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绩效审计方法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学校论文,绩效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学校是既区别于企业又不同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组织。这使高校的绩效审计具有一些特殊要求。一是高等学校进行绩效审计,除了考虑教育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外,还应该考虑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二是高等学校的成本不易考核,高等学校没有专门的成本核算账户,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显得较为困难。对高等学校进行审计,应建立人才培养成本的管理和核算办法,建立绩效审计的考核指标,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三是高等学校拥有大量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成本是高校全部资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高校进行绩效审计,需要考虑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将高等学校在提高社会声誉、教学质量、就业率及生产专利、著作、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培育过程中的效率反映出来。
因此,开展高等学校绩效审计,除需大量使用在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中应用的核对法、盘点法、观察法、审阅法、计算法、分析法等技术方法外,更需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采用适合高校特点的如下审计方法。
一、指标分析法
指标分析法是绩效审计中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常为非营利组织采用的绩效指标有两大类:目标达成指标和SEA(Service Efforts and Accomplishments)指标。前者以组织预先设定的目标作为绩效衡量的基础,衡量结果代表预定目标的达成度;后者称为服务努力与成就指标,系由美国管理会计委员会所建议的绩效评估指标,SEA指标又可以分为努力指标、成就指标与效率指标。 高等学校是“知识与技术生产”的部门,对其绩效进行考核时,绩效指标既要反映学校内部投资的使用方向和投资效益是否达到预算目标,又要反映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在选用指标时,可综合考虑以上两种类型的指标,将高等学校指标体系分为四类:评价教学绩效指标、评价科研绩效指标、评价资产绩效指标以及评价校办产业绩效指标。
1、教学绩效
教学绩效指标主要由教育投资利用效率、社会投入强度指标、师生比、生均事业费支出、学生生均年消耗、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等考核指标构成。
(1)教育投资利用效率。设定教育投资利用效率为E,在校学生平均数为W,用于培养学生总费用为C,学生质量系数为K,计算公式为:
其中学生质量系数K可由两种途径求得:一是对学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根据学校对学生德、智、体进行考核,按百分制计分,以评定平均值除以100 为质量系数K;二是对学校的毕业生作跟踪抽样调查,再按百分制综合评分。
(2)社会投入强度指标。该指标反映社会对学校的投入情况,计算公式为:
社会投入强度=学校年收入总额/年平均教职工总数
(3)师生比。高等学校在职员工可分为教学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其直属、附属单位如校医院、附属小学等工作人员三类。计算公式为:
师生比=在校学生总数/(教学人员+行政管理人员+附属单位工作人员)
上式中的在校学生总数包括本科生人数和硕士、博士生人数,将各类学生按照一定系数折算成本科生人数,作为考核依据。以在校本科学生总数为依据还可分别考核各类人员的工作效率。
(4)学生生均年消耗是反映学生培养成本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学生生均年消耗=(人员经费实际支出+公用经费实际支出)/在校生平均人数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培养质量是与经费的消耗和人力、物力的占用成正比的,因此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这一指标。
2、科研绩效
该指标主要考察高校科研活动的效率与效益。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将科研课题经费数和成果推广运用后取得的效益进行比较,从绩效审计的角度看,重要的是加强课题开题前的技术经济论证、评价。对新开课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研究经费的来源渠道、投资回收率等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然后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其考核主要指标有:课题费用效益率、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等。其中:
课题费用效益率=(课题成果推广价值-课题成本总支出)/课题成本总支出
由于将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并要经过社会的开发。因此,对于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这一指标的考核,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困难。
3、资产绩效
该指标主要考核高校对物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以保证学校资产的完整性和促进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高等学校的物力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其考核指标主要有:固定资产增长率、学生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教学仪器设备在用率等。
4、校办产业绩效
随着后勤社会化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资产经营方式在高校中出现,对于这些校办产业的绩效衡量可从校办产业投资收益率、校办产业资本金利润率、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加以考核。
二、权重分析法
以上构建的高等学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只是单纯地列举了衡量绩效的各种指标,由于不同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同,因而在对指标价值进行合成时,应确定各指标相对重要的权数,进而确定各指标对高校整体绩效的重要程度。权数的确定方法依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不同可分为德尔菲法和主成分法。
1、定性指标标准与权重设置
