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淡化高考作文命题的儒家倾向_高考语文作文论文

重视和淡化高考作文命题的儒家倾向_高考语文作文论文

高考作文命题的儒学化倾向应予以关注与淡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儒学论文,命题论文,高考作文论文,倾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建国60余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带有或者说产生了一种较为明显的儒学化倾向。

笔者研读所能收集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170个作文题目发现,其中很少涉及实用知识或实用技能,很少与考生的日常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踏上社会以后的生存能力相联系;与之相对,有80%以上的题目都是从儒家的思想观念出发的。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了。

显然,我国的作文命题倾向是由五千年的文明史决定的。“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成为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我国作文命题的方向是考学生的思想文化和意识观念,而非社会实用知识和实践能力。这就带出了以下问题:高考作文命题的儒学化倾向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对于这两个问题,笔者都主张前者。因为这种儒学化倾向必定促成我们的学子首先成为“人”,在人格、品德、修养、志向、意志、思想等方面成为具有民族精神的人。但这不等于不需要批评这种儒学化倾向,或者一味认同这种倾向。笔者以为对这种倾向应当有所抑制。现在,是到了对高考作文命题的儒学化倾向予以关注与淡化的时候了。因为,成“人”固然重要,但成“人”之外还必须成“才”;“人”终究要为社会所用。我们常说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或者“人”与“才”一起成,但无论怎样,必须成“才”,即在社会上有实际用处。这就是说,在品德培养、人格塑造、思想熏陶之外,还要注重实用的引领,使一个人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一份力量。这就要有实用知识的一面、技术的一面,必须早作准备,早起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思想道德与实用知识技能,这两个方面的培养要同时进行,不可太偏废,更不可过早偏废。笔者不是要反对某种倾向,革除某种倾向,只是建议改一改,使两者兼顾,和谐相容,相得益彰。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从写作理念上把写作定义于狭义的“亲情、友情等道德伦理”以至“爱国为民”等思想范围,看重的是感情的陶冶、人格的铸炼和精神的高尚化、空灵化。在实际操作上,要求学生大部分写以此为主题的记叙文、议论文和抒情散文甚或哲理散文。尤其是近年热衷于话题作文之后,不知是教师的有意引导还是学生的集体“自觉”,在淡化文体、文体自选和自定立意、自拟标题的口号下,大多都写成了不伦不类的空灵浮泛的抒情散文。以至于不少学生到了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还写不出写不好社会生活中需要最多的以说明为主的应用文和以议论为主的研究论文。

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作文教学上与我们的理念、思路和实际的引导、走向就颇为不同。他们从小学就开始让学生关注广泛的社会生活,让他们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进而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和引导小学生写调查报告、读书报告、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西方发达国家的作文教育理念是,“写作主要是传递和交流感情、信息和见解,为社会服务,以社会实用及研究为目的”。因此,他们的作文题目,更多的是实用文和应用文,还有类似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文章。而这些正是我们所欠缺与忽视的。

为了更充分地说明这个问题,现在略举几例西方国家的作文试题加以比较或参照。

美国:怎样计划一项活动(旅行、球赛、参观工厂等)/某项科学实验或过程/为小学生介绍某种物质形态的讲解稿和相应的实验设计/为某个短篇小说续写故事/写一篇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关于“二战”的讨论:你认为谁应对这场战争负责?你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英国:城市自来水的加工/你几个月前买了一块表,但忘了拿保修单,现在表坏了,请给商店写一封请求修理的信/《李尔王》里对自然界的描写引起你哪些情感体验?

