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的教学改革也应声而至,小学语文教学作为重要课程也被推上了新的高度和要求,其中语文阅读作为小学生从小需要培养的受益终生的技能被广泛受到重视与关注,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整体上的阅读水平、阅读效率,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阅读的提升与教师能力密不可分,这对教师关于阅读教学能力及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不容迟缓,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方法
在现代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小学生关于基础知识或是课外知识的培养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利用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这与学生本身的语文阅读能力休戚相关,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牢固的阅读能力所支撑,语文阅读能力不足显然就很难对所接受的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目前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教师作为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主体,承担着不容置疑的责任,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投入快乐的阅读中,在循序渐进的阅读教学阶段,实施若干有效可行的教学策略,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一、采用多种方式,引起阅读兴趣
阅读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单纯从表象来看,学生认真的阅读,有着明晰的理解和感悟,能够抓住文章重点,领悟作者情感,但这确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这个阅读材料的真实感受和理解,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能力以及水平。教师是学生不断前进和进步的指引者,教师的情感如果充满昂扬向上的热情和饱满,那么作为榜样力量,学生也会深受影响。设想一下,教师昂首阔步,面带微笑踏教室,怀揣着激动热情的心情进行授课,学生就会倍感轻松与愉悦,学生自然是对教师充满喜爱和好感,因此投入情感教育是提升阅读能力一个至关重要的渠道。与此同时,需要运用多媒体设备作为媒介创设情境,比如视频、音频、图片等提升学生注意力和阅读兴趣的事物,或者我们可以当堂进行情境演练,角色扮演,通过身临其境,共情共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亲身感悟,使学生能够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这就达到教师本身的教学目的。提升阅读兴趣,可以提议自由组成阅读兴趣小组,小组内展开对阅读材料的讨论和理解,通过讨论发表态度看法,让学生充分汲取组内成员的看法,从而对文章有立体鲜明的理解,并开展阅读大赛,使学生充分从课堂集体中深刻领悟文章主旨,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但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并不是最终目的,教师要有方向地引导学生选择性阅读。
二、巧用思维导图,培养整体思维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中心点是思维,即思考能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上多限于,要求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对课文主旨和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上,较少在意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思考问题时,学生大多断章取义,片面思考,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通篇思考,把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五年级课文《祖父的园子》一文中,在学生初次阅读这篇文章时,抛出问题“大家觉得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呢?我们要找到词语描述一下”,根据老师的这一问题,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与阅读中逐渐找到了适合的形容,但一般都是你一言我一语,小明说“有趣的”,小红说“优美的”,每个人想法各异,但是从总体上依旧可以在脑海中刻画出这种大致的形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读,但就个人而言,显然是单一片面化的,而这就需要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培养整体思维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拓展思维空间,培养阅读的思维能力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的重要性远高于知识,因为知识的有限性而想象力是无限的。而小学的学生正处于天马行空,想象力无穷的年龄阶段,“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表达了思维的多样性,不同人有不同的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想要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就需要培养发散性的创新思维,如头脑风暴。例如,在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让学生想象,如果主人公没有遇到人生中这个至关重要的贵人会怎么样?在《跳水》一文中,想象船长逼儿子跳水时,会产生哪些结果,对于结果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阅读并不是一个私人的形式,阅读中的思考才是一个私人的过程,教师要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抛出问题的同时,要给予学生情境和时间去思考,去想象,不应该由老师自问自答,这样不易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类似冥想的方式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由老师准备音响,放一首比较小众却易产生画面感的钢琴曲,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画面,让后再拿笔记下来,全程不允许交流,这样的方式也是可以达到拓展思维的效果。
四、通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文章理解感悟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阅读教学来说是一个基础性的存在,教师早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同时,要让学生有选择性的阅读,自主阅读,至关重要。对于阅读能力来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步步为营。大部分学生都要三个时期的阅读体验,第一,对阅读材料的通篇浏览,主要是时间、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大致了解;第二,就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动手画结构图,做笔记,标记,运用多种方式来理解文章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可以由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材料,总之二次阅读主要是理解材料内容;第三,就是能够抓住作者的情绪情感,感受作者的中心思想,同时由此及彼,表达自身的感触和想法。在学生深入的阅读阶段,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加丰富阅历的同时,要让学生个体慢慢培养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对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五、教师需要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方面,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学生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老师本身的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和职业素养,在学生阶段,语文老师本身就具备很重要巨大的影响力,对学生人格性格的塑造,对学生待人接物、言语表达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仅次于养育者的存在,所以为提高阅读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榜样,应与时俱进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从以上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从学生角度来讲,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即,引起阅读兴趣、培养整体思维能力、培养阅读思维能力、以及提高文章理解感悟力;教师角度,主要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提升专业素养,凸显出教师作为引导者至关重要的榜样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这样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夏侯雁鸿.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探析[J/OL].学周刊,2019(20):129[2019-06-15].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117.
[2]周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学方法的优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117.
[3]杨爱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N].发展导报,2017-12-05(028).
[4]刘章玲.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教师,2017(S1):29.
论文作者:卢诚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思维论文; 兴趣论文; 至关重要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