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183--经济运行质量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_宏观调控论文

第183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183--经济运行质量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_宏观调控论文

#18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183;——经济运行质量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体制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中国论文,经济运行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运行质量是一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集中体现,它具有多层次。就一国经济运行质量而言,应该是微观经济运行质量、中观经济运行质量与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三者的有机统一体。中国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经济运行质量应该是企业运行质量、市场运行质量及宏观调控质量三者的有机统一,它是事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带有全局性、综合性和关键性问题。

一、体制转轨的加快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是一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长期要求。应该看到我国体制转轨的加快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条件形成并且不断成熟,但体制转轨必然带来许多新矛盾与新问题,这些新矛盾与新问题又必然会集中反映到经济运行质量上,赋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新的要求和新的内容。

第一,体制转轨的加快,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并存,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1992年以来我国GNP年均增长12.8%,超过80年代的年均增长速度, 居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之首,1994年开始,国民生产总值迈上4 万亿元的大台阶,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增强也明显不适应。从国有资产运行状况看,国家从建国到“七五”期间总投入4万亿元, 若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运行效益,这4万亿元投入应该形成数十数百万亿元的巨额资产, 而1993年底仅为3.495万亿元, 说明国有资产运行质量严重偏离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行质量的要求,国有资本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没有具备资本的功能,即使按货币投入计算也没有全部转化为国有资产的新的生长要素,造成了数千亿、万亿计的高浪费,因此国有资产运行效益低下,制约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从而带来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增强不相适应,改变这种状况,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第二,体制转轨的加快使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面临许多新难题,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体制转轨的加快,要求尽快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但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面临许多新的难题,如企业负债率过高,规模过小,亏损面广,效益低下,企业改革中忽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导致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这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体制加速转轨。我国目前有65%左右的企业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水平。许多企业产品质量差,货不适销,积压严重,物质消耗高,资金周转慢,相互拖欠严重,损失浪费惊人。随着体制转轨加快,使供求失衡状况下单纯生产决定消费的状况正在迅速发生根本改变,如果产品不适销对路,没有需求,边生产边积压,就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对生产的影响,从而造成损失,导致企业效益下降,亏损增加。不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必然制约企业机制转换。因此随着体制转轨的加快,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上述难题,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第三,体制转轨的加快与现阶段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科技含量低,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体制转轨的加快,迫切要求将经济增长转到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从我国科技进步效益看,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8.7%,而同期日本为55%,美国为47.7%,韩国为38.8%。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贫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国的现代化不能建立在粗放经营的基础上,而要建立在技术进步基础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与健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克服资源约束与促进经济增长统一起来,实现这样的目标也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第四,体制转轨的加快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步伐缓慢,产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滞后,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一国产业结构在世界产业结构进化等级系列中所处的阶段及调整升级的步伐是一国经济增长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体制转轨加快要求我国第三产业有一个大发展,第一、第二次产业比重下降,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进化,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到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重化工业产业和高新技术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但我国现阶段,地区产业结构雷同、技术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协调、基础产业落后等现象突出,导致产业达不到经济规模,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浪费,基础设施如能源电力、交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再加上粗放式经营进一步加剧了瓶颈的制约作用。因此,在目前GDP 基础设施投资比例总量增长短期不可能有更大突破的情况下,面临经济增长对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重复建设靠高投入粗放式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第五,体制转轨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与市场发育不适应,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现阶段我国市场体系不健全,商品市场比较发达,生产要素市场滞后,即使是比较发达的商品市场,商品的档次以及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体系与交易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的流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整体功能不强,行政性造市场带来的忽视市场发育规律、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体制转轨加快过程中,市场发育受需求约束因素制约作用日益突出,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过剩,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过大,消费质量下降,消费构成不合理,产品结构不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因此适应体制转轨加快带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增强的要求,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特别是市场运行质量。

第六,体制转轨的加快,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偏紧的宏观经济环境之间不适应,经济运行向数量型复归现象的存在,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体制转轨的加快,要求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以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为契机,理顺宏观经济关系,建立新的宏观调控机制迈出了较大步伐,但与此同时出现了各类经济主体尚未形成对这一系列改革的良好回应,造成了物价上涨过多,通货膨胀严重,宏观经济环境偏紧的状况。另一方面经济运行又出现了向数量型回归的情况,表现在货币资金投入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扩大,技术贡献下降的趋势。要深化改革,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必须提高宏观调控的质量,而提高宏观调控质量又有赖于企业运行质量与市场运行质量的提高,因此彻底解决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矛盾,同样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此外,体制转轨的加快,特别是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加快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面临的矛盾,使失业问题变得更为突出。高失业率不仅困扰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社会稳定,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而这一要求也只能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中实现。

最后,体制转轨的加快,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利用外资规模扩大,但与此同时,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效益低下,技术水平低,技术含量低,导致利用外资的成本偏高,而且反过来又形成对国内配套资金的巨大压力,解决这些矛盾,迫切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特别是提高外资的经济运行质量。

二、在加快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中做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这篇大文章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和客观规律,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速经济体制转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在经历了经济体制转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要的体制环境和外部条件后,形成了新特征。我们必须在加速经济体制转轨中做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这篇大文章。

