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港市第四中学 118300
二十来年的教育生涯,看着自己的学生走上各种工作岗位,与当初学生时代的表现相比,总是和我预期的不大相同。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只是学历文凭,更重要的是能力。每一次面临困难、遇到挫折,更是对人潜在力量的考验,这种潜在的能力就是潜能,这种潜能的发展事关学生一生的作为。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潮深深地鼓舞了我,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训,教师通过教育传递给学生的,又何尝不是心灵的期盼呢?这种希望与期待,不仅在学生时代,就算是成人之后,也会有助于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攀越生命的高峰。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正是关注学生个体的潜能和价值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心中常念这个宗旨,以此为出发点和目标,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充分释放潜能,勇于挑战自我,主动生成更新更高的自我。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求知需要成为学习内驱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自觉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
动机源于需要,人人都有求知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教育过程中往往有动力不足导致的学困生。应该说,学生原本都有求知的需要、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的需要,但不可能所有人都完全适应学习、适应所有学习,而且,无动力的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尊重的需要也常常得不到满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内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内心的压抑就会积累下来,积累太久,像火山喷发一样,必然要通过某个点、某件事爆发出来,就形成了我们所常看到的一些现象。在学习中,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习自主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 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 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在教师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有一个距离,这个区域就是学生潜能的标志。所以在教学中提倡教师因材施教,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跳起来,够得更高”。这样不仅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发展,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更加自信,更有动力主动探索。
学习成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会抑制学生最初的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导致学习兴趣的缺乏,从而形成“失败——缺乏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对待后进生我努力做到了“错中找对”和“单项表扬”,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实行民主管理,满足学生情感发展需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需要。我把“教”与“学”当作师生之间“理解”与“交往”的过程,强调师生之间的互相倾听。课堂上我能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或同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的需要不同。从情感方面讲,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会得到各科老师的青睐,这种渴望不明显;但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民主管理,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在班级生活中平等相待,参与管理的机会均等,发挥每个人管理才智的机会就均等了,培养学生民主意识、主人翁意识,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教育要培训有责任、有理想的人才,不是惟命是从的奴性顺民。但是,在现实教育中,这个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度不好把握,为了走捷径,大家都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其实,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只是班主任一念之间的事。学校对班级的管理,也可以减少一些扣分的框框,多一些人性化的空间,给老师和学生一个时间、一个空间,可以充分展示自我。
正如一位作家说过,学校教育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的好,有人又说圆形的好,朝三暮四改来改去。而池作为池最重要要素是水,教育上的水就是情,是爱,是学生内心。教育没有了情爱,不管四方形还是圆形,都只成了无水之池。教育就是呼唤学生心中最美性情,所以,教育中只有关注学生需要,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也才能创造教育最大价值。
论文作者:刘永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潜能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自己的论文; 过程中论文; 都有论文; 《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