德国:用下列两组词各写一个故事:祖父、孙子、雪橇;彼得、贝洛、足球。

加拿大:自己查找、阅读、分析、综合资料,写一篇读书报告。

法国:以见证人的身份就某件事写一篇文章。

笔者曾就我国的作文题目和以上一些西方国家的作文题目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让学生写自己的感悟或感觉,作出自己的比较和评判。当然,学生们各种意见都有,其中认为我们的作文有问题的也有很多。一名学生说,“西方国家的作文题,反映的都是人的能力,一种生活生存能力,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与看法,并不脱离生活,没有失去实际价值”,最后说,“西方的这些作文题,我都不会写”。问题来了,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去写空灵浮泛一类的文章,那他们就都成了学者,成了思想家、儒学家、哲学家。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需要的。我们需要更多的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实践者,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实干家、实践者。这种差别不只是地域和国家性质的差别,而是植于民族根源、文化底蕴、文化传承、思想传统等深层的问题。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束缚,循规蹈矩的习惯仍制约着我们:重思想轻实际,重道德轻科学,重精神轻生活。

高考作文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观念的具有鲜明标志的特别载体,它具有一种导向性和规则性,至少深刻地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子。按照目前这个路子走下去,很可能我们培养出来的多是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

另一名学生说:“自古以来,中国的大师(当然都是儒学大师)及教育家都崇尚思想上的丰富性,因此常见十几岁的孩子满口大道理,似乎经历过多少人生沧桑。……现在很多‘80后’‘90后’作家,脸上稚气尚未消失,却满口‘命运’‘人生’,努力将自己装扮成一位历经风雨的哲人,将世事都看透了。真不知该喜欢我们的孩子的成熟懂事呢,还是应叹息我们的孩子过早失去了童真?”

连学生都看出了问题的症结:中国两千多年的取士制度,更看重“君子”的德行,更偏重思想道德的教育;中国的高考作文考试似乎又退回到延续一千多年的封建科举考试,一篇八股文,要写得花团锦簇,代圣人立言。因此,他们提出质疑,提出反问,提出要求:我们的作文大都要求学生谈人生道理,这对于我们学生而言,似乎太大了些,太早了些。我们的生活时间和经历尚不允许我们体味到那样深刻的道理,我们只会在前人的基础上空话连篇。为什么我们要一遍一遍地写人生哲理的文章?不是我们不该谈不该写,而是我们谈的不是时候,写的不是时候。没有足够的磨砺却要我们在一定时间要求之内写出这样的文章,是想让我们以后都成为思想家哲学家吗?我们确实这样做了,而并没有都成为思想家哲学家。人生哲理随着时间推移自会慢慢体会,道德行为需要上一代人的言传身教,在生活中学会。我们需要成为有实际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像电脑似的电脑人。

这可都是学生的呐喊和呼吁啊!

现在,我们还不该关注和淡化高考作文命题中的这种儒学化倾向吗?

当然,我们可能首先遇到一个问题:这种倾向现在是不是真的到了应予以淡化的时候?目前看来,淡化高考作文命题中的儒学化倾向这个观点的提出,恐怕一定会招致来自不同方面的反应和意见。但笔者以为,现在至少是应该讨论的时候了,亦即应该关注的时候了。

我们首先必须在高考命题上有所变革,这样才能影响课堂教学这个发源地或原发地,逐渐淡化、消减、抑制、扭转这种倾向,使务实作文渐成主流和大趋势,以实现真正的育人目的。育真人,不是育假人;育活生生的人,不是育纯理念的人。至于如何做,当然已不是本论题所涉及的内容,但笔者在这里先提出一点,就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内容、写法、文体应趋向多样化。也就是在一套试题中,写作内容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将来培养成就人才的需要,安排多种不同的材料,倡导不同的写作路径和方向,实现不同的写作目的。

好在近年重务实、趋科学的题目已在各省市的命题中微露苗头,渐显倾向。这是好事,这证明我们已经觉悟到了这一点,值得欢呼、赞扬和期待。但我们生怕才一开始便又止步了,收住了。我们期望有更多的省市走下去,走出一条踏实壮阔的道路来。

标签:;  ;  ;  

重视和淡化高考作文命题的儒家倾向_高考语文作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