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运用的探析论文_郭立东

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运用的探析论文_郭立东

长春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也逐渐发展起来。以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性,深入论述市政道路中道路绿化带、道路和绿地的衔接部以及附属设施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必须遵循科学化的原则,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对市政道路基础设施的影响,促进市政道路设计工作的全方位实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探析

引言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的建设也蓬勃发展起来。市政道路设计所涵盖的内容较多,涉及到的施工项目也比较繁杂,如人行道、绿化带等的设计以及分隔带等区域中的排水设计等等,一旦设计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对人们的安全出行构成威胁。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则有效规避了上述设计问题,其通过自身属性,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

1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对于海绵城市而言,属于最新的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方面具有较高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任务。虽然目前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已经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创建科学化的工作模式,但是,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更好的进行生态环保设计。而海绵城市主要就是在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造过程中,科学设计的观念,可以有效的对城市给排水系统技能型改革与完善,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完善渗透、滞留、储蓄、洁净、使用以及排放的相关性能,以便于完善市政道路的自然修复以及相关的渗透功能,更好的解决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矛盾问题,形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机制。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2.1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品质有所增强,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生活垃圾增多,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市环境的改革完善受到影响。而在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期间,能够形成环境的改善作用,遵循政策要求进行生态环境的协调维护,满足当前的市政道路设计需求,更好的完成目前任务。

2.2道路设计中体现其层次结构

在市政道路设计时应该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设计准则及具体执行政策进行,在工作人员进行详细设计时,采用常见的排水设计方法,第一种:通过排水井使路面上的积水排进整个城市水循环系统中;第二种:在设计时通过技术手段使得积水可以直接通过道路中的缝隙流进水循环系统或者周边地区中;第三种:利用排水管道使得渗透到路基层的积水排出,或者渗透的路积水直接排放。这三种形式都可以实现积水的有效排放,当城市的道路中密集度较高、负载较大时,积水渗透的效果下降,这时可以通过渗透设置提高渗透效果。常见的渗透装置有透水材料或者混凝土等,这些设施的铺设可以提高道路的透气、透水状况,对于城市中的生态保护具有积极影响。

2.3有利于提升市政道路设计效果

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开展海绵城市的排水建设工作,应当结合海绵城市的系统建设环节,针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调整。通常情况下,在采用海绵城市理念的过程中,应当全面分析市政道路建设特点,遵循科学化的原则,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对基础设施造成的影响,并且能够降低原有设施受到的影响。一方面,在建设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状况,总结影响因素,预测是否会出现突发状况,有利于形成设计方案的优化模式。另一方面,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可以通过海绵系统的建设,解决目前面临的交通运输现状,确保城市用水问题的改善与解决,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的进行筹划设计,促进市政道路设计工作的全方位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人行道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最常采用的材料为不透水性的材料,这使得雨季时路面会集聚大量的雨水,进而引发湿滑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人们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不过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采用了透水材料,可以很好的将路面积聚的雨水下渗到地下,不仅可以起到调节路面温湿度的作用,而且下渗的积水还可为地下水源的积聚提供帮助。不过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路基的透水性能较差,需要设计人员在基层位置上设置相应的排水管道。并将其坡度进行合理控制,让雨水有效排出。通常情况下,纵向坡度一般控制在2.5%以内,横向坡度则会控制在2%左右。

3.2附属设施的设计

在对附属设施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属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需要进行路缘石以及路肩边沟的合理设计。在采用海绵城市设计观念的过程中,针对路缘石的设计,需要使用通透概念、隔离概念开展设计工作。隔离就是利用立缘石的方式进行雨水隔离,有利于形成车流以及人流的隔离目的。而通透设计就是在预制立缘石期间,设置预留孔,使得地表的径流可以进入到疏通渠道中,更好的促进积水进入到绿化带。在路肩边沟设计过程中,应当合理的进行路侧地表的处理,结合目前的设计要求,提升市政道路雨水渗透能力以及净化能力。市政道路设计部门可以利用植物草地沟的设计方法,采用植物净化的方式进行雨水的处理,充分发挥涵养水分的积极作用,完善设计功能,更好的进行相互协调。

3.3绿地衔接位置

通过道路与周边绿地之间的有效衔接,可以将路面径流实行分流处理。如LID源头渗透技术,其主要包括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等。且中途技术除植草沟以外,还有调节塘、渗渠等;末端存储技术有雨水湿地等。不过在衔接方式选择上,需要结合区域的特征合理选用。对于水量较为丰富的区域,通常会采用雨水截污净化技术,将雨水有效的引入绿地中,减少洪涝灾害对路面的影响。最常见的方式为,在径流位置设置雨水花园,通过植被的缓冲作用实现雨水净化分流效果;而在水量较为贫瘠的区域,一般都会采用一些措施将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并存储起来,应用到后期城市建设中来;在径流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需要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控,大多会采用雨水花园、植草沟这两种形式,将雨水实行净化处理,之后再引入到绿地中。

3.4开展市政道路以及绿地的衔接设计工作

在暴雨灾害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通常地面的径流数量会高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排水性能,因此,在设计工作中需要全面了解雨水储存技术以及调节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科学的探讨。在雨水已经排入到相关分流之后,能够减少雨水的流量,并形成沉淀以及过滤,在初期处理之后,将其排放在雨水湿地之内,有利于进行雨水的合理处理。如若为雨水匮乏且长年干旱的区域,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雨水的排放特点,全面考虑到雨水的储存与利用特点,设置排水管,使得雨水可以通过排水管直接进入到湿地中。对于雨水资源丰富并且不会出现旱涝灾害的区域,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雨水拦截净化技术的应用,有机整合渗透技术,将其排放在城市的绿地系统中,在减少污染问题的情况下,更好的开展处理工作。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海绵城市理念的引进不仅对于城市中水循环有着积极作用而且改善了城市的污染状况。海绵城市将多余的雨水通过相应措施进行排出、循环、利用,使得城市中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使得城市中人民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吴绍雍.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3):120~121.

[2]王明君,李冷.“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17):3232.

[3]罗红波.“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3):2930.

论文作者:郭立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运用的探析论文_郭立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