定性指标由于缺乏一定的实际评价标准,往往借助于许多专家主观判断形成评价意见。德菲尔法正是通过对一些比较复杂、涉及范围较大、评价结构影响重大的综合评价问题,借助于专家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对高校绩效审计定性指标标准值设定时,可以选择精通高校财务工作、具有敬业精神、独立性高的专家学者,在制定咨询表和准备必要的背景资料后提交专家经过多轮咨询调查并修正后,采用统计方法综合得出专家群体对评价指标标准值和权重的判断赋值结果。
2、高校绩效审计单项指标无量纲化
对高校绩效审计中可以量化的指标必须设置标准值以比较被审计单位的绩效分值。各指标标准值的设定可以进行专项调研考察,但这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考虑当前实际以及成本效益的原则,也可以选择次优方案,即对不同的指标的标准值借鉴国外成熟且公认的指标值或以高校竞争排名中的相对值作为该指标的标准值。
设置标准值后,为消除指标度量标准不一致而不能进行加权的缺陷,同时直接与指标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便于直接得出在最后单项指标上的分值,需对各单项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由于高校绩效测评中比例数相对较多,可以采用如下直线形式:
其中,y[,i]指第i项指标分值,x[,i]指第i项指标评价标准,xi指第i项指标实际数。
说明:前一公式适用于单一标准指标,后一公式适用于多标准值指标。
3、定量指标权重设置
定量指标权重设置又称为分析层级法(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分析层级法是美国匹茨堡大学萨迪(T.L.Sauty)教授提出的一种辅助决策分析技术。它可将复杂问题系统化,由不同的层面,给予层级分解,并透过量化的判断,综合评估。在获取定量指标的计算值并无量纲化得到相对标准值的系数分值后,指标权重的设置成为绩效测评的关键。通常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中主成份法设计定量指标权重,其核心是通过对各指标相对其他指标的重要性计算其因子得分中的累计贡献率求得权重,计算过程可以采用统计软件SPSS或SAS实现。 具体设计过程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对指标进行分层划分,可以分成三层指标体系。 最高层(目标层)是决策分析目标,即层次分析要达到的目标,表示解决问题的目标,如衡量高校财务运行绩效。中间层表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如策略内容、约束内容、准则或指标。影响高校财务绩效的因素有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资产绩效和校办产业绩效因素。最底层表示要选用解决达到最终目标的措施、政策、方案或参与要求的指标。最低层的内容为中间层的因素,这层因素就是高校财务绩效考核指标内容。
(2)将指标进行标准化, 但对已无量纲化或德尔菲法得出的指标分值可略去该步骤。
x[,ij]指第i层次下第j项指标相对标准值的指标分值。
(3)计算样本相关矩阵。该矩阵是通过指标分值的相关关系计算得出的。
(4)计算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λi及特征向量x[,i]令,求得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特征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其中特征贡献率=,累计特征贡献率=
(5)选择累计贡献率的m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则它们便是m个主成分,从而可以求出其权数为:
即第i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相对于其它指标的重要性权重为Ω[,i]。
(6)指标的合成。获得指标的分值和权重后, 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合成以通过某一最终分值评价高校绩效。加成合成法基本公式为:
其中,y为绩效最终分值,y[,i]为各单项指标分值,Ω[,i]为各指标权重。
三、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审计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是经济分析的根本方法,在对高等学校的绩效审计中,可以通过对绩效审计的实质分析,将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应用于对某些项目的绩效审计。例如对资产使用效率的审计中,我们可以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其大型仪器、教学和科研设备的利用效率进行审计,也可以对其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效益评价。
具体教育成本指教育资源为完成其目的而支出的价值。这里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了教育上所运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及空间。教育效益为在预定标准之下所获得之收益。由于高等学校的有些成本与效益在计量上具有相当的困难,为此我们将成本—效益分析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类审计方法。
1、定性审计方法
对于基本成本—效益原则的定性审计,主要以揭露问题,促进管理,规范秩序,提高效益为主要目的,开展以揭露和纠正损失浪费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效益审计。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努力减少高校日常运行中的各项开支。同时增加成本效益有关资料的透明度,定期检查或抽查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等费用,适当公布一些数字,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定量审计方法
对于高等学校成本—效益的定量审计方法,可以借鉴企业中衡量成本—效益的方法,将高校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支出的价值以市场供需价值加以表示。可以参考利用NPV法、边际贡献率法、回收期法、内含报酬率法等。 但在运用上述方法时仍有局限,即所审计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应比较容易获得和确定,否则该方法将难以得到运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高等学校的绩效审计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使用上的局限性,无法评价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率。在审计实践中采用何种方法,需要高等学校结合自身情况与特点来进行选择,也可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于高校绩效审计中,达到对高校绩效综合审计的目的。
(摘自《审计月刊》(武汉),2007.6.25~27)
标签:审计方法论文; 绩效考核指标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成本效益论文; 高等学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大学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