉快,在科技发明中感受到的那种高峰体验。

效用维度。这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即它对于主体的有用性程度,而且这种有用性程度是在和其他物品的交换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因而,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精确计量。当个体从效用维度出发来看事物时,事物丰富多彩的精神属性和物理属性,就都被忽略和抽空了,它们全都被换算成了可以相互加减的具有同名数的货币价值。而当个体以这种维度来筹划事物时,他所关注的就是对流入流出的价值量的控制。

事实上,在个体的任何一种比较复杂的行为过程中都必然地同时存在着这三种不同的维度。不过个体由于其有意识地追求的价值方向的不同,使其在行为过程中,会关注某种维度而忽略另一些维度。比如,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存在着财富的消耗或创造,也存在着效用维度,但对于致力于艺术创作的个体来说,效用维度是不被关注的,反过来,在一心追求财富的行为中,也包含着精神的价值维度,但是,对关注于效用维度的个体来说,他关注的是自身在行为过程中消耗了多少效用,又能获得多少效用,而这种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精神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加关注的。

除了个性以外,不同的社会形态也会对个体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样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我们看到,将一个前现代的传统社会和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相比,两者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在它们的文化意识中,前者的效用维度是极其模糊的,而后者的则极其清晰。马克思·韦伯曾说,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合理化,而合理化就是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对行为加以精确的计算和控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这种合理化的过程已经渗入到每一个领域,因而在个体的思维中效用维度是极其清晰和敏锐的。

二、当代青年由潜在力量变为现实力量

青年个体到群体的现代性成长与人格的全面发展,已不是靠资格和经验,而是靠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勇于超越传统、超越现实的开拓创新精神。应该承认,在社会各阶层中,青年群体是最富有创造热情和超越意识的,他们在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大过渡时代一直走在现代化的前列。当代青年发展可从三个层面(或三个维度)相互作用的变化来解读:

1.当代青年从“边缘”走向“主流”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迎接新时代、新挑战的历程中,年轻正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年轻人拥有观念上的优势,这是因为青年群体是最少保守思想、最热情接受新事物的一个群体;其次,年轻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优势,能够承担更繁重、更艰苦的工作;再次,年轻人拥有知识的优势,虽然在知识积累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运用方面,从动态的眼光来看,年轻人拥有更好的基础、更有利的条件。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IT行业中超过八成的青年在35岁以下,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危机感,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高达95.3%的人认为必须边工作边学习。(这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首次向媒体公布的IT行业青年调查,以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国72家IT企业发放问卷6000多份,同时对50位“IT少帅”进行了个案访谈。)

调查表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为IT行业中的绝对主体。在本次调查的IT企业中,35岁以下青年平均占到了82.0%,比全国金融系统青年的平均比例高出近26个百分点,比国有大中型企业青年的平均比例高出近60个百分点。调查发现,大多数IT青年肯于“吃苦玩命”,具有强烈的竞争和创业意识。他们在选择公司或职业时,挣钱多少并不是首要的,而是把能否不断提高自己,有没有发展前途作为主要标准(45.2%)。拥有8000名员工(平均27岁)的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殷一民在接受访谈时说:“在我们企业,工作到深夜,甚至干个通宵,是家常便饭的事。许多IT企业创业时的工资每月300元左右。我们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靠的是青年的创业精神和对事业的追求。”虽然IT青年中有63.7%的人变换过工作,但他们“跳槽”较少依靠父母亲朋等社会关系,主要靠自己(毛遂自荐、人才市场或猎头公司等)。在谈到“跳槽”的原因时,多数人把“自己的个性和能力无法发挥”,或“想拥有一片独立领地”排在了首位。

时下,青年创造的财富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全国一项调查显示,在目前国营企业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70%。我们现在已经能感受到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一个青年占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的社会。无论是创造,还是消费,都已成了青年人的世界,我们同样也能感受到青年在引导文化和社会变迁乃至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青年精英(每年度评选出来的“十大杰出青年”)的行为方式对社会成员具有很大感召力和示范效应,现在的杰出青年不再是以往的劳动模范。他们大多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的青年博士、青年教授或研究员;或者是创造了巨大财富和成功的青年企业家、体育文艺界青年明星。

2.当代青年成为市场经济中消费主体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成为市场经济中消费主体。独生子女一代生活观念更新迅速,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热情和大胆,大大超过其父母一代。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大城市购房人年龄正趋于年轻化。最新调查显示,置业动因中,结婚用房为17.4%,解决无房为8.7%,二者合并为26.1%。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以主体身份较大规模地进入住房市场。社会学家认为,独生子女一直是中国家庭的中心人物,他们受到比较好的教育,是父母的全部精神寄托。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形成了网络生活习惯,个性化要求高,容纳性差,以反传统形象出现,是“独立的一代”,包括在解决住房问题上。这些人思想前卫新潮,住房观念现代,对房子喜新厌旧,讲究一次到位、负债消费,大多人贷款买房,贷款期限长且数额大,甚至向往智能的“数字化家园”,其中不少人已经实现了“住宅安在汽车轮子上”的梦想。

独生子女还成为了中国教育市场的庞大的消费群体。在目前95%的商品和服务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下,只有教育消费呈现出供不应求状态。截至2002年秋季,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5%。我国教育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我国1100多所高校,如果每年招收600万,按一个大学生一年需花费1万元计算,每年就可以多增加600亿。有关媒体另算了一笔帐:我国现在普通中、小学生约2亿人,如果其中10%以教育消费形式“择校”就读,每年择校费定在5000元,就约有1000亿元的潜在收益;我国现有高中生及适龄高中生约2000万人,如果80%以教育消费形式就读,每人每年收费以2000元计,每年的潜在收益有320亿元;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潜在学生约500万人,如果80%以教育消费形式就读,每人每年增加5000元的教育费,潜在收益每年约200亿。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查显示,在城市大多数家庭,父母满足独生子女消费意愿已成为十分的普遍现象。

3.当代青年从“接受”转向“反哺”

青年对成人社会的“反哺”(或曰反向社会化),专指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即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当今学术界,关于青年反向社会化的文化意义有三种主要观点:其一,文化先锋说。指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规模迁徙中,年轻一代总是无可争辩地充当了文化改革的先锋;其二,直接因素说。青年一代更贴近时代而能向年长一代提供新知识、新信息、新的生活方式,因此,青年文化在促进社会变迁中起着更为鲜明、更为直截了当的作用。文化“反哺”现象的大量存在,促使青年文化由非主流文化向主流文化推进;其三,正面功能说。文化变迁往往从青年的文化反叛开始的。变迁而形成的文化断裂,极大地造就了青年大文化“反哺”能力。当青年中先进的思想观点、生活方式、时尚潮流不仅为青年人所追逐,也为成年人所认同并接纳,青年文化就显现出极大的文化“反哺”功能。反向社会化,作为青年主流文化的大面积发生,正昭示着新一代对社会生活的全面介入和影响。

纵观改革开放20多年来,时时可感受到青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推动的力量。青年价值观的巨大变化,青年生活方式、消费,乃至语言,虽然还常常不为成人所理解,却悄悄地影响着成人文化。像交谊舞、牛仔裤、公开择偶、家庭装潢、旅行等等,都是先由青年付诸行动然后才慢慢扩展、影响到成人、老年文化,逐渐被它们接纳,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摘自杨雄:《21世纪主题:青年发展与发展青年》

标签:;  ;  ;  

从“边缘”到“主流”--当代青年发展的前景_消费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