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肖淑娟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 2238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接诊并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88例,根据患者意愿和病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入院后行康复护理,对照组在入院后行常规护理,并定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损伤修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经总结分析,观察组优26例,良7例,差5例,总有效率86.84%。观察组优15例,良17例,差10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恢复或转归。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245-02

随着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有越来越多的人罹患高血压脑出血,且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该病的后遗症严重的威胁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因此,对于如何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后遗症,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2]。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究康复护理方法,及总结护理治疗的经验。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年间开展了有关于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的相关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共接诊并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遗症患者120例,随机选取其中88例患者,观察组在入院后行康复护理,对照组在入院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患者年龄介于55~79岁,平均(60.6±3.4)岁,高血压病史10~30年,平均(20.2±0.6)年。对照组43例,其中男22例,女21例,患者年龄介于54~81岁,平均(61.6±2.4)岁,高血压病史11~28年,平均(19.4±0.8)年。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12小时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史、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所有患者均排除外伤和精神心理疾病,且参加此次疗效分析的患者均为自愿,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的护理方法:(1)入院后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给予患者充足热量、维生素、水及蛋白质,如患者意识障碍可行肠外营养。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安静和患者充分睡眠休息。告知患者及家属必要的注意事项,嘱患者及家属尽量配合。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尽量保证患者心情愉悦,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2)对于不能运动的患者每间隔2~3小时辅助患者翻身一次,每日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2次按摩,或被动运动患者肢体,保证患者衣物整洁柔软,每日要整理床铺,调整床铺角度,保证床单无褶皱或液体。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局部受压皮肤颜色和质感,一旦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发红、水泡或硬结等,要及时向经治医师汇报,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观察组患者行康复护理:(1)鼓励患者自主运动,帮助患者练习用双手支撑身体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一般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的24小时、出血不在发展开始康复训练,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位患者制定相应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并嘱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护士。(2)于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的2、4、6周后进行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肢体活动情况,并进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具体评分标准包括,优:功能缺损评分减少70%~100%,病残程度0~2级;良: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5%~30%,病残程度3级;差: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15%,病残程度3级,或疾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3]。

1.3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结果P<0.05 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总结两组患者6周护理治疗后的效果,可见,观察组优24例,良15例,差6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优15例,良15例,差13例,总有效率69.76%。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冬春季发病。患者常因情绪激动、用力过度或动脉壁玻璃样变性等引起血压升高,导致脑部微小血管破裂,出现脑出血[4]。最为常见的出血动脉为豆纹动脉,常导致出血部位受到血肿的压迫而出肢体偏瘫等症状。另外,患者常出现昏迷、谵妄,嗜睡的意识障碍表现及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严重程度视出血量、压迫部位和缺血部位而定。出血后引起的缺血、缺氧,导致进一步脑组织坏死,成为再一次出血的潜在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式为开颅血肿消除和微创颅内血肿消除术。大部分患者经手术后,顺利解除血肿压迫,控制颅内继续出血。但是临床中,常因患者血压较高且波动大,缺血面积较大,术中止血不彻底,凝血功能障碍、神经修复不佳及一般状态不良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遗留后遗症的情况。严重的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严重的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5]。据相关统计有65.78%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存在后遗症。

所以,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不但要尽快对患者的疾病做出最准确的诊断,而且还要重视对患者的并发症的后期康复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恶化,延长患者生存时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此,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年间开展了有关于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的相关研究。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能够明显促进患者肢体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二次并发症的产生,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恢复或转归。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患者的后遗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翠香,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2(18):231—232;

[2] 兰火连,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10(8):325—326;

[3] 李想,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2013,12(2):128—129;

[4] 喻杉,缺血性中风病中医全程干预方案的临床评价及社区特化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5(1):324—325;

[5] 兰宁华,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4,6(10):321—322.

论文作者:肖淑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  ;  ;  ;  ;  ;  ;  ;  

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肖淑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