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消费需求问题的前瞻性分析_经济论文

福建省消费需求问题的前瞻性分析_经济论文

福建消费需求问题的前瞻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前瞻性论文,福建论文,消费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底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扩大内需政策重点放在扩大投资需求上,实际效果不如预期的好,这一现实促使我们的政策思维开始从启动投资转向启动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在我省消费需求份额较大的前提下,如何对当前消费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正确引导和激活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近期消费态势及其分析

据初步统计,我省199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 买方市场特征仍较为明显,但总体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周边省市,增幅居华东六省一市第一位,比居于第二位的山东省高出2.4个百分点。因此, 在上半年形势业已明朗的情况下,下半年形势就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下半年影响我省消费需求增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1.物价水平持续走低。今年上半年,我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在前两年持续负增长的基础上,又继续下降3.4%, 其降幅为改革开放20年来最大。市场价格水平的下降和“缩水”,有利于刺激消费,使消费者得到实惠。但是,价格持续走低既是需求不足的结果,也是加剧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涨幅持续下降的过低的价格,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产和经营企业经济效益的严重滑坡,造成投资意愿不足、失业人群增加和在职职工收入的减少,从而制约总需求水平的提高。同时,持续走低的价格水平,还会助长消费者“买涨不买落”和“价格跌了还会再跌”的心理,持币待购,变即期消费为递延消费,用个人储蓄替代消费支出。由于我省商品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难于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改善,以及价格本身持续下滑的惯性作用等原因,可以预期,下半年我省市场价格很难出现整体性反弹。

2.居民存在心理上的“预期障碍”。现代消费函数理论研究表明,消费者很大程度是着眼于长期收入与支出的前景预期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的。当前,我省社会消费需求增长迟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居民开始从“无风险预期”向“风险预期”的消费行为转变。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入进行和政府机构改革开始从中央向地方延伸,使我省大批职工下岗和机构人员分流,下岗失业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呈扩大之势,并引起社会的连锁反应,居民后顾之忧和防范危机心理日重,使未来收入的预期趋于暗淡。与此同时,现时与全国同步进行的促使人们的预期将“掏腰包”的取消福利分房、收费教育、实行医疗和养老保险等项制度改革,增加了人们的预期性支出,保障感的缺乏直接造成了人们“谨慎动机”的进一步增强,不断推迟即期消费,导致社会总体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由于每一项改革措施从出台到真正实施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上述由于各项改革而产生的“预期障碍”即预期收入下降和预期支出增加的不对称性,在短期内是不易消除的,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还可能呈加剧之势。

3.收入差距扩大造成消费断层。据测算,当前我省城镇居民中最富的20%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近50%,而最贫困的20%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不到10%。收入分布的极大不均衡造成购买力的悬殊,大部分的中低收入阶层处于“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状态,消费增长点主要局限在原有相当于年收入的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上,对相当于年收入十几倍的轿车和商品房等商品则望洋作叹,从而使消费结构升级受阻。另一方面,我省县级以下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46.37%下降到1998年的37%, 即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的购买力远不及20%城镇居民的购买力。农民购买力低下,对城镇饱和的“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商品缺乏接替购买力。这种收入分配格局及其所决定的消费格局,在短期内也是难以改变的,从而成为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目前我省产业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敷居民消费需求,不能有效形成适合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梯度式的供应市场;城乡居民尚未摆脱传统方式的消费,关注更多的是有形商品市场消费,而对卫生、文化、旅游、社区和家政服务等无形商品市场开发不足;商品零售网络不够健全,打假治劣和净化市场环境尚欠力度等等,这些因素也仍将对我省下半年消费形势产生不利的影响。

促进我省今年下半年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有利因素是:

1.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福建作为全国的一个省份,必然要受到国家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时滞较财政政策的时滞长,在12至18个月左右。因此1998年国家出台的强有力的各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市场机制的运作和供求关系的调整,其政策效应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将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我省已确定的61个重点项目部分也将在下半年陆续开工。

2.居民收入将有所增加。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的最重要的一个经济变量。为了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决策层动用“加薪政策”,决定从今年7月1日开始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平均增加30%的工资收入,并将通过示范效应,促进我省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增加消费需求起到积极的作用。

3.消费信贷将有所“升温”。首先,随着消费信贷发展和普及所需要的经济环境逐渐趋于成熟,消费者将认同消费信贷;另外,消费信贷本身也将通过创新信贷品种,放宽信贷条件,简化办理手续,从而扩大信贷规模,更好地为启动消费需求增添“一把火”。

4.开征利息税,有利于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达5.9万亿元,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21.48千亿元。如何将庞大的储蓄存款适度分流,使之部分转化为即期消费,这是当前经济理论界和决策层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今年8月, 中央作出开征利息税的决定,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对居民储蓄加以调节。这项决定不仅有利于个人消费替代个人储蓄,还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抑制少数人收入畸高而形成的收入悬殊,提高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所以,这个“新政”将比单纯降息有更好的政策预期效果。

此外,下半年内,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和重要决定将有力推动我省国企改革向前发展;为建国和福建解放50周年大庆所营造的节日气氛;以“9·8”中国投资洽谈会为代表的我省全国性和全省性经贸活动以及喜迎澳门回归和世纪之交的庆典活动,也都将为我省消费品市场的活跃创造有利条件。

上述分析表明,我省今年下半年影响消费形势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同时并存,这决定了我省消费品市场在买方市场格局下形势依然较为严峻,消费需求水平的增长将平流缓进。但是,与上半年相比,下半年的有利因素略占主导,机遇多于挑战,全年消费需求增长呈“先抑后扬”走势的可能性倚大,“前高后低”走势的可能性偏小。预计我省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望实现660亿元左右,全年实现近1260亿元, 比上年增长约11%强。