第一,将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制度创新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当代发展经济学分析表明,有效地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除了传统经济发展因素外,更应该关注制度因素。一个繁荣的市场经济必须要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支持,这对于发达国家是既定前提的条件,在发展中国家却是有待创新和培育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实质是一种制度创新,经济运行相关制度的创新既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主题又是现实途径。因此,必须将体制转轨过程中制度创新与经济运行相关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前者的创新为后者创新奠定基础与目标,提供动力。如体制转轨中将企业制度与提高企业素质结合起来,与培育支柱企业、骨干企业、优势企业结合起来,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扶持一批以先进技术和规模经济为基础、产品生命周期长,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商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通过规模经济效益带动企业运行质量的提高。从而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奠定基础与保证。再如,体制转轨中将市场制度的创新,与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等结合起来,就可以带动市场运行质量的提高,进而带动整个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等等。总之,我们必须寻找在制度创新中经济体制转轨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两者的相关环节,以此为突破口,来实现两者的结合。

第二,将经济体制转轨中构造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与通过科技进步效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结合起来。

在经济体制转轨中,努力实现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使经济依靠科技,科技面向和引导经济,构造经济与科技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在决策层次上围绕扶植主导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组织系列技术攻关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在企业层次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诱导,使企业具有技术进步的迫切要求、利益动机和开发能力,使企业制度创新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技术改造结合起来,促进科学技术在企业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技术市场与信息市场,强化市场的能量和辐射能力,通过市场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以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为动力,重组产业优势,形成科研生产贸易一体化,开发与转化良性循环的科技进步机制,形成科技、生产、贸易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同时通过各种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加速高新技术开发,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和产业高级化。这三个层次上构造良好的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就可以在经济运行的不同层次上,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抑制粗放式数量运行方式,促进经济运行向质量型模式转轨,通过科技进步效益带动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第三,将经济体制转轨中培育经济的新增长极与寻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新突破口结合起来。

经济体制转轨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和良好的环境,反过来经济增长可以支持改革,为改革提供物质保证。要从整体战略高度和中国国情出发,改变依靠速度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克服重改革、轻管理,重外延、轻内含,重速度、轻效益的状况,在加速经济体制转轨中,注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如将改革改组改造和改善(管理)结合起来,加大产业层次结构、产品结构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力度,合理调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组织专业化生产,扩大经营规模;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跨地区、跨行业、工技贸资相结合的企业集团;有较强辐射的中心城市群和区域经济,依托沿江、沿边、沿海、沿线的经济生长带等等。将这些增长极的培育,与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提高各产业层次产品档次和企业素质,强化与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确立以成本核算、资本经营为核心的企业化经营,以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的集约经营稳定农业基础;加强宏观调控抑制物价涨幅过大等等结合起来加以发展,努力使新经济增长极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结构优化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从而成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新突破口。

第四,将经济体制转轨中体制配套改革与各层次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结合起来。

在经济体制转轨中,必须实行配套改革,使配套改革与经济运行不同层次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在微观层次,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企关系,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配套进行。提高企业素质,理顺企业运行的多种内外部关系,从而提高企业运行的质量;在中观层次上,努力实现商品流通体制与生产要素流通体制改革,市场中介组织与市场进出、交易、经营和调控规则的完善,市场机制与市场构成等配套改革,促进市场行为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提高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在宏观层次,通过配套改革不仅使单个经济杠杆的功能得到发挥,而且使各种经济杠杆与宏观调控手段相互配套,从而健全宏观调控机制,优化宏观调控方式,要研究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各种政策手段,研究经济发展的内在运行规律与周期性波动现象,掌握政策出台的最佳时机和力度,避免逆向调节,做好政策模拟工作,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维护中央权威。提高宏观调控效率,从而提高宏观调控的质量。总之只要将经济体制转轨中体制配套改革的重点置于经济运行不同层次的矛盾焦点之上,使两者重合,就可以使体制配套改革与提高各层次经济运行质量有机结合起来。

第五,将区域经济体制转轨与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结合起来。

在区域经济体制转轨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根据不同地区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结合体制转轨,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角度,使提高劳动者素质、企业素质和地区社会经济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抓住区域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来推动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在重视数量型增长条件下,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尤其在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区,尽快实现经济增长由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增长型转变,从而提高经济总体运行质量,抑制出现地区经济增长向旧的数量型增长模式复归的倾向,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六,将经济体制转轨中国际国内市场的沟通衔接与提高外向型经济运行质量结合起来。

必须抓住经济体制转轨中国际国内市场沟通、衔接的有利时机,促进引进外资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将引进外资的重点放在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和高技术含量方面,使引进成为外向型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的动力,通过引进重点的转移,带动外向型经济运行模式的转换。外贸出口也必须强化出口商品质量意识,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以最少的物质消耗创造更多的外汇。改革进口管理体制,进一步防止和制止恶性竞争的发生。从而实现提高外向型经济运行质量的良性循环。

标签:;  ;  ;  ;  ;  ;  ;  

第183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183--经济运行质量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_宏观调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