二、中长期消费趋势及其分析

从中长期看,主要着眼于21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十五”期间,我省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在全国居民领先地位。 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 1996年以来的三年,我省消费增长快于全国75%,快于广东42%,快于江苏75%,这种刚刚开始的增长势头,在今后几年将可能表现得更加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省消费需求将出现一些新的特征。

1.边际消费倾向将呈递减之势。现实中我省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是从平均化的收入分配向收入差距增大的方向运动的。 抽样调查表明, 1998年各占调查户数10%的最高和最低收入户组的收入比为4.4∶1,比11年前扩大47.7%。目前我省“基尼系数”达0.4以上, 超出收入分配的合理区间。一般而言,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小于低收入者,当国民收入既定,分配差距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可能使总体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总消费水平下降,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2.居民消费的前瞻性行为增强。随着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居民跨时计划消费的动机增强,消费将逐渐成为一个跨时期的消费资源的配置问题,合理行为目标是包括若干时段的较长时期以致个人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效用最大化,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中的持久性部分。

3.消费者将有更多的消费选择自由。进入新世纪,我省大多数企业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断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使社会有效供给增加,各种新的产品、技术含量高的消费品大量涌现,从而使我省消费者有了较大的消费选择自由。同时,由于我省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通过进口国外新产品,居民的消费视野、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都将发生改变,从而促进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一些消费品还将出现“消费早熟”情况。

4.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趋于下降,消费结构逐步优化。1978年我省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约65%,1998年与全国数字相近约为46.4%,已经摆脱典型的贫困型家庭生活模式。步入新世纪,我省各大中城市居民平均生活消费水平大都开始进入小康的转型时期,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据预测,到200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7300元左右,户均收入近2.5万元, 到下世纪初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可超过万元,居民消费的主要特征将是从生存资料消费转向享受和发展资料消费,住房、家用汽车等开始逐渐成为消费热点,“万元商品”以超常速度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5.居民资产选择和个人投资行为将对消费产生重要影响。据统计,1998年全省居民人均新增金融资产达1584 元, 占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486元的近四分之一。未来几年,由于证券、保险以及收藏热等在我省的升温,居民的多元化投资行为将进一步增强,居民货币收入的相当部分将用于储蓄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或住宅、收藏品以及有价证券和保险等,转化为家庭投资,使消费决定于收入的同时也受到家庭资产多寡的影响,从而使利率和有价证券价格的波动对居民消费的调节开始明显起来。

三、现实政策含义

分析表明,目前我省经济的供给约束开始转化为需求约束。为此,为了实现适度消费的目标,我们将对影响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作出调整创新,采取各种措施使居民消费增长率在今后几年中略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我省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动力。但是,为消费而进行的政策创新,不能视为仅仅是消费政策的重新制定问题,要从社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入手,从我省省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消费为重心,制订出行之有效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1、用生产带动消费。 一是要加快国家增投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将我省计划重点工程项目尽快全部付诸实施,并适应启动消费的需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交通通讯、城市公用设施和环境保护、城乡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改善消费环境,消弥“消费瓶颈”现象。特别是要改造我省农村电网,为农民家用电器的消费提供必要条件;二是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根据买方市场的要求,承接1998年底开始的全省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采取措施,强制关掉一些目前已经严重过剩,而且生产水平低、不利生态环境、容易引起不正当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小企业和土设备,继续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如中低档住宅、农业机械、通讯设备以及质量高、性能好、品牌响、科技含量高的具有良好售后服务的其他产品,逐渐杜绝低档商品的重复生产,用新的有效供给创造新的需求。

2、用流通推动消费。一是以搞活大流通为目标, 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和档次、辐射能力强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特别要改变目前我省80%农村人口拥有贸易商业网点不到一半的状况;二是在搞活流通的同时,尽量减少流通环节,避免商品加价过多,降低消费门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三是要加强物价调控,既调涨也调落,减少消费者的降价心理预期;四是要把增加我省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当作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制订一些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并实施“品牌战略”,创立我省名牌产品,推动我省企业和商界到全国各地去开辟市场,增强闽货“北伐西征”的力度和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3、用分配撬动消费。一要完善我省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提高社会保障线,加大对低收入者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救济,以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二要进一步深化我省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职工工资合理和较快的增长;三要引导农民从事农副业和选择名优特新产品进行生产,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同时,要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动用行政手段,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四要完善政府机关公务员和科教文卫部门工作人员工资增长机制,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在我省财政支付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不断提高上述人员的工资水平;五要尽快使有关就业、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项制度改革的政策到位,出台我省上述各项改革的实施细则,并尽可能予以量化,减少居民对未来收入与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此外,要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累进税率,开征财产税、遗产税,以抑制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

4、从消费本身入手。 一要清除和取消我省一些限制消费的过时政策,剥离消费领域中各种不必要的规费,特别是降低购买商品房、小汽车、摩托车等大件耐用品的有关消费税费;二要适应我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和消费质量提高的需要,拓宽消费领域,深度开发服务消费领域,推动文化、教育、旅游和社区服务等非商品性消费热点的形成;三要逐步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创新消费信贷品种,除住房、汽车消费信贷外,还要逐渐向旅游、助学、保险、通讯设备、家俱和家用电器延伸拓展,并放宽消费信贷条件,降低贷款利率。此外,消费信贷不能冷落农民,应适时把消费信贷的范围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四要加快我省“福利型”消费向“货币型”消费转变的进程,使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标签:;  ;  

福建省消费需求问题的前瞻性分析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